摘 要:數學是小學的基礎學科,也是素質教育體系中的重要組成部分。數學相比于其他學科,抽象性和邏輯性的特點更強,而小學生的思維能力又處在一個較低的水平,學生在解題上無從入手或者寫出一些與條件不相符或者與題目的解題無關的結論,這樣導致小學生的數學解題錯誤,從而影響了小學生的數學成績的提高。因此,小學數學教學在課程改革的背景之下,也做出相應的調整和改變,由原來的應試教育轉變成素質教育(也就由原來量變到質變的過程),而在小學的素質教育中,培養小學生的數學解題能力成了教師工作的重點,也是一個難點問題。本文筆者結合自身小學數學教學實踐,首先闡釋了培養小學生數學解題能力的重要性,其次介紹了小學解題能力低下的表現,并在此基礎上提出了新課改背景下小學數學解題能力培養的策略。
關鍵詞:新課改背景;小學生;數學解題能力;培養策略
《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綱要(試行)》中指出:“要在教學中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要重視學生搜集和處理信息的能力、獲取新知識的能力、分析和解決問題的能力以及交流與合作的能力。”在數學教學中,這些能力都可以通過培養學生的解題能力來獲得。與此同時,解題能力還是提高學生數學成績,幫助學生建立數學學習自信的重要法寶。然而,在當前的小學數學教學中,學生的解題能力還是比較低的,存在著很多問題,不僅影響了學生學習成績的提升,也影響了學生其他方面素質的成長,因此數學教師應該要重視培養學生的解題能力,創新教學理念和教學方式。
一、 培養小學生數學解題能力的重要性
在小學數學教學中培養學生的解題能力具有重要的意義和價值。首先,能夠促進學生數學成績的提升。小學數學學習的重點在于讓學生掌握基礎知識以及培養學生的思維,為學生今后的數學學習打下基礎。在小學數學教學中無論是選擇題、判斷題、填空題和應用題,都需要一定相應的解題能力,培養學生的解題能力,能夠讓學生在面對解數學問題時提高正確率,節省時間,從而出色地完成數學題的作答,能提高小學生的考試得分。其次,能夠滿足新課改的需要。在新課改的背景之下,對人才的需求也發生了變化,復合型、全面型、創新型的人才受到了廣泛的歡迎。培養學生的解題能力也就體現著培養學生的數學素養,比如邏輯思維能力和對數學思想的應用能力,同時還有一些信心、謹慎、合作等情感品質等方面的發展。最后,培養學生的數學解題能力能夠有效促進小學數學教師的專業成長。在我國古代就有“教學相長”的說法,教師培養學生的解題能力,意味著教師也需要不斷提高自己的數學解題技能和教學理論水平,而且還能提高教師與學生的溝通等方面的能力,這樣可以有效促進教師不斷提高和成長。
二、 小學生解題能力低下的表現
(一)概念、定理等基礎知識掌握不牢固
解題能力不僅反映了數學學習的綜合能力,而且更是建立在小學生對基礎知識的掌握之上,包括一些概念、定理、規律等基礎知識。小學生的學習能力較差,解題、歸納總結的能力也是比較差的,小學生對數學知識的理解是不夠到位,因此他們經常出現一些概念混淆、規律模糊的現象,這就導致數學解題出現錯誤。比如“一個正方體玻璃容器棱長2分米,向容器中倒入5升水,再把一塊石頭放入水中,這時,量得容器內的水深15厘米,石頭的體積是多少立方厘米?”這一道題就融合了許多數學知識,比如單位換算、水升高的高度等等。由于小學生的分析、轉化、整合等能力仍然不強,能夠將已有的認知經驗運用到這一題目當中,這是教師需要著重解決的一個問題。解題出現錯誤就不足為怪了。
(二)知識面窄,認知能力差
目前,在小學數學教學中,學生解題能力差的一個重要體現就是知識面比較窄,常常會無從下手。比如,在學習數的概念之時,在面對這樣一道判斷題時,“0是最小的數。”由于小學生還沒學過負數,因此很多小學生常常認為“0是最小的數”是正確的,故判斷就會出現錯誤。
(三)數學學習敷衍性給心理帶來的負面影響
數學是小學當中最難的一個學科,對學生的抽象思維能力和邏輯思維能力的要求比較高,在學習當中學生容易出現兩極分化的問題,有的學生越學越好,越來越有信心,那么學習的效果也更好;而相反一些學生在學習中,由于學習不認真,上課不認真的聽講,學習遇到不懂的問題也不問老師和同學,而作業又要上交,故作業出現抄作業、作業亂寫等敷衍應付的現象的出現。
三、 新課改背景下對小學生數學解題能力培養的策略
(一)激發小學生的學習興趣,夯實學生的數學基礎知識
美國著名雜志《科學美國人》中“數學游戲”欄目開辟者馬丁·加德納指出:“喚醒學生的最好辦法是向他們提供有吸引力的數學游戲、智力題、魔術、笑話、打油詩或者那些呆板的教師認為無意義而避開的其他東西”。在教學中,我經常會采取一些有趣的教學方式來講解數學題,將數學題融入游戲當中,并設置層次性的題目,讓不同基礎和能力的學生都能有所提高,體驗成功和成長的樂趣。如果說將數學學習比作建造一座大廈的話,那么數學基礎知識就好比建造大廈的磚石,是十分重要的。當前,很多小學生解題能力低下的原因純粹就是因為小學生的數學基礎知識掌握不牢固,或者有的學生自以為自己已經學會了,但在實際做題中,題目一變換,學生就不會做了。因此,數學教師應該注重夯實學生的數學基礎知識,采取多樣化的教學方式,組織一些有趣的學習活動,來引發學生的數學學習興趣,比如分層教學、情境教學、游戲教學等方式,同時教師也應該注重查漏補缺,對學生進行定期測試,查找學生的知識漏洞,這樣才能慢慢地構建起穩固的數學知識體系。
例如,在學習《長方形和正方形》這一課時,為了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我給學生拋出了一個問題,讓學生舉出生活當中的一些長方形和正方形,學生說出了課桌、電腦、手機、禮品盒等等,在課堂中我也利用一些長方形和正方形的模型來讓學生觀察和測量,讓學生自主學習,總結出長方形和正方形的特點。在學習長方形和正方形面積的時候,我讓學生用1平方厘米的小正方形“擺出來”,讓學生自主發現和探索面積公式。同理,學生在學習平行四邊形的時候,我也讓學生自主去畫、去擺、去拼,這樣讓學生對這些基礎概念有更加深刻的印象。此外,針對小學數學當中的一些重難點問題,比如廣角植樹問題、排列問題、和差倍問題、圓的位置關系等等,我都會通過設計微課的形式來讓學生實現個性化的學習。
(二)培養學生的解題技能和技巧
解題是深化知識和發展智力的重要手段。小學數學的解題也是有技巧和方法的,單單具備了基礎知識還是遠遠不夠的,我們更重要的是培養小學生的解題技能和技巧。小學數學的題型很多,有應用題、選擇題、填空題、判斷題等等,不同的題型有著不同的答題技巧,比如選擇題可以利用特殊值檢驗法、極端性原則、特征分析法、排除法等技巧來做題,這樣能夠讓學生解題更加具有效率。俗話說:“條條大道通羅馬”,解決數學問題的途徑有很多,有時候一道數學題目可能有數十種的解決方法,有的學生自己探索出了適合自己的解題技巧,教師也要進行鼓勵和支持。
例如,學生在做一些計算題的時候,就需要找準方法,然后再開始計算,這樣能提高計算的準確性,也更加方便快捷。比如在3.75×76+0.375×240這道題當中,粗看這道題,可以運用乘法交換律,仔細觀察這道題目就會發現只要能將3.75轉變為0.375,運用所學知識可將原式變為:0.375×760+0.375×240,這樣就可以很輕松地計算出這道題了。此外,我利用課余的時間做了一項工作,就是給學生總結數學題的解題方法,并設置一些經典的例題,并上傳到學校的教育網站上,學生也可以隨時下載觀看,我還讓學生總結自己在數學學習過程中的一些解題技巧和方法,讓學生們分享,發揮集體智慧的作用。
(三)培養小學生的數學思維能力
數學思維能力對小學生解題有著很大的幫助,可以說它是學生解題能力提升的最關鍵因素。數學本身就是一門考驗思維的學科,比如邏輯思維能力、辯證思維能力、創新思維能力、歸納思維能力、分類思維能力等等,有時候一道數學題目可能要綜合運用好幾種思維能力。培養小學生的數學思維能力,可以讓小學生變得更加聰明,駕馭數學基礎知識的能力更強,這樣能夠在解題過程中更加游刃有余。當然,培養學生的數學思維能力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完成的,而是一個長期的過程,需要付出耐心和責任心,應該將其作為教師的長期教學計劃。
例如,在講授“長方形的面積”這部分知識時,我安排了學生自主探究的過程:第一步,提供相關材料,啟發學生進行大膽猜想;第二步,分組進行實驗,發現計算方法;第三步,驗證歸納,確認計算方法;第四步,整理應用,展現學習方法。在整個學習過程中,學生自主探究長方形面積的計算方法,教師引導學生回顧長方形面積公式的推導過程,梳理出尋求長方形面積計算方法的途徑:實驗發現驗證。學生在自主探究過程中,不但學習數學知識,而且能夠掌握數學學習的方法,獲得學習經驗。而且小學生在探究過程中思維能力得到了鍛煉和發展,合作意識也得到了提升,這對小學生解題能力的提升有著潛移默化的作用。
(四)對小學生進行有針對性的心理輔導
心理因素也是解題能力的一個重要因素,比如有的學生心態好,思維就會活躍,在做題過程中不會慌亂,按部就班地寫解題步驟,這樣學生在就容易提高正確率,做題的效率也會提升。還有的學生比較細心閱讀、謹慎思考,認真查驗的習慣,這就會讓小學生在解題中占據一個有利的地位。現在有一些題目當中經常會有一些“陷阱”,設置一些隱藏的條件,如果我們忽略了這些條件,那么就容易做錯題。因此我們小學數學教師可以通過對小學生進行有針對性的心理輔導,這樣也會逐步提升小學生的解題能力。
總而言之,在新課改背景下培養小學生的數學解題能力是十分重要的,同時也是一個艱難的過程。作為小學數學教師,需要不斷開拓創新,善于總結,為學生的解題能力培養創造一個良好的環境。
參考文獻:
[1]黎陽.新課改下如何學好小學數學[J].課程教育研究,2019(42):43.
[2]宋偉.淺談小學數學應用題解題思路培養策略[J].當代教研論叢,2017(11):56.
[3]熊勤勝.試論小學數學解題教學的優化[J].科學咨詢(教育科研),2018(12):141.
作者簡介:
葉鳳貞,廣東省廣州市,廣州市花都區獅嶺鎮新莊小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