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在素質教育改革不斷深入的背景下,在初中物理教學中,教師應該從傳統的教育觀念中脫離出來,正確理解現代教育理念的內涵,根據中學生的認知特點、物理學習情況,采取有效、多元的教學方法,促進教學質量與效率的提升,使學生的物理核心素養得到發展。鑒于此,本文主要探討了多元化教學方式下,如何有效培養學生的物理核心素養,以供相關同仁參考。
關鍵詞:多元化教學;初中物理;核心素養
一、 引言
核心素養是個體在面對復雜的現實生活情境時,運用知識、思想及方法解決實際問題的關鍵能力與必備品格。因為核心素養并不是先天遺傳的,需要教師及家長在孩子成長的過程中,去有意識地培養,而培養學生核心素養最重要的階段就是義務教育階段,由教師在課堂教學中進行培養。但是,初中生正處于身心發育的時期,不同學生之間存在明顯的差異,為了能夠有效培養學生的核心素養,任課教師應該結合學生的實際情況,采取多元化的教學方式滿足學生的個性化學習需求,調動起學生的學習積極性與主動性,促進其全面發展。
二、 多元化的教學方式
在以往初中物理的課堂教學中,大多數教師都是采用“一刀切”的教學方式,完全忽視了學生的個體差異,這樣十分不利于學生的個性化發展。如今,在各科課堂教學中,教師都必須正確認識培養學生學科核心素養的重要性,并可以從多角度、多種方法來開展教學活動,構建多元評價體系,客觀、全面評價學生,幫助學生可以完善自己的知識體系,以此來促進教學效率的提高。對初中物理教學來說,同樣也要以培養學生的物理核心素養為主要任務,包括培養學生的物理觀念、物理思維、實驗探究能力、科學態度與精神。對此,教師就要改變教學觀念,通過多元化的教學方式貫徹素質教育理念,激發學生的物理學習興趣,讓學生可以真正成為學習的主人,最終實現對學生核心素養的有效培養。
三、 初中物理核心素養的要素構成
一是,基本物理觀念。指的是學生在學習物理知識、技能及方法的過程中,逐漸形成對物理現象的基本認知,并能夠將其轉化為相應的物理能力,分析與解決實際生活中的問題;二是,基本物理思維。以初中物理來講,基本的物理思維包括物理方法、物理意識和思維能力,其中物理方法又被分為顯性與隱性兩種,顯性物理方法有控制變量法、模型法和轉化法等。物理思維意識,則是指在觀察自然現象、分析實際問題的過程中,能夠有意識地從物理學視角去看待。思維能力是學生可以通過定性或者簡單定量進行分析推理、歸納總結等加以培養;三是,實驗探究能力。在物理教學中,實驗教學是重要的組成部分,教師要利用實驗教學來培養學生的實驗探究能力,涉及問題的提升、猜想、實驗設計、實驗操作、交流等多個要素,這是物理核心素養的重要組成部分;四是,科學態度與精神。科學態度與精神是核心素養的重要組成之一,就初中物理而言,科學態度與精神包括物理知識的求知欲、實事求是和敢于質疑的態度、可持續發展的意識等。
四、 多元化教學方式下的初中物理學科核心素養培育策略
(一)采用多元教學方式拓寬學生的思維
學生在學習物理知識的過程中,經常會習慣于憑直覺判斷,缺乏較強的理性分析能力,不能合理運用已有的知識經驗去解決實際問題,這就要求教師可以在學生的學習中給予一定的指導,啟迪學生的思維,以此來提高教學的質量。但是,以往教師采取單一的教學模式,不但會讓學生逐漸失去學習的興趣,還使得學生處于被動學習的狀態下,思維能力的發展受到極大限制。面對這種情況,教師就要采取多元教學方式,教師可以利用多媒體等先進的教學技術手段,將提前精心準備好的教學資料呈現給學生,特別是教學中涉及一些實驗室不易操作、生活中不太常見的物理現象,通過這種教學方式可以有效加深學生的印象;還可以利用互聯網來獲取豐富的教學視頻資料,根據學生的實際情況提出合適的物理問題,引導學生進行思考與解答,以此來鍛煉學生的思維能力;很多學生對物理學習缺乏興趣,教師就可以結合教學的內容,為學生創設恰當的教學情境,引入生活素材,讓學生意識到學習物理知識的重要性;同時,教師可以采用小組合作學習方法,讓學生針對某一個問題進行討論,取長補短、查漏補缺,也有利于增進彼此間的友誼;另外,教師還可以組織學生開展自主探究教學,將課堂還給學生,給予他們足夠的獨立思考空間與時間,引導學生有效開展自主探究活動,教師只用適時點撥即可。
例如,在初中物理蘇科版八年級上“聲音的產生與傳播”這一課時的教學中,教師在講解聲音的產生時,大多數時候會參考教材中的實驗內容,并列舉一些關于聲音由物體振動而產生的現象,這樣并不利于培養學生的核心素養。對此,教師可以結合學生的實際情況與課堂教學情況來合理調整教學設計,先通過演示聲帶振動和橡皮筋兩個物理現象讓學生來初步了解聲音的產生,接著教師可以創設問題情境,設置問題:是不是所有的聲音都是由物體振動產生的呢?教師輕輕敲擊黑板、講臺,讓學生觀察是否有振動現象,由于這種敲擊下的振動比較小,學生通過肉眼是很難判斷的,所以就會有一部分學生認為沒有振動,就形成了一個認知的沖突。接著教師在講臺上放了一杯礦泉水,再敲擊講臺,讓學生注意去觀看水杯里的水面情況,學生發現教師在敲擊講臺的時候,水面有明顯的波動。結束實驗以后,教師借助多媒體向學生展示更多關于發生物體振動的例子,并鼓勵學生可以自己動手設計一個小實驗,去證明發聲的物體是振動的。
(二)拓展思維,促進學生的物理觀念的形成
學生在理解與解釋物理現象的過程中,需要具備一定的邏輯思維能力,并可以學會合理運用邏輯思維去分析、解決問題。所以,教師在初中物理課堂教學中,就應該注重培養學生的多元思維,促使學生形成物理觀念。
例如,在“物態變化”的課堂教學中,很多學生就會習慣于直覺判斷,將生活中看到的“白氣”,都誤認為是水蒸氣。造成這一問題的主要原因是學生只是看到了它的物質形態,對其本質特征并沒有進行邏輯分析。對于這種情況,教師在課堂教學中就可以先設置兩個問題:水蒸氣可以用肉眼看到嗎?人們看到的“白氣”是水蒸氣嗎?在問題的引導下,讓學生進行分析與思考。同時,教師可以在教學中讓學生去探究水蒸氣到底是從哪里來的,使學生能夠在這個過程中形成正確的物質觀。
再例如,在“牛頓第一定律”的課堂教學中,教師就可以先提問學生:某一水平面上有一個物體,小明用力推動,但物體沒有移動,那么推力與阻力之間有什么關系嗎?雖然大多數學生都比較熟悉牛頓第一定律與二力平衡的條件,但是并沒有經過理性分析與思考,就直接認為推力小于阻力,這就說明有的學生還沒有形成力與運動的物理觀念。所以,教師就要及時調整教學策略,不能只讓學生去觀察物理實驗現象,還應該去培養學生的物理思維,注重學生的思維能力鍛煉,使其可以形成正確的物理觀念。
(三)開展綜合實踐活動,提升學生學以致用的能力
現代教育理念下,教師培養學生的物理核心素養,不應該只局限于課堂教學,要將學校、家庭與社會環境結合起來,開展綜合實踐活動,為學生創造良好的學習環境。首先,是學校環境。在學校中,學生應該充分利用學校的多種資源來進行實踐活動,如實驗室、電子閱覽室等;其次,是家庭環境。物理與生活之間有著密切的聯系,在學生平時的生活環境中就有很多物理知識,學生應該多留意去觀察,通過與所學的物理知識進行結合,來提高自身的物理知識運用能力;最后,是社會環境。作為獨立的社會個體,學生應該積極參與各種社會實踐活動,以此來提升自身的實踐能力。
例如,在“平面鏡成像”這一知識點的教學中,教師就可以組織學生開展實驗探究活動,讓學生去親自動手參與,而不只是簡單講解,憑借學生的想象力去理解,通過親身實踐可以加深學生對理論知識的理解。在結束實驗后,可以讓學生以小組合作學習的方式對實驗結果與實驗心得進行討論,最后進行實驗成果展示,評選表現優異的小組。同時,教師在此基礎上可以引導學生去聯系生活實際,在課后搜集一些平面鏡成像的現象,如玻璃窗、瓷磚地面等。
(四)構建多元評價體系,培養學生的科學態度
在物理教學中,教學評價是一個十分重要的環節,構建多元、科學的教學評價體系,有利于幫助學生堅定學習的自信心,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不過,教師在構建多元化評價體系中,首先要進行評價內容、評價主體和評價方式的多元化。一是,評價主體的多元化。過去都是教師一人評價,但在構建多元評價體系的背景下,除了教師要對學生的學習進行合理的評價以外,還可以讓學生進行自評、互評,這樣既能幫助學生了解自己的學習情況,也有助于學生之間相互促進、取長補短;二是,評價內容的多元化。物理核心素養的內容包括了物理觀念、物理思維、科學態度等,在教學評價中教師也應該對從這些方面進行評價,不能只關注學生應試成績;三是,評價方式的多元化。在物理教學中,教學評價應該是貫穿整個教學的全過程,教師可以結合不同的情況采取肢體語言、口語表示或者文字點評等不同形式的評價方式,幫助學生提高自身的物理能力。
五、 結語
綜上所述,核心素養的培育是當下素質教育改革的核心內容,對學生綜合素質能力的提高有著不可忽視的作用。初中物理教師在課堂教學中應該有針對性、有意識地培養學生的學科核心素養,而這要求教師可以運用多元化教學方式,構建高效課堂,滿足學生的個性化學習需求,讓學生能夠在課堂學習中實現全面發展。這樣既可以滿足新課改的相關要求,也能有效培養學生的物理核心素養,幫助學生可以靈活運用物理知識解決實際問題,為今后的學習與生活打下了堅實的基礎。
參考文獻:
[1]施娟.多元化教學方式下的初中物理學科核心素養培養[J].數理化解題研究,2019(11).
[2]張海華.多元化教學方式下的初中物理學科核心素養培養[J].中學教學參考,2018(6):59-60.
[3]雷賢明.初中物理學科核心素養培育策略探究[J].新課程研究:中旬,2019(4):34-35.
作者簡介:
周仁平,江蘇省海門市,江蘇省海門市城北初級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