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樂
摘要:文化自信來自于中華民族五千多年的歷史之中,我們的文明發展飽受挫折又不斷浴火重生,所展現出的強大創造力便是文化自信的根源和依據。中國在新時代背景下成為大國強國,這是中華文化的向心力和凝聚力鼓舞著一代又一代中華兒女奮爭自強、赴湯蹈火、前赴后繼的結果。所以,在我們的傳統文化之中,我們更應該追溯我們的文化優勢,堅定文化自信。
關鍵詞:當代中國;傳統文化;文化自信
我們中華民族五千年的傳承之中有很好的文化傳統,比如相同的炎黃族眾意識、統一的國家主權意識、融合的多民族相處意識,以及儒文化里許多可貴的思想,如士可殺不可辱、家國情懷等等,這些構成我們的文化自信。然而傳統文化里也有許多愚昧和時代精神格格不入的東西,需要揚棄與拋棄。我們便是要在優秀的傳統文化之中尋找與時代相適應的部分加以堅持和學習,才能真正做到文化自信。
一、傳統文化是文化自信的重要來源
我們的文化自信來源于我們中華民族五千年以來的悠久歷史,也來源于我們對于優秀傳統文化的理解。中華民族五千多年文明發展所顯現出的強大創造力與輝煌成就之中所包含的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形成了獨一無二的理念和智慧,成為我們中華民族獨特的精神標識。堅定文化自信,就離不開對中華民族傳統的認知和依賴。
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有著強大的凝聚力和向心力。秦始皇統一六國,實為春秋戰國迭經戰亂之后人民對于統一朝代的一致向往這是大勢所趨民心所向的,秦始皇實行車同軌、書同文、統一度量衡造成了文化共同體,這是我們中華民族團結一致的基礎。在這種形式之下,中國人形成中華共同體的意識和祖國概念。漢族、漢人概念即來自漢朝,現在西方各國存在的唐人街的名稱即來自唐朝。中國歷史上的少數民族,例如:契丹、女真、元蒙、滿清入主中原之后,皆在自覺或者無意識中融入大中國。如果沒有一個延續幾千年的強大中央政權,中國就沒有歷史上的多次盛世; 如果永遠處于四分五裂之中,受磨難的永遠都是廣大的人民。但是,現實情況是我們有一個堅強的中央政權,領導著中國在 21 世紀成為世界性的大國強國。這就是中華文化的向心力和凝聚力,它鼓舞著我們百年不屈、奮爭自強和前赴后繼,才有今天中華民族的浴火重生。
二、中國強大而堅定的文化自信
近 40年來中國進行改革開放,使中國得到了巨大的發展。我們所推行的民主,是中國傳統文化與現代意義上的民主理念相結合的產物。我們的民主和自由,是用馬克思主義的核心理念的基礎理解加共產主義的遠大理想改造過了的傳統夢想,克服了傳統文化中的劣根性,再注入時代思潮,而形成的新的執政理念。
改革開放也給今天中國社會的文化自信打下了堅實的基礎。因為新時代的中國人早已經在開放過程中學會了對時代的認識。如果說我們是舊時代的人,完全是被傳統文化所化的,就缺乏對傳統文化中糟粕的抵抗力,會自覺地服從封建的專制得統治。但經過百年來的上下求,特別是改革開放以來的世界視野確立,我們已經獲得了這種抵抗能力。如果沒有晚清以來帝國主義對中國的覬覦、欺辱、侵吞和瓜分,中國仍然保持她的自在發展狀態,當然也可能會較長間保持平穩,但她的社會早已停滯了。然而帝國主義不允許這種生活存在了,大炮把它轟滅了。這是歷史的抉擇,不以人的意志為轉移。但是,中國一旦覺醒,最終趕走一切帝國主義和殖民主義,清除掉所有列強的租界。這時中國傳統文化就顯示出無窮的底氣,顯現出無比的力量,也是在我們民族基因中最蘊藏的自豪。
三、正確對待傳統文化的態度
我們要將中國傳統文化的內涵進行分層,然后辯證看待它在今天的作用。總體來說中國傳統文化有三個層次:一是禮儀制度層次,主要是尊卑上下的封建等級制度,與現代民主平等思想完全相反。二是倫理道德層次,優劣相伴,有尊老愛幼的憂也有盲目順從的劣。三是民俗習慣層次,也有適合與不適合現代生活之分。當我們把傳統文化從舊制度中剝離出來,我們就會看到中華文化的智慧性和永恒性,看到她為人類文明多樣性所做出貢獻,更會看到她對人類未來發展的特殊影響力。例如:中華文化的天人合一、和諧共處、國家意識、民族情感、集體主義等理念,為世界的和諧有序發展提供著精神上的源泉與動力。
但是,中國傳統文化也確實有許多非理性、落后的東西,例如專制主義、反民主、抹殺個性等等。我們看了美國大片《拯救大兵瑞恩》,群體為救一個個體而不怕犧牲。中國的傳統認識則會認為不能因小失大,強調要用個人犧牲換取群體的生存,這種觀念是現代社會所不能接受而必須拋棄的,尊重每一個人成為時代認識基礎。文化自信不要盲目自信,要知道自己長處在哪、短處在哪。長處自然要發揚,短處當然要克服。只有摒棄了中國傳統文化的劣根性,我們才有文化自信,否則,我們就看不到世界的發展和進步。
今天的歷史條件讓我們可以擺脫傳統文化的限制,建立起世界性、人類性眼光,結合新的時代條件,從而正確地傳承和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確立起真正的有價值的文化自信。堅定文化自信,是事關國運興衰、事關文化安全、事關民族精神獨立性的大問題。所以,讓我們真正確立起文化自信,立足中華優秀傳統,吸納人類一切優秀文化。
參考文獻:
[1] 習近平. 在紀念孔子誕辰 2565 周年國際學術研討 會暨國際儒學聯合會第五屆會員大會開幕會上的講話[N].人民日報,2014-09-25.
[2] 習近平. 把培育和弘揚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作為凝魂聚氣強基固本的基礎工程[N].人民日報,2014-02-26.
[3] 習近平.在布魯日歐洲學院的演講[N].人民日報,2014-04-02.
[4] 習近平. 胸懷大局把握大勢著眼大事努力把宣傳思 想工作做得更好[N].人民日報,2013-08-21.
[5] 張岱年.張岱年全集(第 7 卷)[M].石家莊:河北人民 出版社,1996:64.
[6] 習近平. 完善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推進國 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 [N]. 人民日報,2014-02-18.
[7] 閻學通. 建立令人尊敬的價值觀是中國超越美國的 基礎[J].中國與世界觀察,2016,(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