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煥章
【摘 要】 新課標明確指出,高中數學教學除記憶、模仿與練習外,還應引導學生獨立探索、親身實踐、互動交流。上述活動可提升學生的課堂參與熱情,讓學生進行創造性活動。在本文中,筆者將圍繞先學后教、當堂訓練進行探討。
【關鍵詞】 先學? 訓練? 高中數學? 運用
課堂教學是推廣素質教育的主要場所,我們應在課堂教學活動中大膽創新,積極構建高效課堂,減輕學生的負擔,改善教學情況。其中先學后教、當堂訓練這種模式能夠大幅提升學習質量,全面改善教學現狀。
一、先學后教、當堂訓練簡析
先學后教、當堂訓練主要包含三部分內容,其一,先學,指代教師在正式授課前,學生主動預習并探究相關問題,通過自身發現并解決問題;其二,后教,指代基于先學,開展課堂討論,歸納現有問題,發表個人意見,集中解決現存問題,幫助學生養成解決問題的優良習慣;其三,當堂訓練。此部份基于先學、后教而進行,當學生初步掌握課堂教授內容后,進行課堂訓練,加以鞏固強化,讓學生完全掌握所學內容。然而,此種模式離不開教師的引導,并應尊重學生的主體性,帶領學生自主探究,而這在提升課堂學習效率和改善教學情況中發揮著重要的推動作用。
二、運用策略
(一)課堂目標設立
依托教材,參照大綱,完成課堂目標的設立。在講授新課時,應創建對應的情境,將問題隱藏在情境中,引導學生進入準備狀態。在此環節,先讓學生明確自學任務,再默默誦讀教材內容一遍,隨后進行精讀。自學習慣的養成需要一段時間,而自學提綱的設定也應遵守從具體到簡單的原則,并應注重興趣培養,讓學生體會學習的快樂。
(二)自學、教授
對于學生感興趣的,他們一般會自主進行思維活動,即自學。為此,在教學實踐中,需依據教學知識的內部關聯,參照學生的基本認知規律,由具體到抽象,由簡單到復雜,由已知到未知,幫助學生學會如何自學。在自學能力培養過程,教師應合理指導,可結合自學內容科學設計思考題目,使其跟著教師完成學習。在高中階段,學生應學會自學,同時,明確學習的重難點問題。經過一段時間的訓練,學生便能自主發現問題,找到關鍵點。另外,教師還可提問,對學生的自學活動進行檢驗。
本文中的教并非教師的片面教授,還指代學生的交流探討及更正。學生先獨立看書學習,當出現大部分學生都無法解決的問題時,便可引導學生一起討論。如果大部分都會,便無需花費時間來講解。為調動學生的參與性,還可在檢測與更正過程中引入小組競爭體制,對回答正確、幫扶同學的小組進行肯定加分。在巡視過程中,若發現回答正確且書寫規范的可通過投影儀展示給大家,也可將易錯點進行展示。
(三)當堂訓練
當堂訓練旨在讓學生利用本節所學內容自主完成作業,可模仿例題,也可應用公式及定理解答問題,借此培養學生的綜合應用能力,并檢驗學生的理解、吸收情況。為此,應精心設計訓練題目,注重基礎知識的考查,迎合不同水平的學生。具體應注意以下幾點內容:其一,設計的題目應具有代表性;其二,當堂訓練應有以基礎知識內容為主;其三,當堂訓練應引導學生學習概念、定理及例題,再復習本節內容,進行課堂訓練,以此來深化學生的記憶;其四,教師應及時批改作業,保證學生能夠第一時間發現問題,鞭策學生及時糾正。
(四)教學評價
評價的重點主要從學生及教師這兩個層面著手,其中在學生層面,應觀察學習成效、氛圍和學習習慣,判斷學生是否能及時、自主地完成作業,看作業的正確率,觀察學生的學習狀態,看學生筆記記錄是否及時,在課堂教學中是否能主動發言等。在教師層面,應判斷教師是否具有效率意識、放手意識和學困生意識。觀察教學過程是否合理,是否為學生提供了動手操作的機會,是否幫扶了學困生。另外,還要判斷教師是否發揮出了引導者、管控者和激勵者的角色。
三、教學實踐
以“集合與函數的概念”章節中的函數奇偶性為例,提前準備本節所用的教案及幻燈片,把學生分成5個小組,各小組優等生、中等生和差等生分別有3名,并選派出小組組長,主要負責組內大小事宜。正式授課時,先利用多媒體展示學習目標,本節的目標是明確奇偶函數的定義,并會判斷奇偶函數,再讓學生利用3分鐘來瀏覽教材第33頁的內容,并讓學生回答之前設計的問題。當學生自學時,留心觀察學生的情況,待完成自學后開始回答問題:下圖兩個函數的定義域各自是什么,它們有什么共同特點,f(-3),f(3),f(-2),f(2)對應的函數值分別是多少,兩個自變量互為相反數時對應的函數值有什么關系。當學生回答出這幾個問題后,讓學生總結偶函數的定義,利用同樣的方法教授奇函數的定義。隨后讓學生進行當堂訓練,要求獨立完成;在訓練環節,不允許小組討論;記錄存在的問題,由組長負責將作業收齊。無論是自學還是小組討論過程,都有表現積極和被動的,但整體的效果還比較理想,各小組在優等生的帶動下都完成了學習任務,學會了新內容。
結語:
先學后教、當堂訓練是一種全新的模式,此種模式的應用一定會給教學活動帶來全新的改變。它強調自學自練,突顯學生的主體性,注重能力的培養,具有良好的教學成效。在未來,我們應進一步研究,大力推廣應用。
參考文獻
[1] 楊靜.淺談高中數學課堂教學效果的提高[J].數碼設計(上),2019(3):56-57.
[2] 楊菊.淺談高中數學教學高效課堂[J].讀書文摘,2019(1):96.
[3] 劉雙平.“先學后教,當堂訓練”教學模式案例分析[J].學周刊B版,2019(6):1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