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慧
【摘?要】語文教材中蘊涵著豐富的人文性,語文教師應以情的調動、趣的激發,引導學生學習語言,體現人文關懷。以激發情感、培養自信、多元互動,來體現、滲透、提升人文關懷,在充滿情趣的語文教學中,在和諧的課堂氛圍中,重建學生的價值理性。只有傾注人文關懷的教學,才是真正和諧的語文教學。
【關鍵詞】小學語文;教學滲透;人文精神
《語文課程標準》提出“語文是最重要的交際工具,是人類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工具性與人文性的統一,是語文課程的基本特點。”語文教材中蘊涵著豐富的人文性,意志、態度和思想觀念等都與情感有密切關系。以情的調動、趣的激發,引導學生學習語言,體現人文關懷;在趣味盎然的情境中對話,在潛移默化中對學生進行人文精神的滲透,這樣才能提高學生的語文素養。因此,在充滿情趣的語文教學中,重建學生的價值理性,呼喚人文關懷已成為小學語文教學的必然。
一、激發情感,體現人文
(一)關愛學生,綻放情感
關愛學生就是對學生有情,把濃濃的情化開來,澆灌在每一位學生的心田上,讓他釋放出積極的情感。在現實生活中,學生的個性是千差萬別的,教師一個贊許的眼神,一句親熱的話語,一句美麗的夸獎,一個親切的動作,都會在學生的心中激起愛的波瀾,情的蕩漾。教師的一份關愛會觸動學生的心弦,培養起了積極的情感。因此,我們每一位教師應當真正做到關愛每一位學生,鼓勵并期待他們能取得進步,讓每一位學生都享受到學習的樂趣,從而使我們的語文教學在這樣的良性循環中閃現出人文關懷的光芒。
(二)關注教材,挖掘情感
與其說學生在學習課文,不如說是學生認知語文文本,把握文章主旨,與作者心意溝通、思維認同、熏染情感的過程。教師要適時地帶有人文性的激勵語把學生的這種情感挖掘了出來。如教學《月光啟蒙》一文,為了讓學生走進那美妙的夏夜,我提問道:“是什么讓作者感受到了這夏夜的美妙,把有關的句子用筆圈畫出來。”學生談感受,教師點撥讓學生體會:暑熱散去、星星、月色、籬笆小院是美的,邊指導邊看插圖,小院充滿了寧靜、溫馨之美。接著我繼續問:“在這最美的時辰里,還有什么是很美妙的呢?抓住哪些動詞表現出來?”“摟,表現了母親很愛我。”這個“摟”字傳達了母親對兒子的無比疼愛,從中體會那份永遠留在作者童年記憶中的幸福的感覺。學生達到了走近文本,與文本親密接觸的這種境界,也正是學生主動學習、自主發展的所需要的重要條件。
二、培養自信,滲透人文
(一)平等對話,“趣”味相投
課堂教學中,我們要尊重學生的主體地位,培養學生的詞感,發展學生的語感,讓學生將故事情節、主題價值在寬松、和諧、民主的教學氛圍中表現出來。要珍視學生獨特的感受、體驗和理解,尊重學生的思維養成。當學生對語言文字理解出現“偏差”時,要及時引導孩子進行發散思維,幫助學生打開思維的閘門。
成功的課堂,教師應該是表現為“伙伴”的姿態,善于傾聽,善于調到學生的思維,適時把握一次次教育節點,將學生在課堂精彩展現。學生是課堂的主人,他們在平等、好玩、有用、富有生長氣息的課堂生活,才能達到本真的境界。
(二)多元趣讀,情滿心間
興趣是情緒激發的表現,教師注意在每堂課的開課之時,就激發起學生的探求欲。我在教授《三打白骨精》這一課時,一開始就播放了電視《西游記》,磁鐵般吸引住學生,有效地消除其他課程的延續,為新課的展開預備良好的氛圍,讓學生一上課就有新的感受、新的發現、新的體驗,從而保持濃厚的學習興趣。接著讓全班同學參與教學過程,將全班劃為小組,以比賽形式進行學習。把課堂情境化、活動化,使全班同學在積極地用口說、手做、耳聽、眼看、腦想的過程中,學習氛圍顯得輕松愉快、民主和諧,使學生真正成為課堂的主人。所以課堂始終充溢著生動活潑、自由創新的生機,教學收到最佳的效果。
學生在多元趣讀中較好地感悟了文章中的字詞和語句,被同學們的個性化朗讀所感染,被優美的朗讀氣氛所陶醉,獲得的感悟更豐盈,意境更高遠。在“評”與“讀”的相互促進中,情感的琴弦在心中奏出美妙的樂章。因此,在教學中,教師要善于根據課文內容、主旨,抓住佳境佳機,借助教育節點,培養學生的傳情能力,創造和諧共生的境界,健全學生的情感品質。
三、多元互動,提升人文
(一)利用課程資源,凸顯人文內容
新課標指出:“語文課程豐富的人文內涵對學生精神領域的影響是深遠的。應該重視語文的熏陶感染作用,注意教學內容的價值取向。”因此我們教師必須更新觀念,建立“以人為本”的思想,注重挖掘文本資源中的人文因素,在教學過程中重視學生體驗和感悟的獨特性,給予學生更多的人文關懷,關注并發展學生健康個性。
(二)培養能力和習慣,倡導人文方式
自主探究是學生平等合作、互相交流、共同探究解決問題的過程。在課堂教學中教師要引導學生運用各種方法進行自主學習。如在教學《夾竹桃》這一課時,也可以設計一種情境:同學們回憶一下,你最感興趣哪部分內容,你們用自己的獨特方式或合作完成。班級中有喜歡畫畫的同學,可以借助自己對課文的理解畫一畫;有語言表達能力較強的同學,可以用自己唯美的語言來描繪情景;有喜歡搜集各種素材的同學,可以在交流課前選用有關的圖片素材;有喜歡朗誦的同學,可以滿帶情感地讀一讀。這樣在交流中,學生之間、師生之間互相質疑,以及觀點和思想的交鋒對碰能更好地激發設計小組學生的自我反思。從而達到全班同學的共同進步。
語文課堂應當充滿人文關懷,素質教育的全新理念賦予了語文課堂的全新內涵—“課堂小天地,天地大課堂”便是對其最好的詮釋。只有傾注人文關懷的教學,才是真正和諧的語文教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