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香蘭
【摘?要】在小學數學教學過程中,學生回答問題是必不可少的,是激發學生學習興趣、引導學生深入思考、檢驗學生學習效果和幫助學生集中精力的有效途徑。為此,我們學科組決定從提高教師培養學數規范化語言表達抓起,通過改善教師的提問和應答質量,來提高教師駕馭課堂教學的能力,從而在教材和學生之間架起一座智慧的橋梁。
【關鍵詞】小學數學;規范化語言表達;培養策略;研究
隨著教育理念的不斷更新和發展,我們深深地認識到教師如果不學習,課堂教學就會成為“無本之木、無源之水”。在數學課堂教學中,對學生進行規范化語言表達,培養其說話能力,既是發展學生邏輯思維的需要,也是促進學生掌握數學知識的需要。那么,怎樣進行規范化語言表達呢?下面是常用的八種訓練方式。
一、述義說話
學生口頭敘述教師問及的數學知識的說話方法。如學生答語“除了1和它本身以外;還有別的約數的數叫做合數”,“2/5×7,表示7個2/5的和”,“一位數乘兩位數,先乘個位數,再乘十位數”等都是述義說話。這種說話,能訓練學生完整而準確地敘述定義、法則、公式等概念的口頭表達能力。同時也有利于教師從反饋信息中掌握學情,適時調節課堂結構,實施針對性教學。
二、視聽說話
即是教師提供圖表、實物、演示、錄音等視聽材料,讓學生把觀察和聽到的過程、結果用語言表達出來。如“圓錐的體積”教學,先讓學生觀察演示,接著要求他們說出:在空圓錐里裝滿沙土,然后倒入和它等底等高的空圓柱里,倒三次正好裝滿。之后,總結實驗結果,進一步說出:圓錐的體積等于和它等底等高圓柱體積的三分之一。師生歸納圓錐體的體積計算公式后,再讓學生說出推導公式的全過程。經常進行這樣的說話,能有效地培養學生的觀察力、聽力,促使學生會看善聽能說。
三、操作說話
即讓學生把擺、拿、量、拆、拼、剪、分等動手操作過程用語言表達出來的方式。如講了“同樣多”的概念后,問學生:黑板的上排貼著7只白兔,下排貼著5只黑兔,怎樣拿才能使上、下排的兔子一樣多?學生邊拿邊說:從上排拿去2只白兔,上,下排的兔子就一樣多;從上排拿去1只白兔貼在下排,上、下排的兔子就一樣多。……這種手到,腦到,口到的方法,可以提高學習效率,培養辯證思維能力。
四、做游戲說話
即采用猜謎語,找朋友,開火車及小記者采訪等方式訓練學生說話。如要求低年級學生做同桌拍手的游戲,邊拍邊說:你拍1(次),我拍2(次),合起來就是3…你拍5,我拍3,5比3多2,3比5少2。類似這樣的說話,不僅能培養學生的說話能力,而且會使學生對說話乃至對數學知識產生極大的興趣,調動他們的學習積極性。
五、析題說話
這是一種廣泛采用的訓練方法。如讓學生說一說式題的運算方法,步驟;說出應用題的已知條件,隱蔽數量和問題;解題思路,解答算式及其意義;組織學生根據要求口頭編應用題等。進行這種說的訓練,不僅能提高學生口頭分析能力,而且能促使外部語言與內部語言協調一致,有利于思維能力的發展。
六、歸結說話
即是引導學生歸納總結數學知識的語言表達形式。如“分數乘以整數”教學后,讓學生總結要點并說出:(1)分數乘以整數,就是求幾個相同分數相加的和的簡便運算;(2)分數乘以整數的運算方法是,用分數的分子和整數相乘的積作分子,分母不變,能約分的先約分,然后再乘。又如“圓的特性”,先讓學生度量圓的半徑,直徑,再口頭比較、綜合、歸納,說出同一個圓里的半徑與半徑、直徑與直徑、直徑與半徑的關系。顯而易見,這種規范化語言表達對于培養學習能力和抽象概括能力是十分有效的。
七、究理說話
即采用探究事理的方式訓練學生說話。學生演算8+3=11后,教師問:你是怎樣算出來的?學生回答說:我是這樣想的:把3拆成2與1,再把2與8合成10,最后把1與10合起來,就得到11。這類說話,可以促使學生不僅知其然,而且知其所以然。同時,可提高前后連貫的,有根有據的說理能力。
八、辨析說話
即是運用概念辨析判斷數學知識的說話。可采用口頭判斷命題正誤的方式,如“方程就是含有未知數”,“把單位‘1分成若干份,表示這樣的一份或者幾份的數,叫做分數”等。對于錯誤的命題,應要求學生說出錯因并予以改正。還可組織學生辨別相關知識說話,如讓學生說出整除與除盡,約數與倍數等相近易混知識的聯系與區別。進行這種說話練習,可以提高學生對不同概念的比較能力和對問題的判斷、推理能力,有利于訓練學生的邏輯語言。
九、變換說話
即教師提供說話材料,讓學生變換角度或改變敘述形式的說話。如學生根據45÷3先后說出:45除以3得多少?3除45,結果是多少?被除數是45,除數是3,商是多少?……這種方式,可以促使學生融會貫通地掌握數學知識,豐富他們的數學語言。
十、發散說話
即從某一事實出發。向各個不同的方向展開思維的說話。如補題訓練,教師提出兩個條件:師傅每天加工100個零件,徒弟每天加工80個零件。學生補充說問題,“師傅每天比徒弟多加工多少個”,“他倆9天一共加工多少個”,“徒弟每天比師傅少加工幾分之幾”……很顯然,學生的發散性思維和靈活運用語言的能力都會得到相應的發展。
課堂教學是一門藝術,有效的、有價值的課堂上規范學生語言表達是一堂好課的重要標志,是啟動學生積極動腦、大膽思維的重要手段,是教師教學智慧的體現,應引起每一位教師的高度重視。教師應在每一次備課中精心設計,提高課堂的有效性,全力打造高效課堂。
參考文獻:
[1]祝正軍.提高小學數學課堂中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J].小學生(下旬刊),2019(06).
[2]王宇仙.讓小學數學課堂成為學生學習的樂園[J].青少年日記(教育教學研究),2019(05).
[3]陸瑤瑤.靈動生成,始于精彩的碰撞——小學數學課堂的理答策略[J].數學之友,2019(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