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文秀 孫魯青 王靈芝
[摘 要] 在深入分析海軍航空裝備指揮人才內涵的基礎上,合理確定人才培訓目標。針對培訓需求,提出優化培訓內容體系、創新培訓實施方法及提升保障條件建設水平等合理化建議,以確保海軍航空裝備保障指揮人才隊伍培訓工作健康有序的開展。
[關鍵詞] 海軍航空裝備保障;人才培訓;學員
[作者簡介] 王文秀,海軍航空大學教員。
[中圖分類號] E251.1? ? [文獻標識碼] A? ? [文章編號] 1674-9324(2020)19-0217-02? ? [收稿日期] 2019-10-09
海軍航空裝備保障指揮人才是海軍航空裝備建設的中堅力量,而人才隊伍建設的必由之路是人才培訓。人才培訓是一項復雜的系統工程,按照“三位一體”新型軍事人才培養體系總要求,結合當前青島校區人才培訓任務,深入研究海軍航空裝備保障指揮人才培訓需要關注的問題。
一、準確把握海軍航空裝備保障指揮人才培訓目標
海軍航空裝備保障指揮人才培訓目標是指引培訓行為的風向標,只有培訓目標清晰明確,才能使相關培訓高效聚焦。依據海軍航空裝備保障指揮人才集維修保養、裝備管理、組織訓練于一體的工作性質,其培訓應以“懂裝備、會管理、善指揮”的指技融合為目標。
二、優化海軍航空裝備保障指揮人才培訓內容體系
培訓內容體系是海軍航空裝備保障指揮人才培訓體系的核心,直接決定著培訓對象的知識、能力和素質結構,決定著培訓目標的實現程度。緊緊圍繞人才培養目標,著眼提高學員的綜合素質和崗位任職能力,按照“突出共性、兼顧個性,完善體系、突出重點”的指導思想,科學設置培訓內容,合理構建以軍事、政治、管理、科技、人文等為主要內容的任職基礎課程平臺。
(一)做到“三個貼近”,強化教學內容的應用性
現行的人才培養定位與部隊調整改革需求有一定差距,培訓內容與部隊崗位實際需求結合不夠緊密,影響了培訓質量,成為制約人才培訓健康發展的重要因素。堅持“崗位需求、能力為本”的任職教育思想,把與航空兵部隊一線裝備保障指揮密切相關的內容要求進行概括提煉,有機地融合到教學內容體系。
(二)搞好“三個銜接”,理清教學內容的層次性
海軍航空裝備保障指揮人才培訓的對象層次多、涉及面廣,要注意搞好培訓內容重點區分與深廣度的銜接。
1.注意搞好任職教育培訓內容與學歷教育教學內容的銜接。要充分了解任職教育學員的專業基礎與知識結構,因材施教,依據崗位任職的要求,進一步完善任職崗位所需的專業基礎知識,合理選擇專業課程設置與教學內容,避免教學內容的盲目性。
2.注意搞好不同層級之間培訓內容的銜接。生長干部與初級班、各層次輪培訓之間等,應充分體現層次不同、階梯漸進的特點與要求,避免各層次界面不清晰、培訓目標相似、培訓課程體系接近、培訓內容差異化設置不夠。
3.注意搞好培訓內容與部隊航空裝備保障指揮實際的銜接。通過深入調查分析,科學確定培訓內容的深廣度,努力做到與部隊航空裝備保障指揮實際的有機融合與銜接,架起從課堂到戰場的橋梁。
(三)處理好“三類課程”,強調教學內容的針對性
根據軍隊院校教學大綱,現行航空裝備保障初級指揮課程分為任職基礎、崗位業務、綜合演練三類。不同類型的培訓課程,其培訓內容與具體要求不同,需要區別對待、分類實施。
1.任職基礎課程主要是依據學員基礎特點與任職崗位課程教學需要,補足補牢應當具備的基礎知識,一般應采取“點菜方式”,整合重組課程內容與體系,避免克隆學歷教育學科式的課程內容體系。
2.崗位業務課程要著重處理好專業知識與實際應用的關系,應從航空裝備保障指揮實踐入手,在進行必要的理論分析的基礎上,注重強化航空裝備保障指揮實踐能力,注重加強實踐性教學環節,注重應用理論知識解決實際問題,實現專業知識與航空裝備保障指揮實際的深度融合。
3.綜合演練要避免制約演練效果的“重流程演示輕演練”瓶頸問題,以實戰任務為牽引,精心籌劃演練內容,規范綜合演練組織實施程序方法,系統推進綜合演練教學建設,促進演練效果的提升。
三、創新海軍航空裝備保障指揮人才培訓實施方法
航空裝備保障指揮人才培訓實施要以航空裝備保障指揮人才培訓需求為牽引,“模式創新、方法靈活、評價科學”,堅持教為主導、學為主體,突出實踐教學,依托海軍航空裝備保障指揮綜合演練,形成具有鮮明航空裝備指揮特色的實戰化教學施訓體系。
(一)突出“問題式”教學,緊貼學員崗位任職需求
在教學內容的組織上,緊貼學員崗位任職需求,以分析解決航空裝備保障中熱點、難點問題為主線組織教學內容,通過分析解決學員將來任職崗位中的實際問題,搭建起航空裝備保障理論與航空裝備保障實際的橋梁,用航空裝備保障理論之“矢”射航空裝備保障實際問題之“的”,使教學的針對性更強,更能激發起學員的主觀能動性。
(二)規范“案例式”教學,突出學為主體
針對指揮管理課程特點,按照典型性、時效性和客觀性等原則,精選案例,通過案例的“真實”展現、剖析、研究,以拓寬視野,啟迪思維,深化理解所學理論,突出體現“教為主導、學為主體”任職教育理念,并固化形成“案例準備、案例介紹、案例剖析、經驗教學總結”等構成的案例教學組織實施程序方法。
(三)強化“實踐性”教學,構建“實戰化”的實踐教學體系
根據軍委要求,新的“航空機務技術與指揮專業”的培養工作剛剛起步,由于機務院校長期以工程技術人才培養為重點,航空裝備保障指揮類的實踐教學普遍偏弱,是院校培訓的短板。所以在院校教學施訓中,應依托綜合演練,強化航空裝備保障指揮“實踐性”教學。
四、提升海軍航空裝備保障指揮人才培訓條件建設水平
航空裝備保障指揮人才培訓的順利實施,需要良好的軟件、硬件培訓條件。在當前體制關系下,拓寬渠道,多方位滿足培訓硬件需求;放寬思路,全方位提高師資隊伍培訓水平,從而為提升航空裝備保障指揮人才培訓質量提供良好保證。
(一)拓寬渠道,多方位滿足培訓硬件需求
1.建設和完善具有海軍航空裝備保障特色的實驗室、專業教室和綜合演練實驗室。實驗室教學裝備要緊跟海軍裝備發展,可與工業部門協調,將科研實驗樣機、實驗件調撥到院校、訓練機構,使教學裝備與部隊同步或略優先于部隊;專業教室功能可適當拓展,最終建成集理論教學、實踐教學及考核與評估為一體的綜合性專業教室;航空裝備保障綜合演練實驗室應具備整體訓練課目(戰斗飛行保障、戰斗轉場保障、戰備等級轉進保障、多機種保障、飛機搶救、戰時裝備搶修、裝備和人員防護等)演練功能,能夠為航空裝備保障方案預案制定、保障指揮流程優化等提供平臺支持。
2.虛實結合,探索培訓條件建設新思路。根據培訓需求,積極探索基于信息化技術的虛擬實踐、模擬實操、教學軟件、慕課、微課等培訓條件建設的新思路,形成虛實結合的多維培訓條件體系。
3.建立比較完善的教學實踐基地。教學實踐基地應盡量選擇新裝備部隊和作戰部隊,通過每年安排學員實習和有計劃地組織學員參觀,增強學員感性認識,開闊學員視野,盡快實現課堂教學內容向航空裝備保障指揮能力的轉化。
(二)放寬思路,全方位提高師資隊伍培訓水平
全方位地提高師資隊伍培訓水平,需要院校、部隊及工業部門“三方聯動”。
1.院校在任職教育教學理論、教學基本功、教學模式方法等方面加大教員培養力度,改善教員的知識結構,不斷提高教員的任職教育教學水平。
2.優化教員部隊代職工作,拓展代職領域、精準代職任務,實現多頻次、滾動式部隊代職,使教員熟悉部隊、熟悉裝備、熟悉部隊裝備保障實際,快速提升教員的裝備教學能力。
3.實施“教官制”,是從一線部隊遴選優秀軍官,到院校任職教員崗位,期滿后回部隊。這有助于盤活教學資源,優化院校教員隊伍結構,對提升院校實踐教學質量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海軍航空裝備保障指揮人才培訓是一項復雜的系統工程,牽涉到方方面面,需要機關、院校、部隊、工業部門相互配合、相互補充、有序銜接。領導機關必須高度重視,加強領導,發揮好組織、指導、協調作用。
參考文獻
[1]空軍工程大學航空工程學院.航空機務軍官培養存在的矛盾問題和對策建議[Z].2017-11.
[2]劉江陵.論航空裝備發展與人才培訓模式創新[J].繼續教育,2013(6):31.
Construction and Implementation of Training System for Naval Aviation Equipment Support Command Talents
WANG Wen-xiu, SUN Lu-qing, WANG Ling-zhi
(Qingdao Branch of Naval Aviation University, Qingdao, Shandong 266041, China)
Abstract:On the basis of in-depth analysis of the connotation of naval aviation equipment command personnel, this paper reasonably determines the training objectives of talents. In order to meet the training needs, some reasonable suggestions are put forward, such as optimizing the training content system, innovating the training implementation methods, and improving the construction level of support conditions, so as to ensure the healthy and orderly development of the training of naval aviation equipment support command talents.
Key words:aviation equipment support command; talent training; studen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