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云中
摘 要:隨著新課改的出現,更加科學且有價值的教學方式被運用到教學中,其中自主探究式學習方式是應用非常廣泛的一種。小學數學邏輯性強的特點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學生的學習效果,致使教學效果得不到有效保障,加上學生積極性不夠,學習興趣被限制,更導致了學生學習效果不佳的問題,為了改變這一現狀,奠定良好的數學基礎,在教學中需要重視自主探究式學習模式的運用。
關鍵詞:小學數學教學;自主探究式學習;實踐探索
中圖分類號:G62 ? ? ? ? ?文獻標識碼:A ? ? ? ? ?文章編號:1673-9132(2020)17-0055-02
DOI:10.16657/j.cnki.issn1673-9132.2020.17.027
自主探究學習模式是近年來流行于各個學科的教學方式,自主學習模式下的教學能夠鍛煉和培養學生的學習主動性,在改善教學水平的同時,也進一步促進了學生的全面發展,在目前的小學數學教育中,存在著教師教學理念老舊、教學方式落后的問題,教師占據課堂主要地位,限制了學生的積極性,學生興趣得不到保證,學習興趣和學習效果都無法達到預期教學目標。在實際的小學數學教學中學習并運用先進的自主探究式學習模式的經驗是提高學生學習興趣,保證數學教學質量的重要途徑,如何在數學教學中運用自主探究學習模式是擺在學校和數學教師面前的一大問題。
一、現階段小學數學課堂教學中存在的問題
(一)教師的教學觀念體現出一定的落后性
現階段的小學生,生活在一個經濟和科技不斷發展、互聯網影響力極大的信息時代,在這樣的環境下,他們的思維更加開放,眼界也更開闊。但是,大部分的小學數學教師在教學觀念上,無法避免地會受到落后教學觀念的影響,在實際的教學中,限制了學生的主觀能動性,沒有認識到自主探究對學生思維和能力的啟發作用,學生的學習陷入被動接受的境地。小學時期正是奠定良好學習習慣的重要時期,而不合時宜的教學理念無法保證學生能夠在實際的學習過程中培養出自我探究的意識與能力。與其他學科相比,小學數學課程本身難度更大,這對于認知水平有限的小學生來說就是一件難度較高的學習任務。如果教師講課時再采用傳統的教學方式,那么教學效果將會與預期的大相徑庭,基本的學習成績都不能保證,更遑論良好的學習能力、學習習慣的培養。由此可見,現階段小學數學課堂教學中教師的落后教學觀是制約學生發展的重要因素。
(二)教師的教學方式缺乏創新
在一些小學數學課堂教學中,教師對小學數學這一學科的認知不夠準確,認為小學數學的內容和知識都非常淺顯,作為數學中最最基礎的教學,小學數學的教學似乎只需要讓學生記住一些理論概念就行,所以在實際的教學中,部分小學數學教師更注重對數學概念的背誦和默寫。在教學中畫出重點內容,再要求學生進行記憶和背誦,這種教學方式嚴重缺乏對學生數學思維的培養。小學數學雖是數學學科的基礎內容,但是對于小學生而言難度并不低,因此教師必須站在學生的角度進行教學,要結合學科特點及小學階段的數學教學目標對教學方式進行創新,確保教學方式的有效性,最后達成學生全面發展的目的。數學教學的目的并不是單純地對成績的追求,更重要的是在保證學生學習效果的基礎上,確保學生能夠通過日常教學的過程培養出更多樣、更全面的思維與能力。另外,在缺乏科學性的教學方式下,學生的主體感受和主體地位都得不到保證,教學中缺少學生自主探究性活動,不利于小學生主動性意識的培養。
二、小學數學課堂教學中自主探究式學習模式開展的要點
(一)要重視對課堂引入的新穎性
經過長期的實踐教學,不難發現課堂引入的效果將會直接影響學生對課堂的興趣與關注,良好的課堂引入會極大地保障學生在課堂學習上的注意力以及興趣點,因此,在小學數學課堂教學中,要確保課堂引入內容的風趣與實用價值,確保小學生的學習興趣能夠在課堂正式開始前被調動起來,只有把握住這一要點,才能保證自主探究式學習模式開展的有效性。小學生的注意力非常容易被帶偏,課堂引入的吸引力并不足以維持學生整節課程的興趣與關注度,為了保證學生注意力一直在教學上,教師除了要保證課堂引入的新穎和趣味,在課堂中也需要重視對學生注意力的吸引,可以通過趣味延伸、趣味活動等方式充分吸引學生的注意力,確保學生的關注點能夠一直處于數學課堂教學中。值得注意的是,不論是課堂引入還是課堂中穿插的趣味性內容,都要遵守適度性、實用性原則。
(二)要重視對學生的鼓勵與表揚
在小學生眼中,教師具有絕對的權威性,能得到教師的肯定和鼓勵對于他們而言是非常值得驕傲的事,同時,對于他們的自主探究學習習慣的養成也大有裨益。因此,教師在開展自主探究式學習模式的時候,要注意把握對學生的鼓勵與肯定這一要點。在良好的學習氛圍中進行學習,能夠確保學習效果實現最大化。在學習小學數學時,學生可能會因為內容難度大而失去信息,不利于自主探究學習的開展,為了重新樹立學生的學習信心,教師不要吝嗇言語上的鼓勵和表揚,有需要的話,還可以通過物質表揚進一步表達對學生的鼓勵與贊揚,進一步培養學生的學習信心,促進學生自主探究式學習效果的提升。
三、小學數學教學中自主探究式學習模式的實踐運用
(一)在轉變教學觀念的基礎上開展自主探究式學習模式
在小學數學的教學中,難免會因學科本身的特點而導致課堂的枯燥性,為了保證教學效果,必須重視激發學生在數學學習上的主動性。在實際的實踐運用過程中,必須要以尊重學生課堂主體為基礎,實現教學過程中主導權的移交。教師首先要做的就是要轉變自己的教學觀念,對傳統落后的教學觀念進行創新和轉變,真正做到“以生為本”,這是構建自主探究式學習模式的基礎和前提。要充分考慮并結合小學生認知水平、學習能力等實際特征,以及實際教學內容,以此保障學生的主體作用,激發學生在學習上的積極主動性,促進自主探究式學習模式的構建。此外,教師還要意識到小學數學教學的目的不僅在于提高學習成績,更在于對學生多種能力和思維的培養,以此為基礎,實現由重教輕學的落后教學觀念向重學輕教的科學教學觀念的轉變。因此,在小學數學課堂教學中自主探究式教學的實踐必須要以改變教師教學觀念為前提。
(二)通過創新教學方式培養學生在小學數學學習上的自主探究意識
學生作為學習主體,缺乏主動探究意識是導致學習效果欠佳的根本原因。缺乏主動探究意識的原因多種多樣,一方面來自教學氛圍,輕松和諧的氛圍的營造是激發學生自主探究意識的重要因素,那么應該如何營造能夠幫助學生培養自主探究學習意識的氛圍呢?首先,需要通過改變師生關系來實現,師生關系是營造自主性學習氛圍的重要前提,良好的師生關系對于激發和培養學生主動性更有利,通過與學生平等相處、尊重學生的方式,來降低學生對數學學習抵觸心理以及對教師的懼怕心理。另一方面,教學方式也是影響學生自主探究學習意識培養的一大原因,在數學教學過程中,為了更好地激發學生的自主學習意識,教師必須要重視對自主探究學習模式的構建,而傳統教學方式是無法實現自主探究學習模式的構建的,因此,需要通過對教學方式的創新來完成自主探究學習模式的構建。需要結合實際的教學內容開展更符合小學生特點的教學方式,在教學中根據教學內容對數學歷史、數學典故進行拓展,這樣既能保證課堂開展的效果與水平,又能保證學生對數學的積極性。
(三)在教學中要為學生創造更多獨立思考和自主探究的機會
為了提高數學教學的實際效果,在實際的教學中,教師需要在課堂中融合更多樣的教學方式,并結合更多樣的教學工具進行教學,為學生創造更多的獨立思考與自主性學習的契機,通過多媒體技術與設備來進行趣味性課題引入,在課中穿插跟實際教學內容有關的圖像、視頻、音樂等內容,在保證教學內容的同時,也保證學生的興趣。另外,還需要加強對開展探究性學習活動的重視,探究式學習活動的開展可以有效幫助學生培養自主探究學習的意識,降低在數學學習中對教師和同學的依賴性,是小學數學教學中進行自主探究式學習實踐的重要方式。在開展自主探究學習活動前,需要結合實際教學內容明確探究主題,并根據探究主題設置相應的探究性問題,由學生通過自主探究的方式對問題進行解決,久而久之,學生在數學學習上的主動性將會得到有效提升。探究性活動的開展必須要保證問題及活動的設置不脫離實際教學內容,以此確保探究活動的有效性。
(四)教師要注意對學生的引導與點撥
自主探究式學習模式并不意味著教師作用邊緣化,教師在自主探究式學習的實踐中,擔負著引導與點撥的重要任務。在自主學習過程中,小學生很容易感覺學習困難,而一旦遇到困難無法解決,他們對于數學學習的信心就會越來越少,會喪失對自主探究學習的興趣。因此,在實際的自主探究學習過程中,教師要時刻關注學生的情況,當有學生遇到問題產生放棄和失落情緒時,教師要及時給予鼓勵和引導,并對學生所遇到的困難進行點撥,幫助學生解決數學問題,確保學生能夠重新參與到自主探究學習中去。適當的引導和點撥,有利于幫助學生重拾對數學學習的信心,在實踐中要予以重視。
綜上所述,數學是一門培養小學生邏輯能力、思維能力等多種能力的重要課程,對于促進小學生全面發展具有不可小覷的價值,在小學數學的教學過程中,自主探究式學習的實踐是提高學習水平、培養學生學習主動性的重要方式。在實踐過程中,教師要加強對教學觀念與教學方式的轉變和創新,注意結合學生的實際特征開展具有趣味性的探究活動,為學生創造更多的自主學習的平臺和機會,逐漸養成學習主動性。此外,教師還要注意對學生的鼓勵與引導,幫助學生樹立自主探究的信心。
參考文獻:
[1]顧成育.小學數學課堂教學自主探究式學習的實踐探索與嘗試[J].數學大世界(中旬版),2019(3).
[2]潘永健.小學數學課堂教學自主探究式學習的實踐探索與嘗試[J].讀寫算,2018(30).
[3]岳現洋.小學數學課堂教學自主探究式學習的實踐探索與嘗試[J].新課程:教育學術,201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