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全軍
摘 要:部分道德與法治教師將教學關注點主要放在知識教學上,忽視學生對課程內容的深度學習。在新課改背景下,如何構建道德與法治深度學習課堂成為教學改革的重點。教師可以從樹立明確的教學目標、立足生活選取教學素材、開展情境教學、開展對話教學、開展“合作——研究”教學等方面入手,構建道德與法治深度學習課堂。
關鍵詞: 道德與法治;深度學習;教學目標;教學素材;情境教學;對話教學
中圖分類號:G633.2 文獻標志碼:A文章編號:1008-3561(2020)14-0020-02
開展道德與法治教育不僅是當前教育環境的要求,也是促進學生全面發展、健康成長的根本保證。青少年學生的認知能力還有待增強,因此對他們開展思想品德教育是十分必要的。道德與法治課程作為思想品德教育的主要課程,對提高學生思想道德素質、促進學生健康成長有重要的意義。因此,學校要加強道德與法治深度學習課堂的構建,幫助學生樹立正確的“三觀”,擁有健康的心理,成長為具有良好道德與法治素養的優質人才。
一、深度學習概述
深度學習理論認為學習是個體感知、記憶、思維等認知過程,而這個過程又建立在實際生活和歷史背景上。深度學習最早是由美國學者Ference Marton和Roger Saljo提出的,后來又有學者對其進行了完善。深度學習和淺層學習不同,它更加側重對“應用、分析、評價、創造”這四個高級層次的認知,不局限在學習和記憶等層面,更注重發現問題、思考問題、解決問題,是較高層級的學習。在深度學習中,學習者以自己的思考和實際問題的解決為目標,整合所學內容,并對其加以思考,然后將新知識和原有知識相結合,再靈活運用。
二、構建道德與法治深度學習課堂的策略
為了有效落實道德與法治教材中的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內容,教師在教學過程中要遵循學生的認知規律和該學科的特點,采用多種教學方式,更好地發揮道德與法治課程教學的開放性和綜合性,幫助學生樹立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一方面,教師要根據學生的認知特點循循善誘,讓學生由淺層學習到深層學習,逐步認知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并從心底產生認同。另一方面,教師要以教材為主線,結合時事熱點,設計多種教學情境和問題,引導學生運用生活經驗去思考并付諸實踐。具體來說,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入手。
1.樹立明確的教學目標,將學生生活經驗融入目標驅動
要構建完善的道德與法治深度學習課堂,教師首先要樹立明確的教學目標,這決定著問題導學的導向。在培養學生學科素養的過程中,教師要立足學生的實際經驗,避免出現知識的碎片化。例如,教學“做更好的自己”這一內容時,教師可以設置以下問題導入新課:第一,我們為什么要接納自己。第二,我們應該怎樣接納自己。第三,我們怎樣學會自我欣賞。第四,怎樣才能做更好的自己。第五,怎樣激發自身的內在潛能。第六,面對自身的缺點應該如何改正。這些問題的答案,其實也是學習的目標。教師通過這些問題,將學生的生活經驗融入目標驅動,能夠實現教學和實際生活的聯系。
2.立足生活選取教學素材,促進學生對知識的理解
道德與法治知識主要源于實際生活,所以,教師在教學中要以生活為起點,實現生活和主題的結合,為學生構建真實的學習情境。教師要結合時事熱點,為學生構建蘊含著相應知識內涵的實踐探究活動情境,讓學生深入其中進行探究,從而促使學生實現知識的內化與吸收。社會熱點是全面關注和議論的重點,教師要立足現實認真篩選合適的素材,為學生創設相應的情境。例如,講授“感受生命的意義”這一內容時,教師可以先利用多媒體為學生展示相關的新聞,如媒體報道的某地中學生自殺的事件。接著,將學生們分為不同的小組,每組五個人,讓學生在組內討論和分析這一事件,并選取代表發言。然后,教師帶領學生對這一事件進行全面分析,并告誡學生要從這一自殺事件中汲取教訓,做到珍愛生命。隨之,教師可以舉一些正面的例子,如屠呦呦等科學家的事跡,讓學生探討科學家們是如何實現自己人生價值的。最后,教師可以讓教學內容回歸生活,將教學內容與學生在生活中經常遇見的一些場景聯系起來。例如,教師問學生:如果在公交車上有老人站著,沒有座位,你會怎么做?這種運用鮮活的生活案例展開教學的方式,能夠引發學生對人生價值的思考,并使學生融入“生命”主題教育活動中,實現深度學習,樹立正確的“三觀”。
3.開展情境教學,激發學生學習興趣
在道德與法治教學過程中,教師可以利用一些故事、游戲來增強學生的學習興趣,創設情境讓學生以自己的方式去捕捉信息、理解信息,為后續內容的學習做好鋪墊。例如,講授“讓友誼之樹常青”這一內容時,教師可以先向學生展示一幅圖片,并說道:“同學們,你們認識這幅畫嗎?給你們一個小提示,這幅畫中有一個水潭,它的名字叫桃花潭,有一首詩中就提到了它,你們還記得嗎?”在學生們說出詩句的同時,教師在大屏幕上展示詩句:“桃花潭水三千尺,不及汪倫送我情?!比缓螅處熃o學生講解這句詩的內涵,介紹它描寫的是一種深厚的友情。接著,教師可以給學生播放歌曲《朋友》。在音樂與圖畫的映襯下,一種生動的教學情境便誕生了。最后,教師可以向學生提出問題:你和自己最好的朋友是怎樣成為朋友的?讓學生思考后自由發言。這樣的教學情境,能夠充分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
4.開展對話教學,體現過程探究性
隨著教育改革的深入,傳統的教學方式已經不再適用于當前的教學體系。因此,教師要積極探索新的教學方式。例如,教師可以開展對話教學,體現學生學習的過程探究性,這不僅能加深學生對知識的理解,還能培養學生基本的邏輯思維。例如,講授“身邊的誘惑”這一內容時,教師以一段對話開始教學,引導學生探究。教師說道:“同學們,今天老師特別開心,你們猜為什么呢?因為老師中獎了,今天我收到一條短信,說我中了中央電視臺某節目組的一等獎,獎品是5000元現金,但條件是先給節目組寄去500元稅金。同學們,你們說老師應該寄這筆錢嗎?”學生們開始進行熱烈的討論,大部分學生回答“不能寄”。教師接著問:“為什么不能寄呢?”這時,學生們就舉自己身邊的例子,將生活中一些常見騙局一個個披露出來。讓學生對發生在身邊的詐騙事例進行探討,能夠加深學生對詐騙行為的了解,從而幫助學生樹立正確的道德觀念,提升學生抵制不良誘惑的能力。
5.開展“合作——研究”教學,發揮學生主觀能動性
在道德與法治課堂上,教師可以使用“合作——研究”教學模式,讓學生們分組合作,探究自己感興趣的知識,突出學生學習的主體地位。學生們在小組內部對問題進行質疑、討論、交流并解決,能夠進一步加深對知識的理解,發揮自身的主觀能動性,進而更主動、層層遞進地思考問題,更加直觀地感受到深入思考帶來的樂趣。
三、結語
綜上所述,深度學習課堂給道德與法治教學注入了新鮮的血液,教師要認真設計課程,結合深度學習的理念,開展道德與法治教學。其一,要樹立明確的教學目標,將學生生活經驗融入目標驅動。其二,要立足生活選取合適的教學素材,促進學生對知識的理解。其三,要開展情境教學,激發學生學習興趣。其四,要開展對話教學,體現過程探究性。其五,要開展“合作——研究”教學,發揮學生主觀能動性。這樣,才能提高道德與法治課程教學質量,為社會培養具有良好道德與法治素養的優質人才。
參考文獻:
[1]桓旭.促進深度學習——對初中道德與法治課學習任務與目標的思考[J].吉林省教育學院學報,2019(12).
[2]方含喜.道德與法治深度學習四部曲[J].中學政治教學參考,2019(20).
[3]唐雋菁.道德與法治“主動”課堂建構——基于深度學習的思考[J].中小學德育,2019(07).
[4]季愛云.道德與法治問學課堂深度學習模式實踐研究[D].杭州師范大學,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