霍付玲
【摘要】空間觀念是數學幾何里面一個非常重要的概念,是學生靈活想象和轉換幾何圖形與現實實物的一種思維能力,也是學生空間思維能力和平面感知能力的一種較為直接的表現。新課程改革要求在小學數學的教學過程中,教師應該幫助學生初步建構空間概念,發展自身的抽象思維能力和形象思維能力。所以在小學數學教學中培養學生的空間觀念不僅符合新課程標準的基本要求,也為學生進一步學習數學幾何打下了堅實的基礎。
【關鍵詞】小學數學?空間觀念?思維能力
小學數學在整個小學學科體系中占據著重要的地位。它相較于其他學科在知識理解和運用上具有更大的難度。同時小學生自身的理解能力和知識儲備存在著較大的局限性,所以在數學知識的學習上存在著一定的難度。而數學幾何作為小學數學教學內容中極為重要的一部分,對學生的空間想象能力和形象思維能力都提出了較高的要求。這就要求教師在小學數學教學中采用科學有效的方法幫助學生逐步培養空間觀念,進而能夠更好地去理解數學幾何的一些知識和概念,提高數學幾何教學的實際效果。本文將分為三個部分,第一部分將會對空間觀念進行概括性的介紹,第二部分將會簡要分析在小學數學教學中培養學生空間觀念的重要性和必要性,第三部分將會詳細分析小學數學教學過程中培養學生空間觀念的一些策略和方法,希望能給當前的小學數學教學提供一些啟發和思考。
一、概述空間觀念
空間觀念是數學幾何里面的一個重要的概念。空間觀念指的是學生能夠將空間幾何圖形與現實中的實物對應起來的能力。具體表現為:學生能夠根據所給的幾何圖形在腦海中勾勒出現實實物的具體形狀,也能夠在現實實物中抽象出幾何圖形。如在小學教學中,既要求學生認識直線、射線、角等基本幾何單位,也要求學生能夠學會一個幾何體與其三視圖和展開圖之間的相互轉換。概括起來就是學生能夠靈活地轉換抽象幾何圖形與現實實物的一種形象思維能力。空間觀念并不是一個抽象的概念,它涉及到一個綜合認知的過程。強調學生在建立對周圍現實實物初步感受的基礎上,進一步發揮對比和抽象思維能力實現對客觀事物的全面認識的能力。
空間表象指的是人們對于事物的初步感知,大多數學生都具備對于實際事物的基本感知能力,學生由空間表象發展到最終的空間能力還需要一個空間想象的過程。所以教師在小學數學教學中培養學生空間觀念的過程中,要注意空間觀念的三個層次科學安排教學方法,循序漸進的培養學生的空間觀念。
二、小學數學教學培養空間觀念的必要性
小學數學教學中培養學生的空間觀念是非常必要的。小學階段的學生正處于各種學科知識的積累階段,也是各種學習習慣和思維習慣的養成階段,教師注意對學生空間觀念的培養有助于為日后的數學幾何學習奠定扎實的基礎。另一方面,培養學生的空間觀念并不是孤立的,它還可以培養學生的抽象思維能力和形象思維能力,讓學生在想象和對比分析中培養更加靈活發散的思維。除此之后,在小學數學教學中培養學生的空間觀念也是與新課程改革的精神高度契合的。
三、小學數學教學培養空間觀念的策略方法
1.培養空間觀念需要想象
學生從對空間表象的感受能力發展到最終利用空間能力解決實際問題還需要一個空間想象的過程。所以在小學數學教學中培養學生的空間觀念,需要教師充分重視對于學生想象能力的培養。加強對于學生想象能力的訓練,是培養學生抽象思維能力和形象思維能力的重要方法。學生通過教師組織的系統的針對性想象訓練,能夠逐步形成對于將具象化事物抽象化、將抽象化事物具體化的能力,進一步形成較強的空間觀念。教師在進行小學數學幾何的課堂教學中,可以增加對于學生的想象訓練,并在想象訓練過程中利用數學教學模具和現代化的電子設備模擬想象過程,幫助學生檢驗想象的結果。如在介紹射線這一抽象的幾何概念時,教師可以將手電筒射向到窗戶外廣闊的天空,讓學生想象射線的邊界會在哪。在這一操作的基礎上,學生會積極地進行想象并進一步加深對射線“無限長度”的理解。教師在此過程之后可以指導學生畫出自己認識和理解的射線。這種融入想象的教學過程充分給予了學生廣闊的想象天地,不僅讓學生對于幾何概念的理解更加深刻,也會在潛移默化中鍛煉學生的抽象思維能力。
2.培養空間觀念需要緊密聯系生活
知識來源于生活,無論是數學學科的學習還是其他學科的學習都需要注意聯系生活。脫離實際生活來學習知識是一種孤立的形而上學的學習。這種學習方法會造成對于知識片面和狹隘的理解。只有將知識點的學習與實際生活結合起來,學習過程才會變得生動活潑,對于知識的掌握才會更加深刻和高效。小學數學教師在進行幾何教學的過程中,要時刻注意引導學生注意觀察千姿百態的生活實際,幫助學生建立幾何知識概念的學習與實際生活中具體事物的聯系。如在講解“角”這一幾何概念的時候,在介紹角的定義和基本特點之后,可以讓學生在現實生活中的角。如桌子和椅子的四個邊角、電視屏幕的四個角、門和課本的四個角等。這樣學生就會發現現實生活中豐富多樣的“角”。同樣的方法也完全適用于幫助學生分辨容易混淆的幾何概念。如教師在講授“直角”“鈍角”和“銳角”的區別時,可以讓學生在實際生活中分別找出幾個角對應的實物,這樣既可以檢測學生對于知識點的掌握程度,也可以讓學生在將知識點與實際生活結合的過程中加深對于知識點的理解。
3.培養空間觀念需要多樣活動設計
小學的學生相較于其它學段的學生而言,無論是在知識儲備上還是抽象思維能力上都存在一定的局限性。但是,幾何概念相較于算術計算而言,在概念理解和思維轉換上都更加抽象。小學數學幾何的知識點對于學生來說存在著一定的難度。因此教師在進行幾何教學時,如果只是一味地進行概念的講解會使得教學效果大打折扣。相反,豐富有趣的活動設計更能吸引學生參與課堂的興趣,更加積極主動地投入到課堂學習之中,進而提高整體的教學效果。所以小學數學教學中培養學生的空間觀念,教師應該充分意識到只有讓學生親身參與到教學活動之中,才能夠更加深刻地認識到幾何圖形的基本特征和各種變體。如在講解“兩點之間線段的距離最短”這一知識點的時候,可以讓學生自己參與實際的測試,并通過對數據的測量和計算最終得出正確的結論。
4.培養空間觀念需要對比訓練
小學階段的學生受到思維能力的局限在對事物的認識上往往只滿足于對表象的認識,對于幾個圖形的本質特征認識則不夠充分。而數學幾何圖形的易混性更是加大學生幾何學習的難度。所以教師在培養學生空間觀念的時候,應該充分認識到學生認知的規律和知識的客觀特點來科學地開展教學。這就意味著教師在教學的過程中始終要引導學生樹立對比的意識。在對比中明確異同,在對比中加深記憶。如在講正方形、梯形、平行四邊形等不同四邊形的時候,應該通過對比訓練來讓學生明確這幾個四邊形存在的異同,進而把握每一個具體的四邊形的區別于他者的本質特征。
總而言之,在小學數學教學中培養學生的空間觀念對于夯實學生學習基礎、提高數學教學效果具有重要的意義。但是,空間觀念的培養不是一蹴而就的,它需要長期系統的訓練。所以教師在教學過程中既要科學地理解空間觀念的概念,也要充分尊重學生的認知規律,制定科學有效的方式來引導和幫助學生培養空間觀念,改善教學效果。
參考文獻:
[1]劉亞清.淺談小學數學教學中學生空間觀念的培養[J].亞太教育,2019,(04):61.
[2]王開明.數學教學中學生空間觀念的培養[J].甘肅教育,2017,(08):46.
[3]王秋菊.小學數學圖形教學中學生空間觀念的培養[J].西部素質教育,2015,(03):1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