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才虎
摘 要:教師在地理教學中不斷深挖資源,特別是一些耳熟能詳的本地資源,不僅能幫助學生更好地掌握地理知識,而且能培養學生熱愛家鄉的情感。文章以區域地理這一教學難點作為主要切入點,將鄉土資源融入到區域地理的教學內容中,闡述學生在學習區域地理知識的過程中存在的困惑和相應的解決對策。
關鍵詞:高中地理;鄉土資源;區域地理;教學難點
中圖分類號:G633.55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008-3561(2020)15-0094-02
新課程標準要求地理教學必須做到“全面推進素質教育,從學生的全面發展和終身學習出發,構建體現現代教育理念、反映地理學科發展、適應社會生產生活需要的高中地理課程”。鄉土資源是學生所在地及以其為中心的周圍市縣范圍內的自然、社會、生活中有價值的教學資源。在高中地理教學中,若能結合學生熟悉的事物,巧妙使用鄉土資源,將抽象的地理知識具體化、形象化,可以使學生在快樂中學習,從而提高學生的地理學習效率。為此,本文從以下幾方面對如何利用鄉土資源開展高中地理教學進行探討。
一、巧妙設疑、激發興趣
由于鄉土地理材料就在學生的身邊,學生理解起來比較容易,因此把地理知識和本土的地理資料相結合,會產生良好的教學效果,可以提升學生學習地理的主動性和積極性,從而激發他們的求知欲。例如,在教學“因地制宜發展農業”這一課時,教師可將甘肅省岷縣作為實例分析,利用課堂設問法引出相應的教學問題:“同學們是否知道本縣的農業特色是什么?”隨后教師對學生所回答的內容進行總結,明確甘肅省岷縣的中藥材種植屬于一種農業特色,且甘肅省岷縣是馳名中外的“中國當歸之鄉”。教師還可以利用一些數據深化學生認知,如甘肅省岷縣所種植的藥材種類為238種,中藥材農業種植所占的耕地面積約為35萬畝,每年岷縣所產不同種類的中藥材為9萬噸左右。此外教師還可以為學生解釋一下“中國當歸之鄉的由來”,當歸、岷歸的種植占15萬畝左右,且兩種藥材的年產量能夠達到近4萬噸,所以被稱為“當歸之鄉”。隨即教師可以繼續開展課堂提問:“為什么岷縣是種植中藥材的特色縣?為什么在不同地方都可以種植同一種藥材呢?”學生自行做調查、找資料。最后教師進行課堂提問總結:“甘肅省岷縣的氣候屬于高原性大陸氣候,年平均氣溫在5℃~-7℃,且岷縣的年平均相對濕度為50%~70%……這些地理特征決定了岷縣是種植中藥材的絕佳位置。”利用鄉土資源資料給學生講解,直觀明了,教師可隨即引出“因地制宜發展特色農業”的教學重點,讓學生明白地理與經濟發展之間的關系。
二、精練簡化教材內容
在高中階段,具體形象的思維仍然是學生學習的重要方式。高中地理圖冊中所附有的數據信息等容量極大,大多是有規律性地詳解地形地貌、氣候特征以及城市發展、農業工業發展等,因此學生在學習地理知識的過程中常常需要耗費大量的時間和精力去背誦和記憶,使得學習效果不是很理想。另外,隨著學習時間的推移,學生以往學過、背誦過的區域地理特點極易被新知識所覆蓋,導致不能明確相應的區域地理特點,因此在區域地理特點認知、掌握的環節中表現較為不理想。為此,教師可在地理課上這樣問學生:“我們學校旁邊的疊藏河一年中的水位有沒有變化?是如何變化的?”學生迅速回答:“夏季水位高,冬季水位低。”教師接著問道:“為什么會出現這種情況呢?”學生回答:“是受氣候變化的影響?!苯處熢賳枺骸皻夂驗槭裁磿绊懡邓??季風氣候有什么特點?”學生再根據自己的經驗,對地理知識進行分析,加深理解。這是較為簡單的課堂教學設問,實際上還存在宏觀與微觀上的理解,教師可將甘肅省岷縣的區域地理特點作為研究實例,首先引導學生對甘肅省岷縣的區域地理特點進行宏觀的把握,如岷縣位于定西市西南部,岷縣處于洮河中游。其次從微觀的角度認知岷縣的地形,岷縣所處的基本位置為青藏高原東麓與西秦嶺隴南山地相接區。通過對甘肅省岷縣區域地理特點的總結可知,微觀是在宏觀的基礎上對各個地理特征進行細化。
三、提高學生的觀察能力和分析能力
在學習地理知識的過程中,培養學生觀察事物和分析問題的能力很有必要,能幫助學生更好地理解地理知識。例如,在講解“南北半球的晝夜長短”這一知識點時,教師可引導學生回憶本地的冬季和夏季的晝夜長短變化情況,如比較冬季和夏季上學時天亮了沒有,再進行詳細的理論講解,讓學生了解北半球夏季晝長夜短,冬季晝短夜長。這樣,學生在學習理論知識的同時,對日常生活中的一些問題也進行了相應的驗證。
四、培養學生熱愛家鄉的情感
岷縣的山區資源較為豐富,在發展特色旅游和礦產業等方面有很大的優勢。而且山區還可以發展多種農業,在山腳比較平坦的地方可以種植中藥材,在半山腰可以發展林業,在山頂可以發展畜牧業。但是山區的環境也有許多弊端,教師可通過對山區地理特點的描述,激發學生立志改變家鄉的雄心壯志。又如,甘肅省岷縣是亞洲黃金儲存第二的金礦所在地。學生通過對這些知識的學習,了解到家鄉還有這么豐富的資源,會產生熱愛家鄉的情感。教師還可以列舉更多的地理資源,讓學生了解后思考學完本領之后如何建設美麗的家鄉,如何開采這些豐富的資源。
五、強化學生的地圖定位
區域地理已經成為當前我國地理高考中的重點,同時也是難點。在區域地理試題中存在以下幾種命題方式:考查學生對區域的定位,或將區域地理知識作為試題的背景。區域定位所包含的內容和知識極為廣泛,既考查學生對區域經緯、區域地形地貌特征的掌握程度,又考查學生對相應區域地理事物的分布和地理事象空間結構的理解。學生要想得心應手地應對各種題型,就要能夠綜合性、全面性地掌握區域地理的相關知識。例如,教師可以將甘肅省岷縣的經緯度、地形地貌等引入到課堂中,達到以點帶面的目的。這并不是要求學生通過對家鄉地理情況的認知就能夠掌握教材中相應的知識,而是讓學生在認識家鄉的過程中懂得應用相應的地理要素框架和技巧去理解教材中的內容。
總之,很多文綜地理試卷通常將區域地理作為命題的載體,或者直接考查學生關于區域地理基礎知識的掌握情況,如常考查學生對某一個地區的地形地貌、氣候特征、水文環境以及工農業生產等情況的掌握程度。結合鄉土地理材料進行地理教學,在激發學生興趣的同時,可以讓學生了解家鄉的地理資源和地理特征,把知識目標和情感目標有機統一,為學生以后的發展打下良好的基礎。
參考文獻:
[1]張勝前,林慧,王影,李可可.巧用鄉土地理,培養探究能力——以“身邊的地理”課例為例[J].中學地理教學參考,2019(14).
[2]周云清.鄉土地理課程資源在高中地理教學中的應用[J].地理教學,2019(09).
[3]王芊.鄉土資源在高中地理課程資源中的開發利用研究[J].地理教學,2018(06).
[4]劉彬.高中地理教學中鄉土地理教學資源的開發利用[D].哈爾濱師范大學,20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