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志恒
摘 要:信息網絡化時代,高中數學教學也步入了嶄新的教育階段。充分借助網絡優勢,豐富和完善數學教學內容,營造積極的教學環節,不僅有利于培養學生各項能力與學習興趣,而且可以有效推進高中數學教育改革。這就要求高中數學教師充分挖掘和利用網絡技術的優勢,將其與高中數學教學相結合,進一步推動高中數學教學現代化。
關鍵詞:高中數學;網絡技術;學習興趣;教學方法;教學理念
中圖分類號:G633.6 文獻標志碼:A文章編號:1008-3561(2020)15-0109-02
網絡技術的不斷發展,給高中數學教學與學習模式帶來了深刻的影響。在信息網絡化時代,高中數學的教學方法與教學理念都需要不斷完善和創新。新課程標準也強調對學生學習主動性的激發,采用能充分體現學生主體地位的以“自主、探究、合作”為特征的新型學習方式。因此,數學教師應該充分依托網絡的優勢,滿足學生的學習需求,促進數學教學方法的優化,從而提高高中數學教學有效性,為學生創造更好的學習環境,促進學生發展。本文對網絡環境下高中數學教學策略進行研究,旨在助力我國高中數學教育改革與發展。
一、網絡化環境下高中數學教學優勢
1.將抽象知識具體展示
在數學教學中應用互聯網技術,可以將抽象的知識具體化、生動化,幫助學生更好地理解和消化知識。另外,網絡技術為數學教學提供了更加多元化的教學手段,也為學生提供了更加廣闊的學習平臺。在這樣的背景下,學生對定義、概念的理解會更加深刻,從而更好地應用于解決實際問題中。
2.增加課堂教學趣味性
傳統課堂教學方式單一、枯燥,學生很難產生興趣。而且數學具有抽象性和復雜性的特點,使得學生對數學學習產生了畏難心理。而網絡技術在數學教學中的應用,豐富了教學手段和內容,使數學課堂的趣味性更強,活躍了課堂氛圍,可以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促使學生自主學習。
3.拓展課堂教學內容
網絡環境給高中數學教學帶來了巨大的影響,其中課程信息資源的開發與利用是表現得最為突出的。網絡平臺為教師和學生提供了更多的教學資料,教師利用網絡技術可以整合、分享各種教學資源,包括網絡、文字、視頻等。而學生利用網絡平臺自主學習這些內容,可以豐富自身知識儲備,同時實現課堂教學內容的拓展。
二、網絡化環境下高中數學教學策略
將高中數學教學和信息技術以及網絡技術相結合,構建數學高效課堂,不僅能夠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而且能夠消除學生的厭學心理,使學生更好地學習數學知識。因此,在網絡化環境下,為使學生更好地學習數學知識,教師應在教學中充分利用信息技術,滿足學生需求;利用微課,完善預習與復習環節;利用互聯網,強化數學知識關聯性。
1.利用信息技術,滿足學生需求
高中數學課堂中教師使用現代信息工具進行教學時,應該充分考慮學生的需求,將學生作為課堂教學的主體,進行有針對性的教學。傳統的數學教學中,教師根據自身的教學經驗,在課堂教學中只是著重講解教學重難點知識,忽略了學生的學習水平和實際需要。而在“以生為本”的教學理念下,教師通過課前和學生溝通,了解學生的學習需求,然后根據學生理解不透徹或有困難的知識點進行有針對性的講解,再借助信息工具來輔助教學,使學生更容易理解抽象的數學知識,進而提高課堂教學效率。例如,在教學“橢圓”“雙曲線”等知識點時,教師可在課前對學生做問卷調查,收集學生學習中的難點問題,然后將學生的難點問題制作成課件,便于學生下載學習,幫助其更好地理解知識難點。
2.利用微課,完善預習與復習環節
學生在課前和課后進行預習和復習,能夠提高課堂的學習效果。為了讓學生在預習和復習時能夠取得較好的效果,數學教師可以引導學生充分利用微課來開展預習和復習。由于學習基礎和理解能力的差異,學生掌握知識的程度也有所不同,在傳統的數學教學中,學生主要通過課堂學習知識,教師很難實現因材施教,導致學生的學習效果不佳。為此,教師應充分利用微課,完善預習與復習環節,滿足不同學生的不同學習需求,使不同層次的學生都能有所提高。首先,微課在課前進行應用,可以實現分層教學,學生可以根據自己對知識的掌握程度來學習,進而提高自己的學習效果。其次,由于課堂教學時間有限,教師對數學成績不好的學生不能給予足夠的關注,這會影響學生的學習效果。利用微課能夠有效解決這個問題,而且微課視頻可以隨時暫停和回放,讓學生可以反復進行學習,直到掌握為止,還可以實現教師和學生之間有效的互動交流。再次,教師可在每節微課后設置相關的問題讓學生回答,再從后臺提取學生的回答情況,了解學生對這些問題的掌握程度,然后根據學生的回答情況,對學生理解困難的問題進行整理。在課堂教學中,教師可以讓學生先對這些問題進行討論交流,然后對這些問題進行集中講解,使學生能夠對這些難點問題有較好的掌握。
3.利用互聯網,強化數學知識關聯性
高中數學教材中的知識之間有很強的關聯性,然而教師只是按教學大綱教學,沒有幫助學生構建知識網絡,導致這些數學知識之間的關聯性被分割。學生在學習數學知識之后,并不能夠使這些數學知識形成體系,導致學習效果不佳,在實際運用中常出現問題。教師在開展數學教學時,應充分利用信息技術,強化數學知識的關聯性,幫助學生構建數學知識網絡,有效提高課堂教學效果。教師在數學課堂中可以利用多媒體,幫助學生梳理數學知識,然后構建思維導圖,并利用顏色、層級等幫助學生將這些知識點聯系起來,使學生能夠對數學知識有更深的理解。數學教師在幫助構建思維導圖的過程中還應鼓勵學生大膽提問、大膽質疑,培養學生的創新思維,加深學生對知識的理解,為更深層次的知識學習奠定堅實的基礎。
三、結束語
總之,隨著教學改革不斷深入,網絡與教育之間的整合也更加緊密。借助快速發展的信息技術,利用網絡來輔助數學教學,推進教學改革,具有非常重要的意義。因此,教師在高中數學教學過程中要充分利用網絡平臺、信息技術,拓展教學內容,激發學生學習興趣,為學生創造良好的教學氛圍,培養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
參考文獻:
[1]馬必武.網絡畫板在高中數學教學中的應用[J].福建中學數學,2018(10).
[2]龔吉男.基于網絡環境下的高中數學教學實踐的探討[J].數學學習與研究,2014(07).
[3]陳建楷.基于網絡環境下的高中數學教學實踐與思考[J].福建中學數學,2007(01).
[4]馮佳春.網絡環境下對高中數學課程信息資源的開發與應用[J].數學學習與研究,2015(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