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猛
摘?要:初中道德與法治課程肩負著學生德育教育的重任。由于初中道德與法治課程具備的思想性、時代性比較強,它又是理論性偏強的科目,無論是學生的學習還是教師教學都存在著一定的難度。要轉變這一狀況,實現素質教育的目的,讓學生牢固掌握道德與法治相關知識,并且提升學生的能力和覺悟。教師需要轉變教學思想,從實際著手,大膽地進行嘗試。
關鍵詞:道德與法治;素質教育;教學滲透
在初中道德與法治課程教學當中,要實現最終的教學效果,教師需要從不同的角度著手,并大力著手深入實施提升學生思想理論知識水平,還需要全面提升學生的思想道德觀念與政治覺悟等綜合素質。本次筆者就初中道德與法治課程當中素質教育的有效實施淺談自己的感受。
一、轉變教學理念,樹立新型教育觀念
在初中道德與法治課程當中,要實現全面的素質教育目標,教師首先要做的就是轉變傳統的教學理念,確保教育思想與時俱進,并保持終身學習的良好習性。學校也需組建起高素質的師資隊伍,并且注重道德與法制課程,更好地引導學生成長,為學生的全面發展服務。這也是初中道德與法治課程實施素質教育的關鍵因素。隨著時間的不斷發展社會的變化,學生的道德觀念價值觀念呈現出多元化特征。初中階段的道德與法治課程知識內容對于當前的學生來說豐富多樣,但難度較大,因此需要教師的有效引導和幫助。隨著社會矛盾的發展,學生的價值取向也呈現出多樣化的變化趨勢,學生時常會被紛亂的社會現象所迷惑,無法理解事物的本質。這時教師的合理引導顯得至關重要。這就需要教師擁有豐富的知識儲備,并熟悉知識結構以及各部分知識之間的聯系,確保學科的發展方向以及最新的研究成果等,以新型的教學理論為指導。初中道德與法治課程,不但肩負著學生學習理論知識,同時還需要引導學生形成高尚的道德情操。教師不僅需要有豐富的知識儲備量,還要以身作則樹立良好的教師形象。在教學中需要不斷地提升自身的創新意識,這也是新時期道德與法治課程對教師的新要求。
二、發揮課堂教學的真實作用,提升整體教學效率
當前的道德法治課程實施素質教育,其主要的渠道依舊在課堂上。根據當前的初中德育綱要規定,能夠了解到通過該課程讓學生更加系統地學習社會主義思想品質,進行法制教育,讓學生能夠更多地掌握社會主義建設的基礎理論知識內容。并以教師為主導,以學生為主體,轉變教學策略,營造良好的教學環境,以達到提升整體教學效率的目的。在教學過程中,教師需要運用科學有效的教學方法進行教學,讓學生可以掌握基礎的理論知識,引導學生積極有效地進行思考,培養學生思維能力,讓學生積極的發表自己的觀點和看法。在適當的時候,教師應對學生進行引導和點撥,解決學生學習中所遇到的困惑,并鞏固學生已學知識內容,并構建起知識鏈。
三、注重學生主體地位作用,引導學生自主學習
在初中道德與法治課程中學生進行自主學習的過程能夠塑造良好的思想品質,形成正確的價值觀念。當前的道德與法治課程不能只停留在說教層面,應引導并組織學生積極的進行自主學習,并注重學生在課堂中的主體地位作用。積極地引導學生,運用以掌握的知識內容,發現學習中的問題,積極思考解決這些問題。將所學的理論知識轉化為自身的價值觀念,并形成正確的道德標準,培養學生良好的行為習慣。例如,在引導學生學習“環境問題”相關內容時,筆者會引導學生大膽地發現問題,分析并解決學習中所遇到的一些問題。學生則可以在課下時間通過網絡形式進行探索。以此方式培養學生提出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進而讓學生真正的體會到環境保護的重要作用以及緊迫性。將這一知識逐漸內化,引導學生將環境保護付諸實際行動,幫助學生塑造正確的價值觀念,使學生得到綜合性發展。
四、重視情感教育,培養學生自主探究能力
筆者通過教學與實踐發現,通常學生歡迎的課程都包含師生豐富的情感因素。而初中的道德與法治課程與情感教育聯系緊密,這部分知識通過一些語言文字直觀的展現,以達到感染情緒的目的,觸動學生的靈魂,鼓勵學生將理論知識轉化為學生的個人觀念。在教學中只有將理論知識讓學生不斷內化,才能夠達到道德與法治課程教育的真實目的,從而實現真正意義上的素質教育。如果缺乏了情感就不可能真正去尋求真理。這進一步的闡釋了在教育過程中情感教育意義重大。隨著信息化時代的來臨,道德與法治課程教學資源逐漸豐富,多媒體教學資源是培養學生的催化劑。例如,引導學生分析小長假出游過程中所呈現出來的各種不文明行為,如,有人在動物園不聽勸阻肆意投食、隨地亂扔垃圾、古建筑上隨意刻字等。筆者會組織學生進行素質教育討論,讓學生更加積極地參與到學習當中,提升學生自主探究能力。
五、聯系實際培養學生良好的道德品質
初中道德法治課程若以傳統教學模式進行,會讓整個課堂變得枯燥無味,學生也會因此失去學習興趣。學生只會停留在書面知識層面,是無法實現學以致用的目的。例如,在引導學生學習“依法維護消費者合法權益”相關內容時,需要引導學生從道德以及法制等角度進行分析。經濟活動是一種人文性活動,而在市場當中,人們遵循誠信和平等原則。在教學過程中,筆者會引導學生積極的進行討論,讓學生能夠親身感受消費者的自身利益會受到哪些影響,并且讓學生思考運用基礎的知識,強化自身的維權意識,從而挖掘教材當中的深層次內容,培養學生個人修養和綜合素質。
結束語:
綜上所述,在初中道德與法治課程教學過程中,教師不僅需要讓學生了解理論性的知識,還要將學生培養成為現代化的新型人才,適應當前社會發展需求。在教學過程中,應注重素質教育的重要性,通過素質教育全面培養,提升學生的道德修養。
參考文獻:
[1]胡靈芝. 初中道德與法治教學中滲透人文素養教育的策略[J]. 中學課程資源,2018(6).
[2]余慧華. 初中道德與法治課教學中情感教育的滲透[J]. 西部素質教育,005(005):44-45.
[3]汪祎. 核心素養教育滲透在初中道德與法治課中[C]//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