姚玉寶
【摘要】“芝蘭剩余幽林,不以無人而不芳;君子修道立節,不以窮困而改節”,中國是禮儀之邦,從幼兒咿呀學語就重視道德品質的教育,小時候有“孔融讓梨”、“司馬光砸缸”的故事,長大后又有思想政治課程的設置,以德育人、立德樹人是教育界不斷深入研究的課題,將德育教育融入課程教學,積極探索德育教育下小學教學設計,是廣大一線教師的目標和著眼點。小學語文作為一門最貼合學生生活,提升學生素養的學科,作為一名小學語文一線教師,不僅僅需要擁有傳道受業的責任,還需要具有德育教育理念,積極探索語文課堂德育教育路徑。
【關鍵詞】小學語文 德育教育 課堂滲透
一、小學語文德育教育的必要性及現狀
(一)小學語文德育教育的必要性
小學是個人成長的萌芽期,心理和年齡都是塑造的關鍵時期,小學階段是幼兒從幼稚走向半成熟,從懵懂認知世界的時期,因此在這個時期,德育教育至關重要。小寫語文作為德育教育的載體,可以很好地利用文字、音像等進行德育教育。漢子是中國人的母語,華夏是國人的根基,語文就是上下五千年文明的訴說。我國優良傳統中,德育教育興久不衰。德育教育不僅影響著個人發展,還應想著國家發展與社會的進步。教師在語文教學中,抓住德育教育機會,深入學生內心,為學生創造良好的到的學習體驗和環境,在萌芽期讓學生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價值觀、世界觀,才可以讓學生適應社會,社會才可以不斷注入優秀和新鮮的“血液”。
(二)小學語文德育教育現狀
小學生身心和身體都還沒有發育成熟,對社會的認知比較局限,缺少正確辨析和觀察社會的能力,獨立思考與處事能力很弱,容易受到外部環境不良因素影響,喪失辨別是非的能力。在這一階段,學生對事物處于探究狀態,利用語文教學,可以激發學生的探究意愿,再將德育教育融入其中就可以達到通過小學語文滲透德育教育的目的。但是,現階段小學語文德育教育依舊存在不足。教學形式單一,教師總是采用同一套理論、課程設計和標準進行語文教學和管理,無法做到因人而異、因材施教。學校德育教育理念大多加在了班主任責任中,對任課教師授課中滲透德育教育的要求較低。任課教師德育教育責任感不足,認為該部分內容屬于班級教育板塊,任課教師教學目標大多著眼于學生課業成績。
二、小學語文德育教學滲透教學的而開展
(一)情境教學增加學識認知
“設身處地”是筆者十分喜歡的一個詞,這一詞可以將自己代入某一角色,通過對角色的扮演,感知環境,達到理解人物思想的目的。情境教學就是讓學生通過設身處地,增強對某一情感或事物、事件的認知,從而達到德育教育的目的,另一方面,“設身處地”同樣也是“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的體現,可以培養學生“設身處地”的意識,讓學生換位思考,從而培養學生優良品質。語文學科是一門容易將該教學方式代入的學科,教師利用教材內容可以進行課堂表演,讓學生仔細揣摩人物內心,從而實現德語教學目的。例如,教師利用教材中《丑小鴨》這一故事,進行角色扮演,讓學生們分組進行演出,自己選擇各個角色的扮演者,設計服裝道具,并且可以增加一些改編和演繹的成分,讓學生設身處地的感受到“丑小鴨”和最后變為“白天鵝”的心境,教育學生與人相處要和諧友善,不要通過衣著、樣貌和從事的職業帶著有色眼鏡區分他人。學生通過情境教學,可以養成換位思考的習慣,處理事物上多想一句“如果是我,會怎么樣”,讓學生養成良好的品行。
(二)多媒體教學拓寬學生視野
在互聯網時代,多媒體教學已經不是什么稀奇的事情,通過互聯網教學,可以拓寬學生視野,通過聲音、影像、畫面等更直觀的認知事件、社會和人。書本和白板上的教學,總是有局限性的,課堂上,教師利用教材和白板講授傳遞的知識,遠不足利用多媒體進行展示讓學生吸收的知識多。教師可以在《一面五星紅旗》教程設計中,增加愛國主義情懷教育,播放體育健兒身披五星紅旗奪冠的視頻、播放楊利偉等航天時打開五星紅旗的片段,渲染愛國主義氛圍,讓學生增加民族自豪感,另外可以利用多媒體,展示國外游子手持五星紅旗對祖國說的話。通過畫面視覺和聲音聽覺的沖擊與刺激,培養學生愛國主義情懷,實現語文課堂中的德育教育。
(三)實踐活動規范學生行為
實踐和理論結合是當代教育中尤為重要的教學形式,通過實踐學生可以在日上活動和行為中學習知識和獲得感悟。語文實踐教學是德育教育在語文教學中的有效載體,通過實踐,學生可以在學習語文知識的過程中,身體力行獲得精神層面的教育。教師可以利用課余時間或者節假日,以布置作業的形式,讓學生通過某一篇文章進行課外延伸。例如,在學習《長城》、《頤和園》這類的文章時,教師可以在節假日,鼓勵家長帶著孩子參觀名勝古跡、博物館等具有文化底蘊的景點,通過學生實感,體會華夏文明和中華兒女的智慧,讓學生通過實物刺激記憶,增加愛國主義情懷,提升學生愛國主義核心素養。以親身實踐,教育學生樹立正確的道德觀,讓家長也參與到學生的德育之中,家長是學生的第一任老師,只有家長與教師共同努力,才能夠不論校內還是校外,無時無刻進行學生德育教育,家長也可以以此為契機,增進與學生的溝通。
綜上所述,小學語文德育教育需要教師從多方面入手,移情入境讓學生身臨其境的感受身邊道德品質對社會、個人的影響,將課本內容情景化,增加師生互動。并且,利用多媒體技術,對內容井陘擴展與延伸,利用三維立體刺激學聽覺、視覺,實現德育教育。同時,增加教師與家長的溝通,利用課余時間,布置實踐性質的作業,讓學生與家長共同完成,增加德育實踐。筆者相信,通過廣大一線教師的不懈努力,小學語文課堂必能成為培養學生優良道德品質、正確價值觀的第一課堂。
參考文獻:
[1]楊美德.小學語文教學中滲透德育教育的思考[J].學周刊,2020(03):65.
[2]黨萬堂.如何在小學語文教育教學中滲透德育教育[J].學周刊,2020(03):69.
[3]陳冬麗.淺談在小學語文教學中滲透德育的策略研究[J].課程教育研究,2019(51):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