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麗麗
摘 要:在英語教學中要注重對學生文化素養的培養,本文從少數民族學生學習語言文化知識的現狀出發,提出英語教學中融入文化因素的重要性以及相關的教學策略,幫助學生樹立正確的對待外來文化的態度,培養學生的跨文化交際能力,提高教學效果。
關鍵詞:英語教學;多元文化;跨文化交際
引言:
隨著我國高等教育現代化和信息化的迅猛發展,少數民族教育面臨新的形式,出現一些新的問題,少數民族英語教學在教學目標,教學模式,辦學內容等方面提出了新的要求,以適應當前和未來社會對少數民族人才的選拔[1]。對少數民族人才的培養要遵循多元化和復合化的原則,而語言文化教育多元化也是教學改革的方向之一。語言和文化是密不可分的,語言是文化的載體,文化通過語言得到傳播,語言教學應該在文化教學的情境中進行,脫離了文化教學的語言教學是枯燥的、乏味的,也不利于學生跨文化交際能力的培養。
一.學生在文化學習和交流中遇到的問題
中西方因為擁有不同的價值觀和思想體系,所以在英語教學中也會有不同的反映。例如,在英語教學中講到中西方對友誼的不同態度。中國學生持有的是集體主義世界觀,他們會去關心朋友的生活,甚至會以為了朋友著想的目的去干涉對方的隱私和決定,并且如果朋友需要金錢上的幫助,他們會因為情面而借錢。然而,教師講到美國人對待友誼的態度是截然相反的,例如,美國人會關心他們的朋友們,但是會保持距離,美國人更崇尚的是擁有私人的空間,不會去打聽對方的隱私,也不會和朋友有密切的金錢往來。很多同學認為美國人對待友誼缺乏熱情。同學們在學習英語諺語和習語時也會因為文化差異而時常感到困惑。在使用比喻的修辭手法時,英漢所用的比較對象就有差別。例如,學生會不理解在表達一個人的身體強壯如牛時,英語用的表達方式是as strong as a horse。在表達膽小如鼠時,英語會用as timid as a rabbit來表達。同學們在文化差異的對比中深刻感受到了文化震撼,也體會到了各國文化底蘊的博大精深,從而對語言學習產生了興趣。因此,對學生進行文化教學是必要的,也是激發學生學習興趣的有效手段。
二.將文化因素融入英語教學的策略
1.培養學生從多元文化的視角看待語言現象,避免盲目崇拜
中西方文化差異決定了文化教學在語言教學中的重要作用,教師在講解語言知識的同時,要注意對學生文化知識的傳授,讓學生把語言學習和文化學習結合起來,只有這樣,學生才能充分理解中西方文化在世界觀,價值觀,思維方式和行為模式上的差異,當發生文化沖突和文化震撼現象時,學生才能給與充分的理解和認同。學生在學習不同語言時,要保持求同存異的態度。面對中西方文化差異,英語學習者要尊重和理解這些文化差異,同時避免對外來文化的盲目崇拜和接受。高校英語教師更要加強正確文化價值觀的輸入和引導,幫助學生從多元文化的視角下,科學分析語言變化的規律和英語的語言性特征,并對英語背后深藏的文化內涵進行客觀理性的分析,強化去偽存真的過程,盡最大可能避免學生形成盲目的認同[2]。
2.將民族文化融入英語教學,促進文化之間的交流
在全球化時代中,同質化與異質化并存才能幫助多種關系走向和諧最后共同發展,在文化的語境中該邏輯也成立。民族文化傳承和發展的前提是本民族的成員較清晰地了解本民族的文化,在此基礎上他們就能識別本民族的文化,對本民族的認同感在長期交互活動中形成,在異文化出現時,對本民族文化識別的過程幫助人們意識到文化的存在是一種普遍的現象,每個人都有自己的文化背景,在面對異文化時就更加包容,有助于多元文化的和諧發展[3]。少數民族學生是從基礎知識開始學習英語,所以更重視語言基礎知識的學習。在英語教學中,要遵循少數民族學生語言學習的習慣,在選擇教學材料時要考慮語言輸入的限制性。語言交際的目標之一是培養學生的跨文化交際能力,根據這一目標,少數民族的英語教學必須有與之相符的教學環境,教學環境是英語教學的載體,少數民族具有本身特定的語言環境,這也就決定了英語的學習不僅要同時結合語法規則和內容,還要結合少數民族特定的 語言環境,也就是在英語教學中注重情境因素、社會因素、語境以及上下文關系等,就是要使英語教學同具體社會交際能力建立聯系[4]。在英語教學中要凸顯民族文化特征,將與民族文化相關的內容融入到語言教學中,讓學生在學習另外一種語言的同時,還能加深對本民族的優秀文化知識理解和掌握,這樣,既發揚了民族傳統文化,增強了學生對本民族文化的認同感,又學習了外來文化,有利于中西方文化的融合,促進文化之間的交流,從而培養學生的跨文化交際能力。
總之,教師在進行英語教學的同時,不僅要傳授語言基礎知識,還應該注重對學生文化知識的傳授,可以通過中西方文化對比的方式讓學生了解不同語言蘊含的文化底蘊,同時也要在英語教學中融入民族文化因素,讓學生在學習中西方文化的碰撞和交流中體會到語言學習的樂趣,學生既要學習傳承本民族的文化知識,又要學會吸收西方的優秀文化,學會不盲目崇拜西方文化,有選擇、有目的地去學習和接受優秀的文化成果,提高學生的跨文化交際能力和審美素養。
[參考文獻]
[1]孫明霞 張海燕.新疆預科生人才培養的理論與實踐探索[J]民族高等教育研究,2019年第七卷第6期:31-37.
[2]托婭,夏志蘭.少數民族研究生的多元文化意識及多元文化教育探究[J].內蒙古師范大學學報:教育科學版,2009(5):38-41.
[3]吳詩源? 鐘海青.廣西邊境民族地區民族文化課程建設現狀的內容與特征 [J].民族高等教育研究,2019年第七卷第一期.
[4]洪 娜.多語言系統下民族地區英語教學提升策略研究[J].貴州民族研究,2019年第三期:220-223.
基金項目:內蒙古民族大學教育教學研究項目:基于教師共同體視角的信息技術與英語教學融合的教學模式研究,項目批準號: ZD2017009
(作者單位:內蒙古民族大學外國語學院,內蒙古 通遼 028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