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小平
【內容摘要】學科核心素養要著眼于學生的真實生活和長遠發展,使理論觀點與生活經驗有機結合,讓學生在自主辨析的思考中感悟知識。學科內容運用創新教學方法和組織社會實踐活動等形式呈現,通過各種教學資源的整合,促進學生思想政治學科核心素養的發展。而對于教師來講,學生學科核心素養的培養首先要更新學科理念;在此基礎上要強力優化教學內容的設計,最后要放眼全局,按照學科體系整合建構。
【關鍵詞】政治? 學科素養? 核心素養
中學生核心素養的形成主要是后天培養的結果。高中思想政治學科力求構建學科邏輯與實際邏輯、理論知識與生活實踐密切相結合的活動性學科課程。學科內容采取思維活動和社會實踐活動等方式合力呈現,即通過組織一系列活動及其學科結構化建構,實現“課程內容活動化”“活動內容課程化”的教學終極效果。誠然本課程更傾學生注思想政治學科核心素養的養成。因此,在思想政治課程的教學中,教師要理論聯系實際,改變以往陳舊教學理念,創新教學設計,全力整合學科資源,有效利用課堂要素,提升教師業務能力,全力培養中學生的學科核心素養。我認為高中政治學科核心素養的培養應該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一、基于教學理念的更新
社會的發展和教育的需要,要求政治教師回歸學科核心素養,以核心素養為基礎進行教育教學改革,著眼于學生的未來,全新的教學理念,充分認識學科核心素養在教學實踐中的地位和在學生成長過程中的基礎性作用。核心素養的培育從此打破了以往“基于課程”的思維方式,立足于學生完整生命個體的基本屬性,從對于“必備品格”以及“關鍵能力”的培育著力實現對學生的培養,是“培養能自我實現與社會和諧發展的高素質國民與世界公民的基礎”。學科核心素養聚焦于學科基本問題實現學生核心素養的培育。具體到政治學科中,“從三維目標到核心素養整合的效果就是:在政治學科認同方面,要培養樹理想的中國公民;在理性精神方面,培養有遠大思想、高標理智的中國公民;在法治意識方面,培養能自尊、守規矩的中國民;在公共參與方面,要培養敢擔當、有情懷的中國公民。”要實現這一培養目標,就要使學生從被動中學習轉變為主動學習,教學的焦點由以知識素養為準向以全面的核心素養轉變。因此,教師不僅關注單純的知識目標的實現,而且首先關注的是基于特定教學內容的學生學科能力表現和核心素養培養的情況。
例如:高二生活與哲學《創新意識與社會進步》一課,教師首先用多媒體“播放手機發展歷程的視頻,從辯證法的角度談談手機更新換代不斷發展的動力是什么?”的方式創景激趣、培興養趣、激情燃趣;通過創設情境進行興趣培養,這樣教師不僅能夠激發學生研究問題,解決問題的興趣,還能更好的引發學生與學生、學生與教師思維的碰撞。最終實現轉變學生的思維方式,激發學生的創新意識,充分施展學生的睿智才能,展示學生思維碰撞的火花,讓課堂充滿教學的智慧。因此,思想政治課教師就得從更新自我的教法開始,全力勝任本學科核心素養的新要求。
二、基于課程教學內容的設計
要將發展學生核心素養和政治課程的具體內容,水貌交融、融會貫通,切實做到以發展學生核心素養為政治學科核心素養的藍本,因為政治學科核心素養是成就學生發展核心素養的先決條件。發展學生核心素養離不開政治課學科核心素養的養成。實際上就是要實現學科育人價值的注入量。同時要立足對學科本質的把握,明確本學科課程的學科核心素養就是政治素養,而不是一切課本知識的簡單疊加。
例如:高一經濟生活《貿易全球化》一課,教師用多媒體展示圖片材料:“馬云”“淘寶首頁”“阿里巴巴公司結構圖”“杭州阿里巴巴全球最大的網上貿易網站”等,學生通過教師提供的信息,理解全球化主題。課堂既是培養學科核心素養的主陣地,也是學生思維高速運轉,培養探究思維,創造和生成知識的重要平臺;教師充滿教學智慧,就能促進學生核心素養的落地生根,展枝吐蕊。
三、基于課堂教學方法的整合
思想政治學科核心素養的培養,要求我們做到在利用已有的教學方法和教學設計的基礎上,同時對傳統的教學模式進行突變,在政治教學中與不同學科進行整合,就會激發學生求知的欲望,這樣就可以減少分學科教學帶來的弊端,又能充分利用全新的知識結構框架進行優化組合,提高學生核心素養的高度和縱深。依據這種方法整合,創新教學方法,整合學科體系,提升學生藝術。不僅有利于加深學生對思想政治理論課知識的理解,也有利于更好地實現學生思想政治學科核心素養的培養,落實本學科核心素養。
例如:高二哲學《矛盾的對立統一》一課,教師引用南北朝詩人王籍詩的一首《人若邪溪》五言詩中,“蟬噪林逾靜,鳥鳴山更幽”的佳句,一時轟動詩壇,傳為絕唱。王安石的改動弄巧成拙,點金成鐵,就在于他僅看到了噪與靜、鳴與幽的相互對立,而不懂得二者的和諧統一。假若山中鼓炮齊鳴,人歡馬叫,就不會有蟬噪和鳥鳴了。我國古典詩詞中一個優秀的傳統藝術手法,便是善于巧妙地表達示這種客觀事物對立統一的景象。
總之,高中政治學科核心素養的培養是一種創造性教學活動,教師在政治教學活動中要以學科教學實踐為基礎,勇于革新,勤于創新,充分發揮教師的引導作用和學生的主體功能,讓學生在悄無聲息中養成自己的政治核心素養。
【參考文獻】
[1] 周宏斌. 高考改革背景下政治學科核心素養初探[J]. 新課程,2015(1):132.
[2] 朱明光. 關于政治學科核心素養的思考[J]. 思想政治課教學,2016(1):4-7.
(作者單位:甘肅省定西市安定區福臺高級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