馮濤 王旭光
【內容摘要】現代舞是人們通過肢體來進行藝術表現的一個藝術表現形式,“太極”這項運動被稱為“中國最古老的舞蹈”。在現代舞的理念當中,所追求的“崇尚自然”的意識與我國哲學當中所追求的“道法自然”觀念是有相似之處的。如果我們能把太極之中的氣韻、藝術、哲學與現代舞進行融合,必定會使得西方的舞蹈達到一個新的境界。現代舞當中有些韻律與太極的特征十分的相像,存在一定的異同之處。本文主要將太極觀念與現代舞進行融合,闡述太極觀念在現代舞當中的運用與表現,以及能夠為現代舞的發展帶來哪些有利的影響。
【關鍵詞】現代舞? 太極? 觀念
引言
現代舞是我們生活中自然美的再現,從人們正常審美的角度來說,現代舞是能夠表現人體美的一種形式、同時也是人們情感的追求。
一、現代舞與太極的共性
1.現代舞與太極的“呼吸、氣”
舞蹈是需要身心合一的。所謂“身”就是人的肢體,“心”可以理解為內在,內心。舞蹈盡管展現的是人的肢體,但是也要調解好內在的感覺、情緒和身體內部的氣息。呼吸是一種與生俱來的本能,進行氣體交換,可使血液循環,促進新陳代謝,是身體始動的基礎。
2.現代舞的“放松”與太極的“松、靜、柔”
針對現代舞的技術訓練環節中,也有相應的放松訓練,可以作為一組逆向性思維來進行選擇,現代舞的發力方法與傳統舞蹈中的發力方式是不同的,但是卻與太極中的“松、靜、柔”極為相似。
3.現代舞與太極運動方式的共通點
現代舞與太極之間的文化差異不同,現代舞是源于西方的一種藝術文化,然而,太極拳是東方文化的精髓。這兩者無論從風格上,還是在技術上,都有著本質的區別。現代舞的主要追求就是對美的追求,現代舞的動作富有頓挫感;太極拳的特征就是追求靜,其動作十分的緩慢、且綿綿不斷,太極如行云流水般輕巧。
二、中國文化下視角下現代舞的太極元素——以云門舞集《水月》為例
1.太極導引術與現代舞的結合
觀云門舞集《水月》中的舞者使用了太極導引式的語言表達,在觀看舞蹈的過程中,我們可以很直接的感受到弧線流動于身體中的,并且運跡呈圓柔通透狀態。
2.“內觀式”的舞蹈方法
舞者在舞動的過程中摒棄了“眼隨手動”的做法,以及需要與人們交流的標準小于觀眾交流的常規性表達,感受自己身體的走向與動勢,表達與訴說。舞臺中的每一個場景——涓涓流入的河水,粗狂的圓形湖面,以及畫面中大片的留白處理,包括臺頂斜置鏡面中倒影畫面的處理,無疑很好的營造出了“舉杯邀明月,對影成三人”的真實寫照。縱觀《水月》的舞臺畫面,猶如一幅意蘊深長、情景濃厚的水墨山水畫,淋漓盡致的表現了《水月》當中的虛實關系,每一個“虛境”意境的構造都能夠體現出中國傳統文化當中的精神氣質。
3.呼吸、吐納等太極“氣”的運行方式
在《水月》當中,白衣舞者們呼吸吐納,由丹田導氣至引身,從而帶動起肢體上的動作,如中國傳統藝術書法當中的“氣韻生動”相似,經典的演繹出了中西合并的現代舞。《水月》作品的靈感來源于“鏡花水月畢竟總成空”,融入了太極中陰陽相生的理念,在現代舞的舞臺之上,巨大的太極圖與舞臺中的光影變換營造了華麗的舞臺效果。使得現代舞發展的步伐更迅速。
三、基于太極思想下現代舞創作之思考
1.太極與現代舞之間的共同點
太極在練功時常常講“氣沉丹田”。如果呼吸的方法不正確,不能達到“氣沉丹田”的效果,就會使力發生凝滯,最突出的一個表現就是腳冷、腰冷、頭熱。人體在丹田中將“氣”進行凝聚,再由“氣”的運動從而產生“力”。這個觀點與現代舞當中的觀點是一致的,現代舞中力就是由一呼一吸氣的循環而產生的,隨著力量轉換的同時,再產生新的力。在現代舞的訓練中,力的訓練可以吸取太極拳當中的呼吸方法,這樣一來,現代舞的訓練能夠更快的被接受,中國傳統文化的博大精深與西方文化的巧妙結合,能夠更快的讓外來文化適合中國,也可以讓中國的傳統文化更廣泛的走出國門。
2.太極與現代舞創作的融合
隨著世界文化的發展,以及各國之間的相互交融與影響,現代舞的發展已有百余年的歷史,從鄧肯的“自由之舞”一直到瑪莎·格萊姆、杜麗斯·韓芙麗、荷西·林蒙的三大體系,發展至今走向多極化。其中最明顯的特征就是舞蹈的動作更加自然,呼吸更加協調,節奏把握的更加平穩,包括現在越來越多的舞蹈者開始對東方的舞種感興趣,開始學習瑜伽、太極等,并且能夠從中吸取營養。
結語
任何事物的發展與演變都是社會當中的一種歷史需求,舞蹈藝術在;社會歷史的推動與時代的進步下,舞蹈的藝術標準與人們的什么需求都在不斷的提升,現代舞與中國傳統藝術之間的融合越來越普遍,現代舞已經逐漸的滲透了中國古典舞的內容。然而,對于這些現象,我們確實應該冷靜下來仔細的思考一下現代舞的發展方向,以及太極觀念的融合方式,怎樣能夠讓中國傳統文化更好的發展下去,更好的在國際舞臺中展現中國的魅力,展示出自己獨特的風格,形成具有中國特色的中國現代舞形態。
【參考文獻】
[1] 向開明 著. 太極文化與東亞舞蹈文化[M]. 民族出版社,2006.
[2] [法]卡琳娜·伐納 著;鄭慧慧 譯. 舞蹈創編法[M]. 上海音樂出版社,1998.
(作者單位:山東省淄博市淄川中學;山東省煙臺市招遠市實驗幼兒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