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中華文化源遠流長,博大精深,在一代又一代中華兒女的傳承下,逐漸被發揚光大,被世界所贊揚.優秀的中華傳統文化是中華民族重要的文化軟實力,為中華民族的前進發展提供強大的精神動力.繼承和發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可以增強民族認同感,凝聚人心,能夠激發民族奮發向前的意志,在規范社會道德,維護社會穩定和諧方面的作用不容置疑.古詩詞作為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重要載體,凝聚著不同時代的不同文化,研究古詩詞對傳承中華文化意義重大.本文主要探討了如何在古詩詞教學中傳承中華優秀傳統文化.
【關鍵詞】古詩詞教學;傳統文化;文化自信
引言
在傳統的古詩詞教學過程中,教師往往只注重提高學生考試成績,重心偏向對古詩詞的死記硬背上面去,忽視了對古詩詞的內在把握,對古詩詞的講解僅僅停留在其表面,學生未能真正了解古詩詞的真實含義,很難感受到古詩詞的內在魅力,不利于傳承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教學要注重研究如何將中華優秀傳統文化融入到古詩詞中,以古詩詞的形式在語文教學中向學生灌輸中華優秀傳統文化, 營造濃厚的文化氛圍,在潛移默化之中提高學生文化素養和道德水平.
1.目前古詩詞教學中存在的問題
大多數教師進行古詩詞講解時內容零散缺乏系統性,教師的古詩詞教學方法陳舊單一,主要從讀,寫,背,默四方面進行古詩詞教學,采用傳統的講解法,對照課本逐字逐句進行講解, 擴展內容少忽略情景體會,課堂枯燥無味導致學生對古詩詞理解不足,很難從中領略詩人的思想情感,難以將古詩詞與生活實際相結合,古詩詞的實用價值難以被發掘.在教學中古詩詞與傳統文化的關聯性也會被常常忽視.沒有將古詩詞能夠發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作用發揮出來,以詩講詩課外拓展少,難以形成良好的課堂氛圍,學生課堂積極性不高,傳統文化傳承困難.
2.在古詩詞教學中傳承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方式
(1)將零散的古詩詞進行系統化整合,將古詩詞按照其蘊含的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內涵進行分類,劃分為不同主題單元,每一主題都包含相同的思想情感,可以幫助學生更深更廣的理解其中蘊含的優秀傳統文化.例如,可以將蘇軾的《江城子·密州出獵》,曹操的《龜雖壽》,岑參的《憶長安曲二章寄龐催》,劉禹錫的《酬樂天詠志見示》整合在一起進行同時講解,以這些作為自強不息主題的例子,來講解不同詩人對自強不息的理解,對自強不息進行全方位的講解,最終得出只有自強不息者才能實現自己的志向.自強不息者,他們在面對挫折和失敗時,能夠堅強地站起來,不會被輕易擊垮,能夠用自己的堅強毅力,勇氣和智慧揚起自強不息的風帆,向著自己的目標,駛向勝利的港灣.
(2)啟發想象和聯想,進行跨時代的對話,古詩詞講解與生活實際相結合.在古詩詞教學中無限發揮學生的想象力,激發學生的創造力,將學生的思維帶入詩中時代背景,以詩人角度思考詩詞創作的緣由,想象與詩人在那個時代進行交談的情景,感受詩中時代的風土人情和傳統文化,體會詩人的思想情感,站在詩人角度更易掌握對古詩詞的理解,更容易發現其中的傳統文化的應在,從而領略傳統文化的魅力.
(3)學會遷移運用,進行詩文創作編寫.教師鼓勵引導學生積極進行詩文創作,從讀詩解義到詩文創作不能一步跨越,也不可能做到一步成功,要采取循序漸進,由易至難,由簡至繁,分步走的策略,從詩的格式內容到音律情感進行系統化的講解訓練,可以先從臨摹詩句開始,慢慢獨立進行自我創作,待創作完成后可以將創作成品進行評比展示,公開介紹,建立學生主導地位,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4)采取學生易于接受喜聞樂見的詩詞學習方式,用學生喜歡的方式學生自然就會對詩詞學習充滿興趣.例如,在詩詞學習中可以帶領學生們觀看《中國詩詞大會》,《中國好詩詞》,《經典永流傳》等詩詞類文化綜藝節目,可以使學生從中華優秀傳統文化中汲取營養和力量,產生精神上的共情共鳴,獲得文化滋養和審美愉悅.還可以進行詩詞類游戲,如詩詞接龍,情景表演,猜詞意等活動來活躍課堂氛圍,使學生們在娛樂的過程中獲得知識,陶冶情操.
3.古詩詞在傳承中華優秀傳統文化中的作用
大部分古詩詞中都蘊含著中華民族優秀的價值觀,例如不少詩人在民族大義面前都能夠做到榮辱與共,這些優秀的價值觀能夠在潛移默化之中影響著激勵著學生,利于學生樹立正確的價值觀.在古詩詞學習中,可以讓學生感受到古詩詞中的奧妙,提升文化底蘊,樹立高度的文化自覺自信.同時古詩詞還具有立德樹人的作用,可以提高學生思想道德水平.
古詩詞是中華民族優秀傳統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古詩詞能夠很好的體現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哲理價值,情感態度,時代特征.教師在教學中將古詩詞與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傳承結合起來,可以全面提高學生的文化素養,審美情趣.形成正確的價值觀和價值態度.以古詩詞促進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傳承.
參考文獻
[1]左達.淺談中職語文古詩詞教學中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融入[J].新課程研究,2020,(11):73-74.
[2]楊元芳.中華優秀傳統文化融入民辦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策略探析[J].改革與開放,2020,(25):72-75.
[3]劉夢.高校博物館在傳承發展中華優秀傳統文化中的探索[J].實踐智庫時代,2020,(8):107-108.
[4]肖寒雁.如何推動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創新性發展——以贛州市小學為例[J].西部素質教育,2019,(10):39-40.
[5]許瑛喬.中國優秀文化與大學生初心確立[J].農村經濟與科技,2019,30(24):252-253.
[6]于佩麗.文化產業的價值提升與功能實現[J].價值工程,2019,38(36):258-260.
[7]鄧晨光,張菁菁.“互聯網+”時代中國文化產業新發展[J].牡丹江師范學院學報(社會科學版),2019(06):51-59.
基金項目:項目名稱:2019年青島黃海學院“課程思政”試點課程建設項目。
作者簡介:宋大帥(1991.11--),男,漢族,山東青島人,本科,講師,德育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