羅永合
摘要:本文從分組教學的提出入手,分析了分組教學方法在高中體育教育中應用的具體實施與優勢。并探討了高中體育學科核心素養的內涵,闡明了高中體育分組教學在培養學生運動能力、健康行為、體育品德等學科核心素養方面的促進作用。
關鍵詞:高中體育;分組教學;核心素養
一、分組教學的提出、實施與優勢
(一)分組教學的提出
國務院《關于基礎教育改革與發展的決定》中指出:“鼓勵合作學習,鼓勵學生共同發展的互動,促進教師和學生的教學和學習。”合作學習受到越來越多的教育工作者和家長的關注。學生小組合作學習是教師教學的一種方式,也是一種教學策略。隨著我國教育改革的深入推進,“以人為本”“立德樹人”“核心素養”等素質教育理念不斷融入教育實踐,極大地促進了我國教育事業改革。學生的主體地位日益明顯。在此背景下,以人為本在高中體育教學活動中,如何有效調動學生的主動性和積極性,充分發揮學生的創造性,進一步提高高中體育教學質量,促進高中體育教育事業發展,是當代高中體育教學面臨的重點課題。分組教學法作為一種經過充分實踐檢驗的教學方法,具有靈活性、整合性的特點,在引導和調動學生積極性、創造性方面具有顯著的優勢,能夠培養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和動手實踐能力。因此,在高中體育教學中實踐中引入分組教學法有利于與學科教學內容相結合,有利于與學生學科素養培養相結合,有利于促進新形勢下體育教育事業的發展。
(二)分組教學的實施與優勢
在具體的教學活動中,教師可根據實際需要采用靈活的分組教學方式。常見的分組教學方式有按學生體育能力分組、按學生興趣分組、按教學內容分組等。跟傳統的教學方式相比較,各有明顯的優勢。
1.按體育能力分組,讓因材施教理論落到實處
在體育課堂訓練教學中,教學目標不僅僅是限于身體訓練與動作技能的掌握,還必須有健康的心理。因材施教正是根據每個學生自身存在的差異,為每個學生的發展提供平等機會,只有為每一位學生提供適合自身發的學習機會才能促進其自身發展,才能達到身心健康的目的。通過體育訓練分組教學,促進學生思想品德,身心素質的提高,培養學生對體育的意識,興趣,習慣和能力。
教學目標的設定都是根據學生的實際水平而定,在這樣的課堂訓練教學中,每一位學生都能處于積極活躍的練習狀態之中,不斷感受到求知和進步的樂趣。由于我校生源參差不齊,在身體素質與運動技能方面存在著較大的差異性,所以在教學訓練中時常會出現有些學生“吃不飽”而另外一些學生“吃不了”的現象,這既會影響教學的進度又會挫傷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和主動性。因此,我們嘗試在課堂教學訓練中進行分組的話,就可以解決這個問題,讓學生體驗到運動的樂趣。
“教學有法,教無定法,貴在得法”。這要求教師根據學生的能力水平,設計符合學生身心發展的教學訓練方法,使每個學生通過努力都能體驗運動的樂趣。如體育課堂教學中的跳遠內容,為了解決跳遠教學的枯燥,教師可根據場地情況及學生體能差異,設計蛙跳、自由跳、助跑練習、立定跳等幾種形式交替訓練,讓學生自由發揮,這不僅可以讓體育能力好的同學展示自己的才能,也能使體育能力弱的同學根據自己的實際情況進行選擇,達到訓練的目的。
2.按學生興趣分組,讓體育課堂氣氛更加活躍
俗話說,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在體育課堂訓練中,培養學生積極主動參與運動是體育教學課堂的要求。體育課堂訓練中良好的氛圍可使學生處于積極、愉悅、主動的學習狀態中,可以充分調動學生的學習興趣以便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如在球類課中,因為球類所要求的技術性較強,所以教師在上課時可以把運動能力強、四肢協調好的學生分為一組,增強他們的難度系數,提高他們的運動技木水平。教師可以把運動協調能力弱的學生分為一組,教師降低他們的訓練難度系數,只要求其掌握基本動作,讓他們感到通過自身的努力,也能掌握動作,從而提高學生的訓練興趣并且增強他們的訓練信心。在課堂訓練中,教師也可采用競賽方法,這有利于激發學生體育訓練的積極性。
在體育課堂訓練中,學生之間相互幫助、相互鼓勵也有利于提高學生體育訓練的興趣和效率。在課堂訓練中,教師可以讓技術好一點的同學帶一帶技術差一點的同學進行練習,在練習中,技術差一點的同學能夠邊練習邊觀察技術好一點的同學的動作,同時向對方請教,然后再讓他們的練習密度加大,這樣可以慢慢提高這些同學的水平。而對于技術好一點的同學來說,他們會在練習中體會到做老師的滋味,會提高對自己的要求,嚴格要求自己。比如說在足球運球繞桿訓練中,因為這項練習中由于足球的不確定因素,難度系數高,具有一定的挑戰性,這會刺激學生的挑戰欲望并提高他們的足球運動水平。
3.按教學內容分組,讓學生獲得更好體驗
在明確教師主導地位的前提下,根據教學內容分組可以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讓學生有選擇分組的自主權,可以將原來的“要我學”轉變成“我要學”。比如說,教師根據教學內容,可以打破男女合班的制度,根據學生性別進行分組。因為中學生正處于青春期發育階段,這一時期男女生個性逐漸形成,但體質和性格不同,且對男女生的教學要求、考核項目與標準也有所不同,另外男女生學習技術、完成技木的情況也不一樣。所以,在體育課堂中,教師將一個班的男女學生分成兩大組進行訓練將有利于教學任務的完成,使男女學生更快、更好地掌握各種不同項目、不同要求的訓練技能,提高課堂訓練的質量目的。比如說,教師可以安排男生一些發展速度,靈敏素質和提高心肺功能的教學內容,對女生的課堂訓練則增加一些競賽性游戲類的教學內容。
分組學習能利用不同學生的身體素質特征、學生的愛好特點,讓盡可能多的學生參與,讓身體條件和愛好相近的學生在一起學習、鍛煉、提高。同時對學生的自信心、身體素質提高都有著積極的所用。
二、學生核心學科素養的內涵
學科核心素養是學生在學習過程中,根據教師教學方法和教學策略的使用,通過學科學習在思想意識、心理狀態、心理技巧等方面逐步形成的正確的價值觀念、必備品格與關鍵能力。這些能力是學生成長為社會人,適應社會發展所必備的品質與能力,并能使學生在實踐中形成良好的人格和素養,最終立足于社會。學科核心素養是學科育人價值的集中體現,是對學生綜合素養的深入要求。在教育教學方面,以培養學生核心素養為視角,即在教學過程中形成更加高效、開放、優質的學科教學模式,讓學生在課堂教學過程中拓展學習,養成自學能力,培養學科素養樹立科學正確的價值觀念。
體育與健康學科核心素養對于培養學生終身體育的意識和養成健康的生活方式具有長遠影響。新課程標準構建了運動能力、健康行為、體育品德三方面學科的核心素養。首先,要在教學過程中培養學生體育鍛煉的意識,通過潛移默化的形式,使學生在體育鍛煉中增強體質并能持之以恒地堅持下去。其次,經常參加體育鍛煉能夠讓學生在體能釋放的過程中形成健康的心理,避免消極懈怠和焦躁不安的情緒。最后,要在體育教學中領悟體育鍛煉過程中心理上的釋放和矯正,通過長時間鍛煉觀察身體的積極變化,從而形成學生堅強的意志品格、頑強進取的拼搏精神和健康積極的人生觀。
三、分組教學對學生學科核心素養的培養
學生們是社會的未來,而且具備社會人的主體性。學生主體性不是從社會脫節,它必須是自我融入社會,以服務社會的未來。當學生進入班集體,已經進入了一個特殊的小團隊,他們必須發揮自己的主動權,增強自身的發展,以適應這種小團體和服務團隊。在合作學習中,他們學會自我和融入集體,小組的成員成了他或她的幾個好伙伴,共同學習,共同進步。使其感到難以離開這個可愛的團體,從而培養他們的合群性,這是適應社會和基本素養的能力。為了適應社會,與他人密切合作,其中重要的一點就是幫助別人真誠,誠實。通過小組合作學習,使學生感到,為了使自己的學習有所進步,團隊中的每個成員必須是互助,互補的,并虛心聽取別人的建議,從而幫助提高這個團隊的能力。在高中體育教學小組合作學習有利于促進學生培養學科核心素養,適應社會需求。
(一)培養學生運動能力
運動能力是體能、技戰術能力和心理能力等在身體活動中的綜合表現,是人類身體活動的基礎。通過分組教學促進學生能夠運用所學的運動知識、技能和方法,參加與組織展示和比賽活動,促進學生體能與運動技能水平顯著提高。通過分組教學促進學生掌握和運用選學運動項目的裁判知識和規則,具有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通過分組教學促進學生能夠獨立制訂和實施體能鍛煉計劃,并對練習效果做出合理評價;通過分組促進學生了解國內外的重大體育賽事和重大體育事件,具有運動欣賞能力。從整體上促進學生運動能力的學科素養的形成與提高。
(二)培養學生健康行為
健康行為是增進身心健康和積極適應外部環境的綜合表現,是改善健康狀況并逐漸形成良好生活方式的關鍵。通過分組教學促進學生積極主動參與校內外的體育鍛煉,掌握科學的鍛煉方法,逐步形成鍛煉習慣,掌握健康技能,學會健康管理;通過分組教學促使學生情緒穩定、包容豁達、樂觀開朗,善于交往合作,適應自然環境的能力強;通過學習分組促進學生關注健康,珍愛生命,熱愛生活,養成良好的生活方式,改善身心健康狀況,提高生活和生存能力,培養學生健康行為。
(三)培養學生體育品德
體育品德是指在體育運動中應當遵循的行為規范以及形成的價值追求和精神風貌,對維護社會規范、促進社會風尚具有積極作用。通過分組教學促進學生在體育與健康的學習中自尊自強,主動克服內外困難,具有勇敢頑強、積極進取、挑戰自我、追求卓越的精神;通過分組教學促進學生能夠正確對待比賽的勝負結果,勝不驕、敗不餒;勝任運動角色,表現出負責任的行為;通過分組教學促進學生遵守規則,尊重他人,具有公平競爭的意識和行為。從整體上促進學生養成良好體育品德的學科素養。
參考文獻:
[1]羅殿玉.對高中體育分項教學的思考[J].科技信息,2009(4).
[2陸菊萍.高中體育核心素養分析及其培育方式[J].新校園,2017(07).
[3]田朝輝.高中體育教學核心素養培養對策[J].新課程教學(電子版),2018(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