駱夏明
【摘要】隨著知識經濟的發展,各個國家教育界關注的熱點均指向科學素養。而物理是以實驗為基礎的學科,傳統的教學模式存在著輕實驗、輕過程的現象,在課堂實踐活動中學生多處于被動地看和聽的學習狀態,限制了學生主觀能動性的發揮,影響了學生創新能力的培養。為了讓學生充分參與到課堂實踐活動中,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老師應在物理課堂中靈活地運用隨堂實驗進行教學,提高學生實驗能力和創新能力,從而達到提高教學效果的作用。
【關鍵詞】隨堂實驗? ?物理教學? ?教學效果? ?實驗能力
【中圖分類號】G633.7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992-7711(2020)16-078-01
物理是一門以觀察、實驗為基礎的科學,許多物理知識是通過觀察和實驗,經過認真的思索而總結出來。《普通高中物理課程標準》明確指出:實驗是高中物理課程改革的一個重要環節,是全面提高學生科學素養、落實物理課程目標的重要途徑。中學物理課堂教學離不開實驗,實驗是物理學習的重要環節,是培養學生物理學科素養的重要途徑和方式。實驗可以提高學生學習物理的興趣,它可以幫助學生認識和理解物理概念和規律,培養學生實驗能力,提高學生素質等方面起著其他教學方法無法替代的作用。而《初中物理課程標準》也明確指出物理課程是一門注重實驗的自然科學基礎課程。初中階段的物理課程應注意讓學生經歷實驗探究過程,學習科學知識和科學探究方法,提高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
一、隨堂實驗在教學中的作用
隨堂實驗是區別于傳統教學方式的另一種教學形式,它可以自由地穿插于教師的教和學生的學之間。小型、靈活是它的一個特點,實驗的器材可以從日常生活中獲取,實驗時可以是學生獨立操作,也可以多人一起操作,實驗要求和方法比較靈活,真正體現學生親自動手實驗獲得物理知識和規律;是一種把演示實驗和分組實驗的優點合二為一的有效實驗方法;是教師引導和學生自我探索相結合的一種值得探索的教學模式。也是學生對物理學科感興趣,掌握物理知識的重要因素。我在日常的課堂教學中,對許多知識的傳授都是采用學生隨堂實驗來完成,既充分發揮教師的主導作用,也體現了學生的主體作用,不僅提高學生的實驗能力和創新能力,也能提高教學效果。
二、隨堂實驗在教學中的應用
在粵教版《高中物理必修1》中講授參考系時,我設計了幾個隨堂實驗,例如以相同速度、一人不同速度、三人不同速度進行運動,請觀察者分別指出自己看到的現象,再請另外三位同學說明自己的觀測結果。由對比可知:物體的運動是相對于某一個參考系而言的,參考系可以任意選取,但結果不一定相同。這類實驗可以在課堂上以豐富多彩的形式呈現出來,從而給高一新生對物理學習有一個形象生動的開始,提高他們的學習興趣,從而投入到物理知識的海洋中。
又如在講解力的作用效果時,則設計了幾個小實驗,如讓學生按壓自己的皮膚,用力壓直尺,拉長綁頭發的橡皮筋,擠壓礦泉水瓶,擠壓帶吸管的塑料杯子觀察吸管的液柱變化,雙手嚙合擠壓等。
而在初中物理教學中,簡單的測量實驗都可以在課堂上隨堂完成,比如用彈簧測力計測物體的重力,用溫度計測量液體的溫度,用體溫計測量體溫,用秒表測量時間,用刻度尺測量物體的長度等。
又如在講解質量這一節時,先用10分鐘引導學生知道質量的概念、質量的單位,接著發給學生天平(一人一個),讓學生觀察天平,了解它的構成,并講解如何正確使用天平的方法。接著讓學生練習用天平測量1支粉筆,2支粉筆,3支粉,折斷后1支粉筆的質量。通過這個實驗,既可以讓學生認識天平,并正確使用天平測量物體的質量,同時也加深學生對“質量是物體的一種屬性,與物體的形狀無關”的理解,也為下一節講解密度的教學做好鋪墊。通過這樣的教學程序,活躍課堂氣氛,使每個學生動起來,既動手又動腦,手腦并用,提高教學效果。而且學生對質量概念的理解也加深了,同時也訓練了學生的實驗基本操作技能。增強學生的探索精神,培養學生觀察能力,養成良好的科學習慣,學會科學分析問題的方法。
又如在講授壓強時,可以讓學生用一支筆來進行實驗。讓筆尖壓在手指上,先輕壓后重壓比較兩手疼痛的感覺,從而引入壓強的概念。然后用兩手分別頂住這支筆的尖端和平端比較兩手指的疼痛感覺,從而歸納影響壓強大小的因素:一是壓力的大小,二是受力面積的大小。
在學習一些物理現象和規律時,也可以用一些隨堂小實驗,將會大大增強教學效果。如學習光的折射現象時,讓學生把鉛筆或直尺斜插入水中觀察它們的彎曲現象,同時增加垂直插入水中的實驗讓學生明白光發生折射現象所必需的條件是“斜射”。
初中學生好奇好動,用隨堂實驗進行教學,既符合學生的年齡特點,又體現了物理課動手動腦的特點,既培養學生的物理思維能力,也讓學生主體地位在教學中得到落實。但是并不是把所有的演示實驗和學生的分組實驗都改為隨堂實驗,而是相輔相成,成為優化的整體。所以教師要積極創造條件,將部分教師演示實驗改為學生的隨堂實驗,邊學邊實驗,從而適應中學生心理發展的需要。同時也促使學生思維的發展,大大提高了學生分析,推理和綜合能力。
三、隨堂實驗的優點
隨堂實驗顯著的優點是廣泛性,參與性,高效性,采用隨堂實驗進行教學,讓學生親自動手操作實驗,在探索過程中發現探究物理現象產生的條件,并通過一些新鮮認識和道理分析現象,分析原因。小型的隨堂實驗融于課堂教學的各個環節,讓學生通過自己的動手和動腦來學習知識技能,因而學生學習的積極性比較高,主動性比較強,大大提高了學生學習物理的興趣。因此隨堂實驗是提高課堂教學效率的有效途徑。
總之通過隨堂實驗可以看出,通過學生親自動手做實驗,從中探索并理解物理規律,比教師枯燥地講解,學生硬性的記憶好得多。對此我們要在物理課堂中靈活運用隨堂實驗進行教學,讓學生充分參與到課堂實踐活動中,調動學生學習物理的積極性,從而提高教學效果。
【參考文獻】
[1]譚煥立. 物理教學中隨堂實驗的設計與運用初探[J]. 中華少年, 2018(24).
[2]王曉媛. 隨堂實驗在物理教學中的運用[J]. 新課程(教育學術), 201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