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本文基于當前部分中職學前教育專業美術手工課教學手法老套的問題,分析中職幼兒教師美術手工課的教學現狀,提出中職教師要貼合現實完善手工課程教學模式、開展豐富多彩的教學活動、以教研活動整合教育資源等教學建議,以讓學生更好地適應幼兒園的教學工作。
【關鍵詞】中職教育 學前教育專業 美術手工課 教學探究
【中圖分類號】G?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0450-9889(2020)46-0109-02
在現代化教育背景下,中職學前教育美術手工課成為實踐教學的重點。手工課是美術課程的重要組成元素,具有較強的實用性,是幼兒教師必須掌握的基本技能。考慮到幼兒年齡的特殊性,中職學前教育專業學生要加強學習,靈活運用生活資源,設計多元化的教學計劃,促進幼兒健康成長。本文從多個角度分析中職幼兒教師美術手工課教學,并提出相應的建議。
一、手工課程概念
手工制作是美術課程的重要組成部分,也是中職學校學前教育專業學生必須掌握的技能,能為以后更好地開展學前教育打牢基礎。從總體層面來看,美術手工課所講授的內容比較寬泛,主要包括紙藝、布藝、泥工以及各種創意設計,另外還包含一些教具、玩具的設計與制作,中職教師要深刻認知與理解這些課程內容,組織學前教育專業學生系統化學習,完善美術手工知識結構。
二、中職幼教美術手工課教學現狀分析
在中職學前教育專業教育中,手工課程是其中的重要技能學科,教師要全面規劃安排,有計劃地調整手工課程教學,合理設置實踐活動,促進學生有效掌握各類手工知識和技能,從而更好地服務幼兒園的教學工作。但是,現階段中職學前教育手工課教學仍然存在各種問題,影響教學質量。
(一)中職學前教育專業沒有重視手工課教學
手工課程是中職學前教育專業的基礎性技能課程,對培養學生實踐與創新能力具有重要的引領作用。但目前的中職學校的學前教育專業都沒有重視手工課程的設計,課程時間較短,缺乏足夠的學習實踐機會。此外,教師在教學過程中將主要精力投入知識的傳授,沒有關注學生實踐能力的培養,導致手工課無法實現最優的教學效果。
(二)手工課程教學內容沒有貼合當下幼兒園需求
在中職學校學前教育專業改革中,美術手工課也出現了一些變化,但在教學內容方面依然存在一些問題。部分院校所使用的教材版本過于陳舊,教學內容沒有貼合當下幼兒園教學的實際需求,畢業學生所掌握的手工技能沒有達到幼兒教育的標準和要求,這些因素直接影響著幼兒園手工教學的開展。
三、中職學前教育美術教學中開展創新手工制作教學的意義
手工制作教學的主要特點是學生參與性高,在實踐操作活動過程中,學生能夠全身心感受,從而不斷積累教學經驗,掌握手工知識技能,有效提升動手能力,培養創新意識,緩解學習壓力,促進身心健康成長;手工制作教學主要以玩具教具作品、手工材料為載體,手工操作活動的開展可以有效增強學生的設計意識,使其在長期的實踐訓練中形成嚴謹的學習態度以及鍥而不舍的團隊合作精神,提升綜合素養;手工制作學習需要通過聽講、閱讀、研究、觀察、探索、實驗、驗證、總結等步驟,是一項復雜性的學習過程,對學習能力的培養具有重要的作用;手工制作的操作學習打破了傳統課堂的束縛,構建了自由化的學習空間,為學生提供了輕松的學習氛圍。
四、中職學前教育美術手工課教學探究
(一)貼合現實生活,增強學生的學習興趣
手工制作課程是中職學前教育的基礎,對學生實踐操作、創造能力的培養具有重要作用。中職教師要全面深入地了解課程的特點,貼合現實情況,制訂有針對性的教學計劃,促使學生掌握基本的手工技能,從而為未來就業與發展提供良好的條件。手工制作材料多元化,形式各樣,都有獨立的制作方法,制作技巧性較強,作品呈現了作者的形象思維。因此,教師要積極研究美術手工課的內涵,創新教學方式,開展不同類型的實踐性活動,鼓勵學生積極參與,為日后就業積累豐富的教學經驗,提升綜合素養。
傳統教學方式是以理論講解與示范制作為主,很難調動學生的主觀能動性。教師要改變單一的手工制作方法、內容,增強教學的趣味性與靈活性,根據學生的心理特點設置相應的學習內容。如在《紙立體造型》教學中,除了基本的折、切、疊、卷等技法,學生還可以將碎紙屑用紙漿粘貼,再用泥土和橡皮泥來做造型,以捏塑的方式來創造模型圖樣。學生可自主繪制圖樣,有序制作,最后將成品展示。在寬松的學習環境下,學生可以大膽想象創造,強化思維能力,順利實現教學目標。此外,教師在設計手工課程內容時,還需要結合生活實際,以直觀的方式來表現,加強學生的理解,促進學生自主觀察,快速掌握。如在《剪紙》教學中,教師可以插入一些民間元素,如春節窗花、貼紙、紙燈籠,布置作業練習,學生可用手機上網搜集民間手工制品圖片,模仿制作。通過現實生活元素,學生能夠高效地理解應用,學習興趣大大增強,教學效果顯著。
(二)讓學生動手治作,提升學生的創造能力
在布置手工制作學習任務時,專業教師要給予學生大量的展現機會,準備豐富的材料,鼓勵學生創造出個性化的手工制品。
中職教師在教學設計時要緊密結合幼兒園情況,優化幼師手工課教學,適當調整教學內容,如插入剪紙、教具設計、板報等元素,激起學生的參與熱情。以“紙花”教學為例,教師可以先示范教學,展示相應的實物“花瓣、葉片”,引導學生創造性地制作,根據實物發揮想象力,自由增加色彩。課后,教師可以組辦“剪紙社團”,開展豐富的手工技能比賽,營造良好的教學氛圍。又如,在《制作風鈴》課程講學中,教師可以為學生提供易拉罐金屬瓶罐、小鈴鐺、彩色線、掛鉤等,讓學生自由組合材料,完成手工制品。如此,才能夠有效地鍛煉學生的實踐操作能力,增強其手工制作的興趣,實現個性化發展。
(三)根據職業發展需求,開展豐富的教學活動
手工制作是開發思維、增強協調性的主要活動形式。因此,中職教師要全面統籌設計,制訂完善的手工課程計劃表,鍛煉幼教專業學生的綜合能力,為就業奠定基礎條件。但是,從實際調查中發現,首先,部分教師沒有重視中職學前美術教學,僅僅是依照教材來開展教學活動,學生缺乏參與機會;其次,機械化的教學模式導致學生的興趣點逐漸降低,喪失積極性;最后,由于手工制作所涉及的內容比較寬泛,教師的教學設計簡單,沒有從學生未來的崗位需要和職業發展著手,不利于提升學生的實踐能力,失去了教學的最終方向。因此,教師需構建完整的教學體系,傳授手工制作技巧,并開展豐富多彩的教學活動,促進學生手工制作能力的提升。
以“泥塑”為例。在課堂教學中,教師可以利用多媒體展示不同風格的泥塑造型作品,讓學生觀察與思考,表述意見。而后,組織學生進入“實驗室”,利用黃泥雕刻造型,以小組為單位,合理分工。任務結束后,教師要通過自評、小組互評的方式,讓學生認識自身作品的不足,繼而不斷完善。除此之外,為提高手工課教學質量,教師還可以設立手工興趣小組,借助一些傳統節假日,如中秋、國慶等,制作紅燈籠、彩球等手工作品,在校園里展列,由全校師生共同評定,豐富幼教專業學生的日常生活,鍛煉實踐能力。
(四)開展小組教研活動,整合教育資源
中職院校教師要以職業發展為目的,開展豐富多樣的小組教研活動,認真研究新課程改革標準,著重鍛煉學生動手操作能力。要充分挖掘中職生的內在潛力,將幼教專業學生培養成社會所需要的高素質技能型人才,為學前教育事業提供足夠的人才支持。
例如,在教學過程中,針對“幼兒手工課堂的開展”,教師可以開展小組教研互動,充分發揮信息技術的優勢和價值,建立關于“幼兒手工課堂”的專題研究網站,研究不同年齡階段學生的心理特點,將幼教手工課堂與其他學科進行有機整合。同時還可以邀請幼教手工課教學專家進行指導,結合具體的教學案例進行反復思考,以提高手工課教學水平。
手工課教學是培養創造意識、設計思維、動手能力的活動,教師要重視示范性教學,開展系統化訓練,多角度、多方向啟發學生,優化手工課教學結構,使學生熟練運用手工課程專業技能,為日后幼兒教學奠定基礎。
【參考文獻】
[1]寧苗妤.淺談中職學前教育專業手工課剪紙藝術的教學實踐[J].中文信息,2019(12).
[2]黃小玉.解放心靈? 創意手工——中職學校學前教育專業美術創新手工教學的研究[J].美術文獻,2019(9).
[3]盧莉花.本土傳統圖形在中職社會文化藝術專業美術類課程的教學運用研究——以白褲瑤粘膏畫圖形為例[D].桂林:廣西師范大學,2019.
注:本文系2020年度桂林中等職業教育教學改革研究項目“中職學前教育專業美術課程信息化教學資源的開發與應用——以興安師范美術教學為例”(編號:GLZZJG2020A04)研究成果之一。
【作者簡介】李榮丹(1974— ),女,講師,研究方向為中職美術教育。
(責編 李小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