鄭心樺
[摘 要] 通常,古樹樹齡在100年以上,其是世界上十分珍貴的自然遺產。永泰于公元766年(唐永泰二年)建縣,縣內人文古跡眾多,并廣泛遺存許多古樹名木。基于此,本文深入分析永泰縣古樹名木現狀,并結合當地情況制訂具有一定可行性的保護方法,以供參考。
[關鍵詞] 古樹名木;現狀;保護方法;永泰縣
[中圖分類號] S788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674-7909(2020)12-88-2
古樹名木是有生命的珍貴文物,是民族文化、悠久歷史和文明古國的象征和佐證。同時,在國家及地區歷史、科學技術等研究方面,古樹名木發揮著非常大的作用和價值。因此,為了更好地保護珍貴的自然遺產,今后一定要加大對古樹名木的保護力度,綜合分析古樹名木現狀,科學制訂保護方案,確保可以為古樹名木的生長營造一個相對良好的環境。
1 永泰縣古樹名木現狀
根據2018年對永泰縣古樹名木的調查結果得知,永泰縣古樹名木資源十分豐富,共有古樹名木3 206株,其中散生分布1 151株、群狀分布53群2 055株。國家Ⅱ級保護類有樟樹128株、紅豆樹7株、福建柏1株、半楓荷1株和閩楠5株。數量居前三位的是油杉584株、柳杉353株、馬尾松138株,占全縣調查古樹名木總株數的33.5%。樹齡最大的是大洋鎮棋桿村吳家祖厝的1株1 415年樹齡的銀杏;胸圍最大的是梧桐鎮坵演村小坪寨的1株小葉榕[1],胸圍2 300 cm;同安鎮芹草宮的油杉榮獲“福建油杉王”“中國最美古樹名木”稱號。但是,與2002年調查數據相比,此次調查的植株在原有基礎上增加了902株。其中,散生分布增加381株,群狀分布增加20群521株。對于增加的古樹名木,大多是前期調查中所遺漏的。另外,此次調查得知,永泰縣共有55株古樹名木死亡,長勢較差的古樹名木占總數的1/3,甚至一些古樹名木呈現瀕臨死亡的趨勢。
2 永泰縣古樹名木保護存在的問題
2.1 社會對古樹名木保護重視程度較低
當前,永泰縣古樹名木保護效果不明顯,古樹名木死亡率上升,主要原因是社會對古樹名木保護重視程度較低。一方面,在永泰縣古樹名木保護方面,政府及相關部門的宣傳力度較低,很多城鎮居民并不具備愛惜古樹名木的良好意識,不能主動保護古樹名木,甚至存在在樹上亂刻亂劃、在樹木周圍隨意堆放垃圾的現象,嚴重影響了古樹名木的健康生長[2];另一方面,部分地區在發展過程中未從整體上進行考慮,也不能借助較為科學的方法,正確處理地區發展與古樹名木保護的關系,尤其是在修路等工程建設階段,沒有制訂較為合理的避讓保護措施,最終導致很多古樹名木和珍貴樹木被毀壞。
2.2 法律保護體系不完善
目前,我國古樹名木保護還沒有一部專門的法律法規。新修訂的《中華人民共和國森林法》和《中華人民共和國環境保護法》雖然對古樹名木保護做出了一些規定,但是由于不是針對古樹名木保護的專業性法律,可操作性不強。雖然早在2003年福建省林業廳就專題研究了加強古樹名木保護問題,出臺了《福建省古樹名木保護管理辦法》,力求能讓全省古樹名木得到有效的保護,使古樹名木管理趨于標準化、規范化。但是,對永泰縣古樹名木的深入調查分析得知,基層部門沒有切實執行古樹名木相關保護方案,保護和管理職責仍沒有落實到具體的單位和個人。
2.3 保護資金投入力度不足
針對現有的古樹名木,通常要求權屬單位進行日常管護[3]。然而,因為古樹名木管護投入多但回報甚微,加之古樹名木保護資金沒有被納入縣鄉兩級政府的年度財政預算,使得古樹名木保護資金來源渠道十分閉塞。尤其是散布在鄉間村落的古樹名木,更是缺乏保護資金投入。所以,在開展古樹名木的復壯及日常除蟲防病、整枝復壯等工作時遇到的困難非常多,最終使得古樹名木的管理及保護流于形式,提高了古樹名木的死亡率。
3 永泰縣古樹名木保護措施
3.1 不斷健全古樹名木保護法律體系
為了給古樹名木營造一個相對良好的生長環境,今后應加大對古樹名木保護的重視度,盡快完善與落實古樹名木保護法律體系與各項機制[4]。當前,首要工作是盡快制定全國《古樹名木保護條例》及相配套的規章制度,形成一個完整的法制體系,以此來規范人們的行為,為保護古樹名木提供依據。此外,應綜合實際現狀,建立健全古樹名木保護責任制,高效落實獎懲機制,加大監督及考核力度,對于能良好保護古樹名木且具有突出貢獻的工作人員進行相應的獎勵,對因破壞古樹名木而造成損失的給予懲處。
3.2 不斷增強大眾保護古樹名木的意識
在古樹名木保護方面,政府相關部門應加大宣傳力度,從建設文化休閑、生態宜居城市的角度,投放一些與古樹名木保護相關的政策法規的公益廣告,組織開展樹王評選、建立古樹名木主題公園、組織古樹名木采風等活動,發動一些民間組織、社會團體、中小學校深入挖掘整理現有古樹名木的人文歷史傳說,豐富古樹名木文化內涵,提升古樹名木開發價值,從而提高大眾的古樹名木保護意識。同時,要注重融入永泰縣鄉土文化、民俗風情,推出獨具魅力的永泰古樹名木文化品牌,通過政府、城建規劃、市政園林等部門合力,大幅提升群眾保護古樹名木的意識。
3.3 建立完善的古樹名木急搶救機制,加大資金投入
通常,受到多方面因素的影響,使得古樹名木生長受到威脅,提高古樹名木的死亡率。為有效解決這一問題,不斷增強對古樹名木保護的時效性,在日常保護管理過程中應切實做好除蟲、消毒防腐等工作,加大養護力度。同時,如果古樹名木受到危險性蟲害侵蝕及臺風等災害危害時,相關部門必須及時制訂解決方案,組織搶險救災[5]。此外,保護工作的開展必須要有充足的資金作為支持,政府部門應設立專項資金,主要用于保護古樹名木,以便可以順利開展古樹名木病蟲害防治等工作。
3.4 建立古樹名木保護崗位責任制
在古樹名木保護過程中,各部門要定期進行檢查,對古樹名木進行安全風險評估,建立健全的風險防范制度,并對古樹名木進行分級管理。并且建立古樹名木保護崗位責任制,責任落實到人。因風險程度不同,古樹名木保護崗位的專職人員對其的巡查和檢查次數也不同。高風險古樹名木的檢查間隔時間非常短,15 d檢查一次;風險較小的古樹名木,可半年檢查一次。此外,需要對現有的古樹名木嚴格實行就地保護,城鎮周邊和村莊中心的古樹名木要設置保護欄、懸掛保護牌,在古樹名木周圍劃出一定的保護地,為其創造良好的生境。
3.5 強化對古樹名木的司法保護
為提升古樹名木保護水平,應積極拓展思路,強化創新工作力度,設立“古樹名木保護工作聯絡室”,集古樹保護、補種復綠、法治教育、巡回審判、志愿服務等功能于一體,切實落實共建共治等方式,提高全社會的保護意識。同時,進行深入的調研和協商,并聯合中國人民財產保險股份有限公司,舉行“生態環境司法+保險”之“古樹名木保護+保險”簽約儀式。此外,融合縣情,在全省范圍內大力推出“古樹名木保護+保險”工作機制,以增強對古樹名木的保護和受損后的及時修復力度,確保可以最大限度地減輕損失。
4 結語
古樹名木保護管理人員應高度重視日常養護管理工作,做到勤查勤看,及時解決發現的問題。同時,應采用相對科學的方法,有效改善古樹名木的生長環境,降低古樹名木的死亡率。
參考文獻
[1]陶月華.生態文明背景下柳州古樹名木保護規劃[J].廣西城鎮建設,2017(12):156-164.
[2]邱毅敏.廣州古樹名木保護與利用研究[D].廣州:華南理工大學,2011.
[3]董冬.九華山風景區古樹名木景觀美學評價與保護價值評估[D].武漢:華中農業大學,2011.
[4]牟紅杰,張慶,周長亮.鄒城古樹名木調查及保護措施[J].綠色科技,2010(7):152-154.
[5]呂義坡.泌陽縣古樹名木保存現狀調查與保護方法探討[D].鄭州:河南農業大學,20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