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珍玲
【摘要】善于自省的人往往能夠及時地發現自己的優點和缺點,從而做到揚長避短,最大限度地發揮自己的潛能,這就需要教師在教學過程中注重培養學生的反思能力。在學習數學的過程中,需要學生有很強的思維邏輯能力,進而更好地解決學習過程中遇到的問題,數學教師在其中應起引導作用,促進學生形成反思精神。
【關鍵詞】學會反思;小學數學;加強引導
教師在教學過程中要加強對學生反思能力的培養,使學生有創新精神,在解決數學問題時,能夠打破傳統解題思路,另辟蹊徑。教師要創新教學方式,通過多種靈活、生動的教學方式,讓學生通過課前、課中、課后三個環節去反思所學內容,并幫助學生更好地學習如何反思自己在學習中遇到的問題,直至解決問題,讓學生將知識更好地記憶在腦海中。
一、課前預習反思
課前預習能夠幫助學生明確即將要學習的知識。在預習時遇見模棱兩可或不懂的問題,學生應及時做好記錄,之后可以在課堂上向教師提出,方便同學們交流,解決問題,學得更扎實。
在學習“角的度量”這一部分內容時,教師可以先把導學案提前給學生發下去,讓學生先預習課本內容,自己先根據課本內容明白什么是銳角、直角、鈍角等,讓學生提前準備好上課需要使用的量角器,在遇到不會的地方,可以先用筆畫出來做出一個標記,方便上課時仔細聽這部分內容,提高學習效率+。
教師可在上課前讓學生自己準備幾個角,方便在課堂學習活動時使用。讓學生自己動手制作大小不同的角,能幫助學生更好地記憶角的大小,之后可將學生分組,小組之間相互討論。如在課前第一小組可將自己制作的角進行整合,看看誰制作得較好,測量更準確;第二組的成員可在課前就根據教師在導學案中布置的小問題進行討論、解決。教師可在導學案中設置問題,讓學生提前預習,提前思考,如:假如,只有一個直角三角板,可是我們要測量的角是175°、135°、145°,那我們該怎樣利用這個三角板解決這個問題呢?角度與角度之間是怎樣進行加減的呢?遇到比較難算的角度該怎么辦呢?如116°、122°通過課前預習,能讓學生了解本節課內容,讓同組學生之間互相幫助,會的同學幫助不會的同學,能讓學生主動去探討問題,最后教師整合集中講解,可以更好地提高課堂效率。
二、課中教學反思
教師在課堂上講解的時候,要注意引導學生進行反思。在講課的過程中應根據學生的課前預習情況,有重點地講解知識,這樣不僅可以節省時間,還能讓學生理解在預習中不會的內容。
在講到“雞兔同籠”這部分內容時,教師可引入生活中的場景,讓學生結合生活實際,更好地理解問題。幫助學生提高思維邏輯能力,讓學生能在學習數學時從多個角度去思考。
教師可以全班同學為例,將全班男女生分開來,進行實際教學。如:一共有56名學生,其中每個女生都有兩支筆,男生都有一支筆,教師手中一共有八十支筆,那么女生有幾人,男生有幾人?讓學生自己先討論解決,很快就有學生說出了答案,“女生二十二人,男生三十六人”“那你是怎么的出來的呢?”“我一個個數的”這時,教師應該給予學生相應的鼓勵,增強學生學習數學的信心。“這固然是一種解決方式,但當我們所求的答案比較困難,或者不能數時又該怎么辦呢?”教師提出這個疑問,引發學生思考,之后引入今天的教學,告訴學生怎樣才能在不能數時解決問題,幫助學生解決生活中的實際問題。在學生知道該怎樣計算時,打鐵趁熱,多出幾道相似的問題。
三、課后總結反思
數學是一門比較復雜、抽象的學科,需要學生在學習過程中多多思考、總結,這樣才能真正把數學知識融會貫通,達到靈活運用的效果。教師可以讓學生在課后寫一寫當天的學習反思,把本節課學習的內容邊回憶邊寫下來,如有什么收獲,從中發現什么規律,或者遇到什么問題,還有什么疑惑等,同時把自己在思考問題時所遇到的瓶頸標注出來,這樣教師在第二天批閱反思本時,就會輕松地了解到學生的學習情況以及學生在學習中暴露的問題,能夠更加有側重點地幫助學生解決問題。
如學習“兩位數乘兩位數”時,學生在反思本中寫,自己不知道該怎樣把上下的兩位數相乘,每次算的結果都和別人的不同。教師在看到這個問題時,就可以把方法寫到這個問題的下面,如果在批閱其他反思本時發現大多數學生都沒有出現這個問題,就可以單獨把這個學生叫到身邊輔導,幫他解決問題,這樣可以讓學生通過課后及時查缺補漏,更好地鞏固新知。
課后鞏固反思是一個十分重要的環節,可幫助學生解決自己在課前預習時的疑問,并可以通過做題更好地加強練習,反思自己在哪些方面做得不夠好,總結自己在其中學到了什么,可為以后的學習奠定基礎。
四、結束語
反思是對學習知識的加強與鞏固,學生能通過自己的反思更好地將知識消化、吸收,能有效鍛煉自己的邏輯思維能力,所以,教師要注重培養學生的反思能力,這種能力不僅對數學這門學科有益,對其他學科的學習也有重要幫助。
【參考文獻】
[1]劉石生.如何在小學數學教學中培養學生的反思能力[J].新課程(中),2017(3)
[2]孔秋平.在小學數學教學中培養學生的反思能力[J].文理導航(下旬),2016(7):39-40
(福建省三明市梅列區第二實驗學校,福建三明365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