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念華
【摘要】地理新課程標準倡導多樣性地地理學習方式,鼓勵學生自主學習、合作交流、積極探究。以導學案為載體的課堂教學模式就是把老師的"導"與學生的"學"有效地結合起來,從而調動學生的主觀能動性,更好地培養學生的各方面的能力。
【關鍵詞】導學案;初中地理課堂;教學實踐
一、研究背景
地理新課程標準倡導多樣性地地理學習方式,鼓勵學生自主學習、合作交流、積極探究。這就是要求教師大膽改革,改變傳統以教師講授為主、學生被動接受的課堂教學方式,在這一背景下,導學案教學模式應運而生。以導學案為載體的課堂教學模式就是把老師的"導"與學生的"學"有效地結合起來,讓學生真正參與到地理課堂中來,引導學生在生活中發現地理問題,逐步形成人地協調和可持續發展的觀念,提高學生學習的主動性和積極性,有效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
二、初中地理導學案的定義
初中地理導學案是指在新課程理念的指導下,為了達成一定的學習目標,由教師依據學生的具體情況,根據初中地理具體的教學內容,經過集體編制、個人修訂、學生意見參考,是為了幫助學生學習,培養學生能力,促進學生自主學習、合作學習、探究性學習,提升學生素質而編制的導學性文本。筆者設計的初中地理導學案包括學習目標、學習重點和難點、自主學習、合作探究、反饋練習、拓展資料等幾個部分,既強調了教師的主導地位,更突出了學生的主體作用。
三、導學案在初中地理課堂教學應用的實踐操作
(一)課前學生自主預習
編制好的導學案課前發給學生,學生對照學習目標,初步閱讀教材,完成相關知識點的填空,教師通過學生的完成情況,了解學生預習效果,以備在課堂上有的放矢。在預習環節上提倡同學之間相互交流,解決基礎問題,彼此搞不懂的,以小組為單位將問題上交老師,師生共同解決。
以《美國》第一課時為例。
明確學習目標:1.讀圖指出美國的地理位置與領土組成;2.運用地圖、資料等,通過合作探究,分析美國地形、氣候、河湖等自然環境的特點,以及農業地區專業化與自然條件的關系,認識美國因地制宜的農業發展。
列出重難點:1.分析美國農業發展的條件;2.了解美國農業地區專業化。
自主學習:美國的位置和范圍。
(1)除本土外,還包括北美洲西北部的__ _____ __和太平洋中的____ ____ ____。
(2)半球位置:美國是_ ____ ____ ___(東/西)半球的國家;
緯度位置:美國本土主要位于____ _____ ___帶;
海陸位置:本土東臨___ ____ ____ _洋,西臨_ ____ ____洋,南臨_ ____ ____灣;北、南分別與_ ____ ____ _、____ ____ ___(國家)相鄰。
(二)課上師生共同探究
在課堂上,教師先要求各小組內的學生先將導學案中的自主學習部分中的自己存在的疑問,學生獨立思考不能解決的,同桌互相討論、小組學習內部或者組別之間討論共同解決問題。當然,在教學過程中,教師可以針對重點和難點,進行質疑,幫助學生更好地理解學習中的重點和難點。在教師的引導下,提供給學生良好的學習氛圍,讓學生在合作過程中,最終都能積極參與到課堂學習中來。
合作探究:美國地形、氣候、河湖等自然環境的特點,以及農業地區專業化與自然條件的關系,認識美國農業機械化。通過師生、生生互動,然后小組展示,進一步討論交流,尋求知識規律,找到解決問題的關鍵,在合作探究中掌握知識。
(三)課后學生反饋練習
要檢測學生學習的效果,要適當地布置少量練習題,要求學生在規定時間內獨立完成,教師根據學生當堂反饋的情況,及時評講,查漏補缺。當然也可以下節課追加幾道補償習題,鞏固知識點的落實。也可以把練習題進行梯度設計,學生分層完成。
讀“美國地形剖面圖”,回答1- 2題。
1.對美國自然環境描述,正確的是()
A美國東臨太平洋,西臨大西洋
B.美國地勢東高西低
C.中部以山地為主
D.密西西比河流經美國中部
2.美國冬季暴風雪常常橫掃中部平原直至墨西哥灣沿岸,主要影響因素是()
A.緯度位置B.海陸位置C.地形因素D.半球位置
美國是世界的農業強國,也是世界上最發達的工業國家。讀圖,回答3- 4題。
3.美國的快餐品牌眾多,其中漢堡包的原材料來源于小麥,圖中小麥區分布()
A.甲B.乙C.丙D.丁
4.圖中甲農業帶分布主要考慮的因素是()
①大湖提供了便利的交通運輸
②人口與城市稠密,消費市場廣闊
③地勢地平,土壤肥沃,春夏氣溫較高
④地理位置偏北,氣候冷濕,適宜牧草生長
A.①②③B.②③④
C.①③④D.①②④
四、導學案在初中地理課堂教學中的感受
在地理教學的實踐中,經過一段時間對“導學案”的使用和總結,筆者認為這種新型的教學模式主要有以下幾大優勢。
1.學生轉變為學習的主導者,教師轉變為課堂的引導者
課前幾分鐘讓學生閱讀教材,完成導學案自主學習填空,這部分填空答案都在書中,只要學生靜下心來看課文或者插圖都能很好的完成。當然,學生能在預習的過程中發現問題最好不過了。
教師在初中地理教學的過程中,運用導學案教學模式,就會讓學生的主體地位得到充分的體現,學生不再受到教師的束縛,讓學生在針對性教學模式下,就會引發學生擁有較強的學習熱情。
2.教師課堂上更多地關注學生
以前,課堂教學的大部分時間是講課,要完成教學任務,要給學生講明白,可以說沒有多余的時間關注學生。而使用導學案就不同了,在學生的預習過程中教師可以在教室來回巡視學生的完成情況,給學習困難的學生以指導,對不夠專心的學生,要督促認真預習,對認真的學生及時進行表揚。
3.提高學生學習的積極性
在導學案教學中,每個學生都參與到了學習中來。小組合作學習增強學生的合作意識和競爭力,每個學生都有展示的機會。當暫時落后的部分學生也參與到學習中來,課堂氣氛就更活躍,學生動起來了。
“導學案”使筆者的教學方式實現了重要的轉變,它有著許多非常明顯的優勢,但是在具體使用過程中仍存在一些問題和困惑。
首先,學生課前幾乎沒有看過課文,課堂上預習時時間很緊,個別學生不能靜下心來預習并完成自主學習填空。總感覺跟在后面拖著,他們會跟不上,逐漸地喪失了學習地理的興趣。
其次,小組合作討論的時候,會有個別的小組不是都不說話,互相推脫“你說,你說”,就是說的太多,結果與討論的問題相去甚遠,如何更好地發揮小組的作用使每個學生都能參與其中并且有所收獲也是值得研究的問題。
【參考文獻】
[1]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制定.地理課程標準(2011版)[M].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2012
[2]陳亞偉.初中地理導學案在課堂教學中的應用硏究[D].南京師范大學,2015
[3]劉芳.初中地理“學案導學教學模式”的探索與思考[J].學周刊,2011(10):63- 64
(南京民辦育英外國語學校,江蘇南京2100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