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月玲
【摘要】對學生進行相關的閱讀指導,可以有效提高他們的閱讀水平,增強他們的語文閱讀能力,從而提高語文綜合素養。通過語文閱讀,學生可以深刻理解文章的主要內容和主要思想,教師通過指導學生的閱讀能力向學生傳授語文學習的方法,可以提高學生的閱讀技能。與小學低年級學生不同的是,高年級的學生在以往的語文學習中就已經初步掌握了基本的閱讀技巧,有一定的閱讀量和閱讀速度。這就要求教師針對不同年齡段的學生運用不同的教學策略。另外,教師應對如何進一步提高小學高年級學生的理解能力,以及順利讀完整本書進行策略探討。
【關鍵詞】小學語文;小學高年級;閱讀指導策略
小學階段是學生良好習慣養成的關鍵時期,教師應利用多種教學方法培養學生的閱讀興趣,讓學生養成良好的閱讀習慣。閱讀可以拓寬學生的知識面,豐富學生的生活閱歷和情感。教師適當增加學生的閱讀量可以有效提高學生的閱讀能力,可幫助教師順利推進教學內容和實施教學計劃。目前,整本書閱讀在教學中得到了廣泛應用,這種閱讀有利于學生知曉整本書的脈絡結構,能使學生學習到書內的精華,形成個人獨到的見解;有利于學生積累語文寫作技巧,提高語文學習能力。基于此,本文就小學語文高年級整本書閱讀指導相關策略進行探討。
一、提高學生對語文閱讀的興趣
在愈加重視素質教育的大背景下,學生應該是課堂的主體。因此,教師在引導學生展開整本書閱讀時,要充分尊重學生的興趣,若教師一味按照自身思維來安排,不詢問學生喜歡與否,會使學生的閱讀興趣日漸消磨。興趣是學生在學習過程中最好的老師,興趣也會是學生語文學習中的領路人,是學生學習過程中的陪伴者,是教師教育教學的好幫手。因此,教師在進行教學設計時,應著重培養學生的閱讀興趣,對不同的教學內容設計不同的培養方案。小學高年級的學生接觸的語文教學內容層次更深、難度更大,學生難免會產生厭學心理。為了使學生順利展開整本書閱讀,教師應著重培養學生的閱讀興趣。
例如,當學生學習完《魯濱遜漂流記》《騎鵝旅行記》等節選課文時,教師可讓學生在這其中挑選感興趣的完整書籍進行閱讀。讓學生自行挑選,尊重了學生的閱讀取向,能夠提高學生的閱讀積極性;整本閱讀,故事人物的形象更為豐滿,學生對課文的理解也會更完整。
二、利用媒體資源使學生愛上閱讀
隨著社會日新月異的發展與進步,越來越多的新型媒體資源走入課堂、走入學生的學習生活,教師在教學過程中可以利用媒體資源提高學生的閱讀能力。小學高年級學生的理解能力相對較高,但對于一些古詩文的理解還是較為困難。對此,教師可以讓學生在課上觀看相關有趣的視頻資源,以此幫助學生理解,讓學生走近古詩文、閱讀古詩文,從而愛上閱讀古詩文,學生愛上閱讀古詩文后,便會對《唐詩三百首》這類書籍興趣。這種教學模式可以有效拓展學生的閱讀量,推動學生閱讀能力的提高與進步,讓學生不僅喜歡閱讀敘事說明類文章,也愿意走近古詩文的世界。
例如,學習《題西林壁》這篇古詩時,教師可以從網上尋找或自己制作帶有情境的古詩朗讀小視頻,安排學生課上觀看,然后讓學生閱讀古詩、理解內容,之后教師再向學生講述。
三、通過課外閱讀拓展學生視野
教師可以安排學生開展課外閱讀,讓學生自己挑選課本中感興趣的節選篇幅,然后閱讀完整書籍或同類型書籍。由于學生步入了小學高年級,學習內容會增多、學習時間會變得緊張。由于這些因素的限制,教師無法安排學生進行課上閱讀,此時,課外閱讀就顯得尤為重要。教師可以將課外閱讀作為課后作業,這樣能夠減輕學生的作業負擔,進行課外閱讀時會更為投入,從而實現對課本節選內容的透徹理解。為了檢測學生的閱讀效果,教師可以利用課上時間抽取學生交流分享讀后感。通過課外閱讀能夠改善學生“只見樹木不見森林”的現象,可豐富學生的情感世界。
例如,學習《少年中國說》這一課之前,教師可先讓學生閱讀《少年中國說》全篇,達到預習課文的目的,然后講完課文之后,讓學生挑選同類型的課外讀物進行選讀。這樣,學生閱讀了全篇文章,對其中包含的情緒理解會更為完整深刻,能夠培養學生的閱讀興趣,也有利于學生進行整本書閱讀。
綜上所述,教師在教學過程中應了解每個學生的學習情況,根據課堂上學生反饋過來的信號,改善、調整教學策略,幫助學生融入語文課堂。隨著新一輪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的推行,多種新型教學方法應運而生,教師應將這些方式方法融合到平時的教學中,幫助學生提升閱讀理解能力,使其深刻認識到閱讀是語文課程的重要組成部分,提高學生的綜合素養。
【參考文獻】
[1]王麗瓊.小學高年級語文閱讀教學策略的研究[J].讀與寫·下旬刊,2019(1)
[2]蕭惠慈.小學高年級整本書閱讀指導策略[J].廣東教學報·教育綜合,2019(40)
(山東省青島平安路第二小學,山東青島266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