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序明
【摘要】隨著素質教育改革的深入發展,在小學音樂教學過程中,新體系教學的基礎是讓學生在音樂活動中獲得感性經驗,相應地,也是以音樂各類感性活動過程為主要教學內容。本文立足于蘇少版小學音樂教學工作,探討新體系下如何對小學音樂教學工作進行優化。
【關鍵詞】新體系;小學音樂;教學策略
在小學音樂教學過程中,教師要把握好教材內容,使小學音樂教學更具針對性。教材是落實教學大綱,實現教學計劃的重要載體,在教學過程中,可以為教師指明教學方向,可以更好地提升教學工作的效果和質量。但在教學過程中,教師對教材內容把握不佳,對教材內容重視不夠,在一定程度上影響到了教學效果。對此,在小學音樂教學過程中,教師務必要把握好教材內容,在新體系的指導下,有效開展小學音樂教學工作,能夠圍繞教學目標有效開展教學工作,以提升小學生的音樂核心素養,更好地促進學生的成長和發展。
一、音樂新體系概述
在小學音樂教學中,教師要注重對音樂新體系內涵的把握,使小學音樂教學更具針對性,以有效提升教學效果和教學質量。音樂新體系的基礎是在音樂教育實踐過程中,引進國際三大音樂教育體系,結合中國音樂文化教育逐步形成的,突出“以人為本”的教育教學理念。音樂新體系是一種嶄新的學校音樂教育體系,能夠注重突出音樂內的在敏感性,培養學生一定的表達能力。新體系教學的基礎是讓學生在音樂活動中獲得感性經驗,相應地,也是以音樂的各類感性活動過程為主要教學內容,使學生更好地參與到音樂知識的學習中,從音樂感受開始,包括感知、認知、聯想、體驗、情緒產生、情感形成、表達意向,一直到完成音樂與情感轉換的過程。音樂新體系的主要內容涉及以下幾點:
(一)音樂新體系教學的特征
音樂新體系教學模式在音樂教學中的應用,注重對國際音樂教育體系的把握,將柯達依、奧爾夫和達爾克羅茲的教育理念融入其中,并加入了民族音樂文化內容,有效豐富了音樂教學內容。從這一角度來看,音樂新體系教學的內容更廣泛。首先,從其形成的背景來看,突出了音樂教育的專業性和廣泛性,其教學目的更全面,注重面向全體學生展開音樂教育,旨在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其次,從音樂新體系的教育角度來看,其突出以人為本,而不是以樂為本;以發展學生情商、促進學生全面發展為教育目標,而不是以提高學生智商為教育目標;以提高學生音樂活動能力為教學要求,而不是以掌握教材內容為教學要求。對此,教師可以根據學生特點和教師特點,多選或少選教材內容,通過精學和簡學等不同方法,培養學生的音樂素質。
(二)音樂新體系教學的核心
音樂新體系教學模式強調“新雙基”,與傳統教學模式的“雙基”有著一定的差異。音樂新體系是素質型音樂教育的“雙基”,是對音樂作品的基本情感體驗,是表達情感的基礎音樂經驗。音樂新體系與現行的音樂教育存在著一定的差異性,其注重將音樂內容表現在情感體驗和感知方面,能使學生感受到音樂表達的情感,可將情感教育在音樂教育中進行有效滲透。在這一過程中,要求學生以音樂經驗形式掌握學習成果,而不是以樂理知識的形式掌握學習成果。學生應該能較深地感受音樂作品的情感,并可以較容易地用自己熟悉的音樂表達出自己的情感。新體系教學法是以提高學生實際音樂能力和掌握音樂實踐經驗為主的素質教育教學法。
二、音樂新體系在小學音樂教學中的應用策略
在小學音樂教學過程中對音樂新體系的應用,需要教師注重對音樂新體系核心內容的把握,從而使其與小學音樂教學工作緊密結合,以把握音樂新體系的內涵,使小學音樂教學工作得到變革,有效提升小學音樂教學效率。音樂新體系在小學音樂教學中的應用,教師要注重對以下幾點內容的把握:
(一)感性經驗,實踐教學
在蘇少版小學音樂教學過程中,對音樂新體系教學模式的應用,要把握“感性”“情感”等因素,突出情感體驗在小學音樂教學中的重要性,從而有效提升學生的音樂素養和音樂能力。這一過程中,結合蘇少版教材內容,對學生的學習情況做好分析,突出學生的音樂感。在教學中,圍繞“音樂感”展開教學,使學生更好地參與到課堂教學中。從小學音樂教學工作的本質來看,其關注于“所有人”的音樂學習情況,在培養學生的音樂感時,教師要從作品中體驗并展示出作品的情感內涵,以此引導學生事先對作品感情內涵進行恰當的體驗,然后指導學生進一步掌握音樂的形式,以校正和加強學生的情感體驗。對所有的學生,在每一節課上都要實行情感體驗,這是第一步,樂理和技能培養是第二步。
例如,在蘇少版小學音樂教學過程中,以聽《將軍令》唱《敲起我的小木鼓》這一內容為例,開展教學之前,教師要注重結合音樂新體系模式的內涵,明確教學目標。教學目標如下:學唱歌曲《敲起我的小木鼓》,感受美好友誼;欣賞歌曲《將軍令》,對音樂藝術在思想情感表達方面的作用進行把握。在教學過程中,教師應圍繞課堂教學目標,滲透音樂新體系教學模式,注重把握學生的音樂感受,在教學中應用音樂的韻律感、要素感、整體感及通感。這一過程中,教師要注重把握“以樂激情”和“以歌傳情”的教學方法,對樂曲《將軍令》進行介紹,并通過視頻展示,讓學生對《將軍令》進行欣賞,以感受音樂的激情。在“以歌傳情”階段,注重讓學生進行學唱,并結合學生的興趣和愛好,確定音樂演唱方式,如采用完整唱、接龍唱等方法,使學生更好地參與到音樂課堂的學習中,以提升教學效果。
在這一過程中,教師應把握音樂新體系在小學音樂教學中的應用,注重培養學生的“音樂感”,從而調動學生的積極性和主動性使學生與教師之間展開有效的互動以更好地提升小學音樂教學效果。
(二)轉變觀念,創新教學
在小學音樂教學過程中,教師應立足于蘇少版音樂教材,把握音樂新體系模式中的“新雙基”內容,以此為支撐,使音樂教學工作更加有效地開展。在這一過程中,有效滲透音樂情感體驗和音樂活動經驗,從而有效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和主動性,以更好地提升教學質量。音樂新體系中強調的“新雙基”,注重對小學生音樂素養的把握,在音樂教學中有效滲透“新雙基”,是小學音樂教學工作開展必須把握的重要內容。
例如,在音樂教學過程中,教師要注重借助音樂情感對學生進行引導,從而使學生有效體驗音樂節奏。節奏是音樂中的重要組成部分,對節奏的把握,可以使學生更好地理解音樂表達的情感,并能帶給學生一種愉快和溫馨的感覺。如在《打字機》這節課的教學中,教師可通過音樂欣賞,利用體態律動即興創作等方式使學生得到情感體驗以培養聯覺能力來強化和豐富情感體驗,以達到素質型音樂教育的基本目標。教師可帶領學生分析樂曲的要素,通過樂句劃分、對比、圖譜再現等方法,使學生更好地理解《打字機》的音樂內涵。
總之,在小學音樂教學中,教師要把握好音樂新體系教育,明確音樂新體系的內涵,將音樂新體系與小學音樂教學工作緊密結合,從而實現教學方法創新,突出學生的主體地位。借助音樂新體系,訓練、培養、促進和提高學生的音樂感能,以更好地促進小學音樂教學工作的發展和進步。
【參考文獻】
[1]黃小雁.談新體系下小學音樂課堂的教學設計[J].大眾文藝,2018(15):226
(江蘇省高郵實驗小學,江蘇揚州2256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