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文華
摘 要:隨著新課改的不斷推進,培養高中生的地理看圖和析圖技能是增強其地理綜合學習能力的關鍵所在。當下,所有的高中地理教師都在探究培養學生看圖和析圖技能的相關策略而且已經取得了不少的研究成果。本文將根據這些研究成果繼續進行分析。
關鍵詞:高中地理;看圖和析圖技能;培養策略
筆者認為,現代高中生的地理看圖和析圖技能不能說沒有,但普遍較低。大部分的學生只能“以圖釋文”卻無法進行有效的知識拓展,無論在看圖還是析圖時都不夠仔細深入。作為高中地理教師,需要認識到學生看圖和析圖技能不強的事實,從重視學生讀圖能力的培養、進行有效的地理讀圖指導以及制定科學的教學措施幾個方面強化學生的看圖和析圖技能。
一、日常教學中重視學生讀圖能力的培養
從地理學科的特點分析,高中地理知識點眾多,內容復雜而抽象,必須要通過一些地理圖表進行直觀展示,可以說,和文字內容相比,地理圖表才是真正的教學內容。作為高中地理教師,對地理學科特點應該非常熟悉,在“人本教學”理念的指導下,應當以提升學生的讀圖析圖能力為核心,這樣才能提升其自主學習和思考能力。比如在教學《地理環境對區域發展的影響》一課時,必須要借助區域地理環境圖來解析不同區域的地理環境(氣候、地形、氣溫、資源等)對區域發展的影響,鍛煉學生的讀圖析圖能力,就相當于給了學生自主學習和探究的機會,從而有效降低他們對教師的學習依賴性。
二、教學中讀圖能力的有效指導
鑒于現在的地理課程屬于文科,而相對歷史、政治來說,文科生對地理的重視程度較低,也不會刻意去訓練看圖析圖能力。為解決這個教學問題,高中地理教師必須要秉持“人本教學”理念,發揮自己的引導啟發作用。從而有效指導學生鍛煉自己的看圖析圖能力。
例如在教學《人口的數量變化》時,教師在給出2007-2018年中國人口統計圖之后,首先要引導學生從表中提取關鍵信息,比如“年份”“人口數量”“人口隨年份增加的變化量”等等,其次是指導學生根據人口統計圖預測我國未來5年的人口變化情況,鍛煉他們的讀表和畫圖能力。
三、教學中讀圖能力的具體措施
1.確定讀圖步驟
讀圖的過程就是學生整理學習內容和思路的過程,確定了讀圖步驟,也就明白了如何去學習和研究本節課的內容。根據筆者的教學經驗,不同的地理圖表由于復雜度不同,所以讀圖步驟也不同,但核心步驟有兩點:
第一點:正確的解讀圖例。圖例就是在地圖右下角的標注,詳細的標明了圖中重要信息的記錄方式,如果不先看圖例,那看圖析圖幾乎是沒有意義和方向的。比如在解讀“中國特大城市分布圖”時,圖例的顏色、形狀甚至是大小都可以標識不同等級城市的某項服務功能,正確的解讀圖例,就相當于掌握了看圖析圖的核心要點。
第二點:以分類思想讀圖。以“中國特大城市分布圖”為例,不同城市之間等級有的相同有的不同,在確定其服務功能的時候如果不分類會讓學生的讀圖思路變得非常麻煩,采用分類思想,按照省、直轄市、市的方式進行分類,不僅城市間等級有序,還能在此分類的基礎上按服務功能再次分類,逐層細化分解,最終完整、系統、科學地解讀地圖。
2.掌握規律
根據上述的讀圖步驟我們不難發現,學生讀圖是有規律可循的,最主要的就是看每一課的大標題,比如《不同等級城市的服務功能》,該標題中含有城市、等級、服務功能三個關鍵詞,那相應的讀圖范圍也就圍繞這三個關鍵詞。同時,學生在讀圖時應本著“從大到小”“從局部到整體”的讀圖順序,從而確保自己的讀圖析圖思路始終清晰有序。
3.突破重難點
因為地圖內容非常豐富,所以學生在讀圖析圖的時候能夠看到許多顯而易見的信息,但卻捕捉不到關鍵的細節信息。例如在解讀“中國城市服務功能簡表”時,學生將每個城市的服務功能匯總整理出來,這個過程雖然復雜但是并不難,可是每個城市的服務功能有相同有不同,哪些服務功能是大部分城市都有的,而哪些服務是某個城市的特色,這些才是學生需要總結的關鍵信息。
結語
綜上所述,培養高中生的地理看圖和析圖技能需要教師從教學態度、教學指導和教學方法三個方面入手,在體現高中地理課程特點的基礎上讓學生多學一點實用的地理知識,既是為了他們在高考中更快更準地做題,還為其以后的地理學習和研究打下堅實基礎。
參考文獻:
[1]宋穎偉.淺談高中地理課堂中進行讀圖析圖能力的培養[J].新課程(中學),2017(5).
[2]牟善足.高中地理教學中如何培養學生讀圖析圖能力[J].新校園(閱讀),2018(7).
(作者單位:福建省福清融城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