侯永碧
摘? 要:在現代教育理念中,探究能力逐漸成為最重要的培養目標之一,同時也是學生課堂學習以及終身學習活動中的重要素養。因此,筆者將結合高中化學教學的實際情況,談一談培養學生探究能力的有效方式。
關鍵詞:高中化學;探究能力;培養策略
審視傳統的高中化學教學活動,可以發現學生往往更加習慣于被動接受現成的理論知識。從長遠來看,這種學習方式無疑會對學生學習能力的提高產生阻礙作用。為了更好地解決這一問題,教師應該有意識地引導學生經歷知識產生的全過程,使學生參與到知識探索的活動中。這樣一來,有利于學生獲得更加深刻的知識理解。因此,教師應根據化學學科的特點以及學生的認知水平實施更加具有針對性的教學手段。這樣一來,可以使教學質量得到更好的保障,從而循序漸進地促進學生探究能力的發展。
一、營造良好探究氛圍
外部學習環境會對學習活動的效果產生至關重要的影響,良好的外部環境,可以促使學生更加主動積極地參與到學習活動中,從而為學生探究能力的提高創造良好的前提條件。因此,教師應該充分重視學習氛圍的優化,增加教學內容對學生的吸引力,進而激發學生的學習意愿。
以《富集在海水中的元素——氯》為例,結合這一節相關的知識點,我引入了一段有趣的故事材料。這段材料主要講述了在二戰時期英德兩軍的一次戰斗中,突然從德軍陣地中飄過來一陣陣黃綠色的氣體,而英軍中隨即出現了胸悶、咳嗽甚至死亡的情況,后來經過調查,發現德軍使用的是氯氣。對于這段材料,學生產生了疑問:當出現氯氣泄漏的時候,應該怎樣做才安全呢?氯氣很明顯是一種有毒物質,為什么還要用液氯對自來水進行消毒呢?最終,通過這種方式,初步優化了學生的學習體驗,使學生產生了參與學習活動的意愿,從而為學生探究能力的形成與發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礎。
二、優化知識探究形式
在不同學科的學習中,適用的探究形式也是不同的。而在化學知識的學習中,由于化學是一門從分子、原子層面研究物質組成、結構、性質以及變化規律的學科,很多知識并不能直接進行理解。所以實驗無疑是化學學習中的重要探究途徑。因此,教師可以將實驗作為一種重要的探究形式,以此來幫助學生取得事半功倍的學習效果。
以《氮、硫及其化合物的性質》這一實驗為例。在組織實驗活動時,我首先引導學生明確了本次實驗的主要目的:鞏固制取氣體的操作,學習制取氨氣的方法;了解銨鹽和濃硫酸的性質;學習氨氣、銨根離子、二氧化硫、硫酸根離子的檢驗方法與原理。然后我簡單講解了本次實驗的基本原理,并提供了本次實驗中會用到的儀器和試劑。為了突顯出化學實驗在探究能力培養中的價值,我讓學生自主設計了實驗探究的方案,并在實驗方案實施過程中進行了問題的分析和現象的觀察。最終,通過這種方式,使學生取得了比較理想的探究效果。
三、提供知識實踐平臺
實踐性的學習活動同樣是進行知識探究的重要途徑,尤其是對于化學這樣一門與現實生活具有緊密聯系的學科,更是對于實踐活動的組織具有較高的要求。從實際的教學情況來看,實踐活動的合理開展可以使學生的探究思維與探究能力得到有效的鍛煉,從而為學生掌握化學學習方法以及化學知識提供有效的支撐。
如:《用途廣泛的金屬材料》是一個與實際生活具有緊密聯系的課題,通過這一節的學習,學生對于金屬材料在生活中的價值有了整體的了解。結合課內理論知識,我組織學生進行了一次生活實踐活動。在這次活動中,學生要了解合金材料的種類及其在生活中的應用,觀察生活中有哪些破壞和浪費金屬資源的行為。最終,通過這種形式的實踐活動,不但進一步鞏固了學生對課內知識的理解,而且進一步激發了學生的求知欲,這對于學生探究能力的培養無疑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
四、注重課后歸納總結
大量的教學實踐研究活動證明,良好的歸納總結的習慣可以進一步鞏固學生的學習效率,使學生掌握更加豐富的學習技巧。因此,完成課內知識的教學并不是教學活動的終結,而是應該將其作為引導學生進行知識歸納總結的重要基礎。這樣一來,有利于進一步發揮學生的主觀能動性,幫助學生學習更加全面的化學知識。
相對于傳統知識背誦和習題鞏固式的課后歸納總結方式,思維可視化的歸納總結無疑更加有利于提高學習活動的效率。為此,我引導學生將思維導圖應用到了知識的歸納總結當中。通過這種方式,將復雜的化學知識以一種更為清晰可見的形成呈現出來,從而提高了信息加工的效率。同時,利用這種方式,也可以對不同章節的知識進行結構化的整理,從而使學生構建更加直觀的知識網絡。
總之,在當前的高中化學教學中,教師應該將培養學生探究能力作為最重要的教學目標之一。只有使學生具備探究的意識和能力,才能使其進行更加深入的化學學習,從而促進學生化學素養的形成與發展,并為學生未來社會適應能力的提高提供堅實的保障。
參考文獻:
[1]楊志.培養高中生化學學科探究能力的教學策略[J].新課程導學,2018,(35):78.
[2]李小寧.論高中化學教學中學生探究能力的培養[J].讀寫算,2018,(30):6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