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批注式閱讀是學生富有創造性地參與閱讀對話過程。學生能夠從自己的知識經驗出發,經過對文本的言語感知,產生與作者之間心與心的溝通、交流,從而獲得富有個性特征的體驗與感悟。課前關注預習批注,課中指導讀寫批注,課后遷移運用批注三方面進行。提升批注的價值,真正提高學生的批注能力。
關鍵詞:小學語文;多角度批注;批注式閱讀
長期以來筆者發現學生對預習很不重視,即使學校組織專門的語文團隊,設計了導學單,助力孩子們預習,但依然還有部分的學生存在大面積空白的現象。他們在思想上認為預習是可有可無的,反正老師在課堂中會講。然而傳統的語文課堂中,許多老師依賴網絡上精美的課件,很炫的課件播放完了,課堂也就結束了。教師成為了課堂的主宰,學生只是被動的接受,至于學生個人的情感領悟,學生獨特的個性體驗,學生與文本深層次的對話,都成了空頭支票。
批注式閱讀是學生富有創造性地參與閱讀的對話過程,在這一對話過程中,學生能夠從自己的知識經驗出發,經過對文本的言語感知,以求得與作者之間心與心的溝通、交流,從而實現會意融情的目的,收獲富有個性特征的體驗與感悟。批注式閱讀能夠體現學生在閱讀中的主體地位,能夠引領學生與文本進行深層次的對話,能夠啟發學生的思維,張揚學生的個性。
那么,該如何做呢?可以讓學生將自己的思考批注在文本上,引導學生進行自主批注,主動思考,搭建學生與文本進行有效溝通的橋梁。
一、 課前預習,嘗試批注
課前預習是學生學習新內容時很關鍵的一步。新的文章能喚醒學生對新內容的感悟,喚醒學生產生新的疑問,喚醒學生產生新的情感共鳴,喚醒學生產生個性化的見解。長期堅持自主批注式閱讀,就會大大提高預習的效果。
若是想讓批注式閱讀在課前得到很好的落實,老師一定要加強批注的教學。首先,要共同確定常用的批注符號,其次,要引導學生把握批注的角度,提升自己的課前批注的能力。
(一)首先來談談常用的確定性批注符號
老師和學生明確了批注符號所代表的含義,可以更好的把各項語文知識,探尋表達的各種體驗感受更明了準確地表達出來。①用圓圈圈出關鍵詞語。②用單橫線畫出本文的中心句。③表示有疑問處,我們共同規定在句子的下邊畫虛線并用紅筆在句子的下方打一個問號。④對于課文中的重要的字詞,我們規定用小三角標注出來,并且用黑筆在重要的字詞旁邊附上自己的體會。⑤對于經典優美的句子和使用巧妙的表達手法的句子,我們規定在句子的下方畫上波浪線。教學時先給學生示范,明確這些符號意義,讓學生們多次練習,熟練運用這些批注符號,這樣學生在交流時就能很迅速的了解各自的用意,從而提高閱讀效率。
(二)其次要引導學生學習批注的角度
統編版教材四年級上學期第六單元,開始引導學生認識批注的角度,我們可以引導孩子抓住關鍵字詞進行批注,抓住中心句進行批注,抓住體會比較深的地方進行批注,抓住在有疑問的地方進行批注,抓住特殊的標點符號進行批注,抓住文章的題目進行批注,抓住作者的寫作背景進行批注,抓住比喻、擬人、排比、設問、反問、對比、反復等修辭手法進行批注,抓住作者的表達方法進行批注,抓住文章的結構進行批注,抓住文章的開頭結尾進行批注,抓住文章的過渡段,插敘段進行批注。豐富了學生批注的角度,打開了批注的思維,學生的批注便有了方向有了抓手,也保證了批注的質量。引導學生與文本進行多角度多層次的批注,對于培養學生獨特的感受、理解、欣賞、評價的能力,從而發展學生閱讀的綜合能力,起到了很好的推動作用。多角度自主批注,日積月累養成習慣,能為進一步深層次的閱讀夯實基礎。
二、 課中互助,提升批注
學生在課前結合自己的實際從多角度進行了批注,那么課堂當中,我們該如何運用這些學生的批注呢?我們在課堂教學中一定要結合課文內容、教學目標,針對課文內容的重難點,引領學生從課文里找到有效的信息,結合學生個人的認知與生活經驗相結合來解讀課文。
如在進行四年級下冊的《陀螺》一課,我引導學生快速圈畫出含有雙引號的詞語。有“冰嘎兒”“角錐”“廢物利用”“鴨蛋”“和平”“榮譽”含有引號的。然后,我就結合這些帶引號的詞語,引導學生:“同學們,發現了嗎?隨著引號里的詞語變化,作者的心情也在發生著變化。“我”喜愛“冰尜兒”,卻不喜歡小小的“角錐”。于是費盡心思地制作得心應手的陀螺,差點把椅子腿都拿來“廢物利用”,卻還是沒有得到得心應手的陀螺,為此,“我”非常失望。當“我”收到叔叔送的“鴨蛋”時,多么開心、興奮呀。可當“我”拿到馬路上時卻被同伴取笑,“我”不再開心,甚至被迫追求“和平”,沒想到“鴨蛋”卻戰勝了大陀螺,為“我”贏得了“榮譽”。給“我”帶來了極大的歡樂與由衷的自豪!下面,請同學們結合作者的心情,將這六個帶有引號的詞語串聯起來復述課文。嘗試對帶引號的一個或者兩個詞語進行批注,并且能夠在組內全班分享自己的感受。我在教學時引導學會捕捉重點詞語,引導他們透過這些詞語,可以表現出小男孩的真實細膩的內心世界。
再如統編版教材五年級下冊《慈母情深》一課,我在引導學生批注前,補充了這些詞語:
環境描寫資料補充:
空間非常低矮,低矮得讓人感到壓抑。不足二百平米的廠房,四壁潮濕頹敗,七八十臺破縫紉機一行行排列著,七八十個都不算年輕的婦女忙碌在自己的縫紉機后。因為光線陰暗,每個婦女頭上方都吊著一只燈泡。正是酷暑炎夏,窗不能開,七八十個婦女的身體和七八十只燈泡所散發的熱量,讓我感到猶如身在蒸籠。
學生批注:作者運用反復的手法,寫出了母親工作環境的艱苦。
出示句子:
背直起來了,我的母親。轉過身來了,我的母親。褐色的口罩上方,一對眼神疲憊的眼睛吃驚地望著我,我的母親……
母親說完,立刻又坐了下去,立刻又彎曲了背,立刻又將頭俯在縫紉機板上了,立刻又陷入了忙碌……
我們提供批注密招:
1. 批注可針對一個詞、一句話、也可以針對一段話。
2. 可以從寫法、感受等多角度作批注。
學生批注1:作者連用了三個“我的母親”,說明他當時對母親在如此惡劣的環境中工作,既感到悲哀、辛酸、心痛,又深深體會到母親的辛苦、疲憊,同時,更感受到母親的堅強、慈愛,美麗與偉大。
學生批注2:我看到母親在如此惡劣的環境中辛勤工作而震撼,包含了“我”對母親的敬愛之情。
學生批注3:作者運用排比的手法細致地刻畫了母親一連串的動作,不僅讓讀者感受到了母親的辛勞,而且加深了讀者對母親的印象,為后文做好了鋪墊。
學生批注4:作者用排比的寫作手法,通過連續動作的詞語描寫突出了母親工作的辛苦,忙碌,從而襯托出母親對我學習的支持,對我的關愛。
恰如上面的例子,老師緊緊抓住《慈母情深》,課文中作者運用反復和排比的手法,這樣在難點處引導學生進行細細的品讀,批注下自己的思考,與文中的人物進行深層次的對話,培養了學生的自主閱讀能力。
三、 課后遷移,運用批注
課內習得方法,要在課外強化批注的運用,提升閱讀的主動性,促進學生在閱讀中深入思考。
例如,我在執教完四年級下冊《陀螺》這一課。就安排學生進行課外閱讀——高洪波爺爺的兒童文學作品《斗雞》,并且針對文中多次出現的引號的詞語進行評析批注。
我們往往按參戰人數分成兩撥,手心手背,一次次平均。直到雙方人數均等,然后一聲吶喊,以蠻勇的姿態在兩米外對壘:單腿站立,另一腿盤回腰際,凸突向前的膝蓋便成為進攻對方的“兵器”。
我記得一位姓游的同學,矮小靈活。綽號叫“油雞”;另一位盟高的同學,人稱“高腳雞”。還有這雞那雞的,似乎我們班成了養雞場。總之,在那個夏天,我們不知為什么會突然迷上了斗雞這種游戲的。
這么有趣的游戲片段,你會怎么批注昵?如:
1. 關于“兵器”的四項批注,哪一項是對“引號”的用法進批注的?(??)
A. 凸實向前的膝蓋
B. 寫出斗雞的樂趣
C. 預示斗雞的激烈
D. 表示特殊的含義
(2)“油雞”一詞,有四項批注,哪一項批注是錯誤的!(??)
A. 樣子機天可愛
B. 心思狡猾多變
C. 斗雞動作靈活
D. 外貌整潔明亮
(3)“高腳雞”這個綽號用的好嗎?請寫出至少各一個理由
好,理由是:
不好,理由是:
面對要求批注的課外閱讀文本,我們要適時適度檢查學生的批注筆記,對于優秀的批注及時肯定并且讓學生說說自己批注的理由,鼓勵多角度進行批注,只要是學生有自己的思考體驗,我們就要把掌聲送給學生,要讓學生有獲得感、成就感。
總之,批注這種學習方法很傳統,我們要進行很好的繼承和發展,引領學生進行批注式點評,有效地將學生的生活經驗,個性體驗、知識儲備、思考力以及對文本內容的理解鏈接起來,融合起來,讓自主批注成為學生與文本深入對話的紐帶。
參考文獻:
[1]韓吉旺.統編語文教材批注式閱讀教學討論[J].中小學教材教學,2019(10):14-15.
[2]吳英.小學語文課堂批注式閱讀教學的實踐研究[J].小學生作文輔導,2019(4):14.
[3]張新讓.小學語文教學個性批注閱讀之我見[J].科教導刊,2016(12):117-118.
作者簡介:李德連,福建省龍巖市,福建省上杭縣教師進修學校附屬小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