繆保林
摘? 要:對高中生來說,在進行數學學習時解題能力是一個非常關鍵的能力。因為高中生還需要參加高考,高考數學鍛煉的就是學生的邏輯思維能力以及一定的解題能力。在高中數學課堂中如何才能真正有效地提升學生的數學解題能力也一直是教師思考的一個問題。該文則對目前高中生的數學解題能力現狀進行一定的研究,并提出相應的培養策略,希望對學生解題能力的提升有一定的幫助。
關鍵詞:高中數學? 課堂教學? 解題能力
高中生的數學解題能力其實綜合學生很多方面的能力,比如邏輯思維能力、審題能力、反應能力等。對于學生數學學科素質的培養有很重要的意義。因此,對提升高中生的數學解題能力也一直有很多教師不斷努力。比如讓學生擁有更加扎實的基礎知識或者加強鍛煉、提升學生的審題能力等。希望通過一系列培養策略的實踐,對學生提升解題能力有一定的幫助。
1? 高中學生數學解題的現狀
無論對教師還是學生來說如果希望提升數學解題能力,那么首先應找到目前在數學解題這一方面的短板。因此,首先對高中生目前的解題現狀進行一定的分析。
1.1 單一的解題思維
通過對學生的長時間考驗,發現普遍的高中生在數學解題時都會有單一的解題思維[1]。也就是說,學生對一道題目并沒有進行更深層次的分析,只是簡單地運用自己會的解題方法進行解題,并沒有思考是否還有其他解題方式。舉一個非常簡單的例子,也就是三角函數的題目。本身三角函數的公式相對來說比較多一些,但是都是正弦、余弦、正切等關系之間的轉化關系。有些同學在做有關解三角形的習題時更加偏向用正弦定理進行解題,每次拿到該類題目總是先試試正弦定理是否適用。有的同學恰恰與此相反,他們更喜歡用余弦定理。實際上做題前應該了解題目所給的已知條件,然后選擇合適的解題方法。對學生來說并不是僅掌握一種方法即可,盡管有些題目可以用正弦定理或余弦定理解題,但是在解題時間、難度等方面也不相同。除此以外,學生一般更喜歡用順向思維解題,這也是單一階梯思維的一種體現。在今后的數學教學中培養學生學會用逆向思維解決問題也是一個非常重要的任務。
1.2 缺少一定的總結整理能力
高中生的學業確實相對來說較重一些,有些學生甚至還會抱怨作業過多,因此對于作業以外的整理歸納可能就沒有時間做。但是總結和整理對學生的學習非常有幫助,其他學科暫且不談,在數學方面進行總結整理和歸納對學生的數學解題來說非常有幫助[2]。但是有很多高中生并不理解歸納和整理的意義,所以他們在這方面的能力稍有欠缺。比如,教師在上課時對一些數學題目進行講解時有很多同學只是單純地聽教師講,之后也不做任何筆記。或者聽講時講解完習題后只是將正確的答案寫在題目旁邊,沒有任何解題過程的記錄。課下自然也很少有學生做到歸納總結。學生這樣長此以往在以后做一些同類型的題目時非常有可能還會做錯。因此,教師在進行數學教學時也要考慮到這個問題,加強學生在這一方面的注意力,幫助學生進行更好的學習習慣的培養。
2? 高數數學課堂教學中培養高中生解題策略
教師除了要在課堂上教給學生一些解題方法以外,也要注重培養學生的解題能力[3]。需要教師提前準備一些提升學生數學解題能力的策略,幫助他們更好地學習。
2.1 加強教學內容教學,讓學生打牢基礎
解題能力并不是一朝一夕之間學生就能具備的,首先學生應做的就是具有相當扎實的數學知識基礎,這樣才能更有助于數學解題[4]。那么首先教師應對課本更加重視,對于課本中的概念或者定理等的理解要更加深刻,從而才能幫助學生進行更好的記憶。并且相應的,也會提高學生對課本的重視,鼓勵學生鉆研課本,以課本的知識為中心,進行思維的發散和延伸。比如,學生在做等差數列或者等比數列相關的題目時,教師沒有必要首先為學生介紹裂項相消或者錯位相減等解題的方式。教師要讓學生注重對等比數列以及等差數列的概念理解以及他們的規律理解,而不是讓學生機械地記憶那些解題方法。如果學生能夠自己探索出相應的解題方法,無論是思維還是能力上都是一種進步。教師也可以每節課后為學生勾畫此節課的重點概念理解,讓學生利用課下的時間進行理解,也有助于學生寫作業。另外,教師在上課時盡可能將數學知識生活化,這樣學生更容易接受,也不需要花過多時間理解這些知識。
2.2 提升學生審題能力,學習解題技巧
解題能力其實反映在學生解題過程的方方面面。有些學生可能數學知識儲備比較扎實,但是如果不能正確審題,最終結果也是不對的。審題二字簡單來說其實就是看題,但是又不僅是看一遍題目而已。教師一般在講解題目時都會帶領學生一起探索,從題目中挖掘一寫信息和關鍵條件,梳理出求未知的方法。但是學生在進行解題時可能因為時間短暫或者心急等其他原因忽略了審題,那么極有可能忽略一些已知條件,最終導致計算結果不正確。而且在數學的解題過程中審題確實發揮著非常關鍵的作用。除此以外還有一定的技巧,如果學生能夠對此有一定的掌握,那么對其解題來說就會有很大的幫助。教師也應在課堂數學教學中著重對此進行強調。
2.3 引導學生進行思維的延伸
如果學生有非常強的邏輯思維能力,那么對其數學解題來說非常有幫助。但是思維能力的提升并不是一件簡單的事情,師生之間都需要努力,才能幫助學生進行更好的思維延展。教師的任務也非常艱巨,不僅要在課堂上傳授相關的數學知識,也要培養學生各方面的能力,讓學生的思維得到一定的鍛煉,并且最大化地幫助學生進行解題的方法就是讓學生鍛煉那些一題多解的題目,不斷讓學生思維得到碰撞和發散。舉一個非常簡單的排列組合中的例子,如果一共有6個人要站成一排,其中A不能站到排頭的位置,B不能站到排尾的位置。那么在這種情況下有多少種不同的站法。題目非常簡短,已知條件也很清晰,但是運用不同的思路給出的解法不大相同。學生可以直接進行思考,按照該題目的條件確定好AB的位置后再進一步確定其他4人的位置。也可以先不考慮AB的要求,算出一共有幾種站法,然后挑選符合題目要求的站法。也可以一步步分析,比如A如果在中間4個空的位置之一,那么B應該在什么位子。最終可以用加法原理得出最終的結果。這也并不是這道題目的全部解法,學生還可以利用其他方法進行解題。這一過程就是引導學生進行的思維延伸。不斷進行思維延伸才能讓學生的思維不再受到局限,在解題時也就會更加容易。
3? 結語
總體來說,解題能力對高中生來說非常重要,教師要首先了解學生在解題時出現的問題并且在上課時也要采取一定的技巧幫助學生在數學基礎知識、審題能力以及思維的拓展等方面進行一定的提升。該文也對此進行簡單的探討,希望對高中生學習數學有一定的幫助,對高中數學課程的改革也有一定的參考意義。
參考文獻
[1] 杜慶春.找準載體緊扣知識——高中數學教學中學生解題能力的培養探析[J].考試周刊,2017(82):102.
[2] 涂小琴.高中數學教學中學生解題能力的培養策略[J].好家長,2017(39):174.
[3] 莊曉玲.高中數學教學中學生解題能力的培養策略[J].高考,2019(24):130.
[4] 郭冬青.淺探高中數學教學中學生解題能力的培養[J].情感讀本,2017(5):1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