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萍萍

【摘要】本文主要闡述什么是教學有效性,分析語文學科教學效率低下的原因和總結提高有效性教學存在的不足。多元智能理論在語文的實際操作中具有可行性,我們能夠從另一個新穎的角度去開展語文教學活動。綜合能力的養成,致力于全面發展學生的培養,從而提高有效性教學,這是基于多元智能理論引導下的語文教學理解。本文從知識與技能、學習方式、教學手段和作業多元化等方面來闡述基于多元智能理論下提高小學語文教學有效性的策略。
【關鍵詞】教學有效性;多元智能理論;策略
一、多元智能理論對提高語文教學有效性具有重要意義
(一) 筑立了理論基礎
多元智能理論以培養全面發展的學生為宗旨,從而尊重學生的個性差異,做到教學方式多樣化、教學手法多樣化、教學內容豐富化等是對老師的明確要求,促進學生科學文化知識和思想道德修養的發展,實現教與學的統一等,這些理念為教師教學提供了理論基礎,為語文有效性教學的提高筑立了理論基礎。多元智能理論講求教師在合理制定教學目標和教學設計等教學活動時,要充分認識每一位學生的智力特色,意識到任何一種智力都具有重要性和平等性,并在語文教學實際操作中聯合多種智力范疇與語文教學,讓學生能夠更好地運用自己的智能,并且使每種智能都得到一定程度上的發展,不單可以發展了學生的強項智能,還可以促進了弱項智能的發展。
(二)開發了新思路
所有的教學目標與教學設計都為了服務學生的多元智能的發展,這是在多元智能理論的要求下。教師需要運用到多元智能理論來指導課堂的教學,從而建構一個多元智能課堂。大多數老師利用多元智能理論來進行教學工作,不僅可以直接地獲取有用的借鑒經驗,還有助于改變自身傳統課堂教學設計思路,開發新想法。具體表現為:
第一,無論哪一種智能都有自身獨特的發展過程和特點,恰恰要發展學生的多種智力是教學的基本任務,因此,恰當地選擇和創設多種多樣的合適的教學方法和手段,是教師根據學生智力特點的不同所需要做的。“填鴨式”教學和“滿堂灌”教學是嚴重偏離教學規律的軌道的,千篇一律的教學方法也并不是對所有學生都有效的。
第二,多元智能理論讓教師從多個視角從新審視語文教學,理解語文教學是一種為由多種成分組成的綜合性能力的培養,而且在語文教學中想實現為語文教學提供好的思路,幫助學生形成和發展語文的綜合能力,并且對語文教學大有裨益的話,科學而恰當地管理好語文教學活動是必要的。
第三,多種智能與學生的生理機能存在著一定的聯系。因此,教師要調動學生的多種感官,鼓勵學生發揮主體性,通過多種感官參與課堂和解決問題。
(三)指明了方向
每一個學生都有自己不同的智力組合和智力特征,形成學生之間的差異性和個性的地方,這也是多元智能理論的認識。因而,提倡發展學生的各種智力,使強項智力更好地發揮出來和提升起來,使弱項智力得到積極地鍛煉,取得進步,從而培養全面發展的學生。在進行教學設計和課堂教學時,教師充分考慮了學生的強項智力和弱項智力,以此來對學生進行最大程度的個別化教育,相信這樣能抓住提高語文有效性教學的方向,使教育就會產生最大的功效。
除此以外,多元化智能理論也力薦要培養學生的實際操作能力和創新能力。我們通常所說的實際操作能力是指發現問題、分析問題并解決問題的能力。讓學生能夠在實際社會生活中面臨難題而無所畏懼去處理實際問題,就是多元智能理論提倡的培養學生的實踐能力的關鍵。創新能力則是在實踐的根基上創作有價值的文化產品的能力。鍛煉學生的實際操作能力和培養創新精神是教師的重點,從而教育出全面發展的好學生。
二、多元智能理論在語文教學運用中的具體表現
各種智能之間各有特點,表現形式各不相同,具體可見下表:
三、運用多元智能理論提高語文教學有效性的實施策略
多元智能的重大意義是指對提高語文教學有效性具有筑立理論基礎、開發新思路和指明方向等,每種智能都有其相對應的教學表現形式在語文教學中形成,不單是學生的各種智能被綜合開發,還全面促進學生的發展。這告訴了我們,多元智能理論應用到語文教學上是具有可操作性的,接下來我將從豐富知識與技能、優化學習方式、創新教學手段等方面去探究運用多元智能理論提高語文教學效率的實施策略。
(一)訓練認知策略,發展語言智能
語言智能是“人類智力的卓越范例”。它主要指人對掌握和運用語言的能力,以及聽說讀寫的能力。語文教學上的用語一般包括日常生活用語和書面語這兩種。即學生能夠聽父母、老師或朋友甚至陌生人的話語,抓住重點信息,理解說話者的意思,從語氣中感受他們的情感態度,要在語文教學中訓練認知策略、發展語言智能可以嘗試以下手段:
第一,聽故事。無可否認,小學生都是很喜歡聽故事的,故事都是有趣的,故事的有趣性讓學生更容易記住知識,聽故事的過程也能發揮學生豐富的想象力,與此同時,還能訓練學生捕獲重要信息的能力,一來促生了學生對語言的興趣,又加強了學生的注意力,促使學生的傾聽能力能更加有效,這無疑使學生的學習變得更加有意義。
第二,舉辦作文比賽、朗誦比賽等語文學科類競賽。朗誦要求學生能夠透過語言文字準確深入地理解文章的思想感情,把握節奏,感知文章語言,并通過朗誦地方式將自己所理解的感情表達出來。作文則是更加直接地向大家展露自己的內心情感世界,學生緊扣主題直接運用已有的知識和經驗來組織語言和篇章,表達其內心的一種方式。
第三,課堂話題討論。課堂話題討論是在教師指導下規定一個話題,讓學生自主發言、自主表達。活動中規定時間內,培養學生要言簡意賅、抓住關鍵、準確流暢地表述自己的觀點的習慣,這樣才能使學生的語言感知、把握和表達能力得到提升。
(二)培養反思習慣,開發自省智能
自省智能即自我反思,能夠認識自己的錯誤和做的好的地方,同時又是自我認識,正確理解自己的情感、態度、興趣、動機等,并相機樹立堅定的意志去改變自己,讓自己變得更加堅強。因此,培養反思習慣,開發自省智能,能夠幫助學生查漏補缺,取長補短,堅定信念,勇往直前。學生可以通過寫思考日記、學習日記和通過他人來了解自己這兩種方式來認識自己,養成反思習慣。加布里迪·里克認為寫作是一種隨時可用的探索方式,可以引導我們去發現、認知周圍的世界,也可以引導我們對我們重新認識自己、明白自己的情感。達·芬奇和愛因斯坦等最偉大的思想家、發明家都有記日記的習慣。學生可以通過記日記來反思自己做了什么、做得怎樣,或者哪里做得好、如何好?哪里做得差、如何差?從而糾正自己的錯誤行為。另外,學生可以通過他人來了解自己,進行反思。從與他人的交往中觀察感受別人對自己的態度和情感來了解自身的優劣之處,之后自省自強。
(三)創設視覺化學習環境 ,開發空間智能
人對線條、形態和色彩的感受能力和表達能力是空間智能的含義。“視覺化是一種心靈建構或回憶視覺心像的能力”。換句話說,在語文教學上,教師通過對視頻、圖畫等學習材料來進行教學,發展空間智能。例如:
第一,注重插畫。課本上的插畫是對文章內容的直觀呈現,有助于學生通過觀察插畫加以理解課文,提高教學效率。插畫十分生動有趣,顏色鮮艷,能很好地抓住了學生的關注度,促生學生的學習興趣,提高教學有效性。例如,《秋天的圖畫》中的插圖,梨像金黃的燈籠,蘋果像紅紅的臉頰,一片稻子像能掀起波浪的海洋,高粱像燃燒的火把,讓學生通過插畫就看到了梨、蘋果、稻和高粱的色彩和形狀,看出了秋天的是這樣的美麗。《黃山奇石》中的三張插圖讓學生看到仙桃石、猴子觀海和仙人指路到底是怎樣的,有助于學生理解課文對其的描述,加深印象。
第二,創設情境。《畫楊桃》這篇課文講的是老師在課上讓學生根據實物來繪畫楊桃,有一個學生就將它畫成了一個五角星,同學們都嘲笑他,但是老師卻跟大家說看實物的角度不同,看到的東西就會不一樣。為了讓學生更容易理解這個道理,教師就要創設情境,讓大家也試著從不同的角度看楊桃、畫楊桃,這樣就能讓學生設身處地理解空間的奇妙,從而使學生的空間智能得到開發。
第三,開展語文手抄報設計活動,讓學生自己學會布置格局。
第四,重視畫導圖。《長城》遠看長城是一條蜿蜒盤旋的長龍,近看長城高大堅固。《頤和園》游覽順序為長廊、佛香閣、排云殿、昆明湖,教師可以讓學生根據課文畫出這些地方的位置擺放入,并用箭頭表明游覽順序,這樣學生就很容易讀通課文,記憶游覽順序這個知識點和把握住篇章結構了。
(四)重視作業多元化
多元智能理論認為,每個人智力都有其特別之處和獨特的表現形式,有自己的學習種類和學習方式。如果把多元智能理論應用到作業操作上,則可以讓學生做形式多樣的作業,享受到做語文作業的樂趣,從而輕松學語文知識,熱愛語文學科,進而提高語文教學有效性。具體要求如下:
第一,作業形式多樣化。語文的課文會涉及其他學科,從這種意義上來說語文具有綜合性,因此,可以根據該特征給學生布置各種類型的作業。比如,學詩歌時可以讓學生給詩配樂、給詩配畫;學人物時可以讓學生做名言警句讀書卡、書簽;學游記等時可以讓學生畫一幅簡易的游覽路線圖,比如,學《頤和園》時就可以布置學生畫這樣的圖;學動物、植物等時可以提前布置學生觀察,并寫一下觀察日記;偶爾布置小組作業,比如,做手抄報,搜集課文資料等。
第二,作業答案開放化。語文作業不能一味追求標準答案,所謂的標準答案只是參考,并不是絕對,為了讓學生思維不要僵化,變成學習的機器,答案應是開放的,只要言之有理便可。因此,作業答案要具有開放性,并且要有遷移性,不能與所學知識完全無關。開放性的作業不單可以調動學生的積極性,還可以鍛煉語言運用的能力,適合不同層次的學生。例如,學習《稱象》時,布置情景作業,如果當時你也在場,你會用什么方法來稱象呢?
第三,作業趣味化。興趣是最好的老師,興趣會讓學生懷著良好積極的情緒去做作業,這樣作業就不再是負擔,而是一種快樂的享受。例如,學習《蟋蟀的住宅》時可以布置學生做房地產商,給客人介紹住宅;學《巨人的花園》《去年的樹》等童話故事時可以讓學生講童話故事;學習《送元二使安西》和《黃鶴樓送孟浩然之廣陵》時可以布置學生課后找其它的關于朋友情誼的詩句;如果是識字教學則可以布置更有趣味性的作業,比如,讓學生自己去找幾個字謎,在課時相互考考,或者弄個小比賽等。
參考文獻:
[1]高慎英,劉良華.有效教學論[M].廣州:廣東教育出版社,2004.
[2]高艷玲,付曉杰.多元智能理論對教學的啟示[J].當代教育科學,2006(19).
[3]胡克英,呂敬先.小學教學簡論[M].長沙:湖南教育出版社,1983.
[4]黃遠振.論多元智能理論與英語教學的整合[J].課程·教材·教法,2003(11).
[5]林憲生.多元智能理論在教學中的運用[M].北京:開明出版社,2003.
[6](美) 霍華德·加德納.多元智能[M].沈致隆,譯.北京:新華出版社,2004.
[7](美) H·加德納.智力的結構[M].蘭金仁,譯.北京:光明日報出版社,1990.
[8]孫亞玲.課堂教學有效性標準研究[M].北京:教育科學出版社,2005.
[9]孫素英.小學語文課堂的有效教學[M].北京: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2008.
[10]吳憶峰.多元智力理論在教學中的應用[J].深圳教育學院學報(綜合版),2002(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