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興曉
摘 ?要:本文中的小學數學高效課堂注重從多元化的角度著力,并在此過程中,真正讓學生感受到數學教學情境的多樣性,并在此基礎上,讓學生逐步掌握數學學習方法,增強小學數學教學的高效性。本文中多元教學注重從多元教學方法著力,即從合作教學、生活教學以及游戲教學三個角度進行融入,促進小學數學高效課堂的構建。
關鍵詞:多元教學;小學數學;高效課堂
在現階段的小學數學教學過程中,部分教師往往將教學的重點,集中在提升學生的解題速度上,并不注重學生學習能力、情感和態度的培養,甚至導致部分學生產生厭學的心理。針對這種狀況,教師注重從多元化教學方式著力,促進數學教學的高效性。
一、合作教學,增強學生思維發散力
教師認為合作教學法對學生思維發散力的增強是大有裨益的。之所以這樣說是因為學生之間具有思維方式的差異,學生在交流的過程中,往往從個人的思維角度入手,開展相關問題的探究,而在交流的過程中,學生的思維的差異性得到相應的補充和拓展,為此,更為有利于學生思維發散力的增強。
例如,在講授“梯形”這部分內容時,教師運用合作教學法,讓學生在此過程中,結合個人思維特點,從不同的角度,對數學知識進行探究,增強學生思維的發散能力。在具體教學的過程中,教師注重從以下幾點著力:第一,創設問題。教師創設如下的問題,讓學生探究:已知一個梯形的上底為50厘米,下底為100厘米,高為50厘米,則這個梯形的面積為多少?第二,劃分小組。在小組劃分的過程中,教師注重遵循“組間同質,組內異質”的原則,并在此過程中,真正尊重學生的主觀意愿。第三,實施引導。教師引導性地對學生說:“雖然我們沒有學過此部分內容,但是可以從已知的角度進行探究!”第四,展示成果。在大部分小組討論結束后,教師邀請學生展示他們的探究成果。小洛積極地舉手說:“本小組一共探究出兩種問題的解決方法。第一種,運用切割法。通過畫圖,我們發現這是一個直角梯形。我們將這個直角梯形劃分成一個邊長為50厘米的正方形和一個邊長為50厘米的直角三角形,并分別求出兩個圖形的面積。第二種,運用拼湊法。我們制作兩個同樣大小的圖形,并將其進行拼湊,從而得到一個長為150厘米,寬為50厘米的長方形。這個長方形面積的一半即為直角梯形的面積?!?/p>
二、生活教學,提升學生知識運用力
小學數學知識與學生的生活密切相關。教師在教學的過程中,可以運用生活化的方式,開展此部分內容的授課,并在此過程中,讓學生思考生活問題與數學知識的連接點,讓學生獲得知識運用能力的增強。
例如,在講授“三角形”這部分內容時,教師創設如下的生活化問題,讓學生思考:小明奶奶的凳子總是來回晃動,你能幫助小明奶奶嗎?與此同時,教師運用多媒體,展示小明奶奶凳子晃動的視頻。為了讓學生的思維更具有科學性,教師引導性地對學生說:“你們可以從三角形穩定性的角度進行探析。在和大部分學生的討論過程中,給教師印象最深的是小燦的回答。她走上講臺說:“大家觀察凳子腿的晃動位置為左側。我們可以在凳子腿的晃動處搭建一個三角形,從而運用三角形的穩定性特點,讓整個凳子保持穩定!”教師運用生活化的情境,讓學生思考,并在此過程中,對他們的思維進行啟發,讓學生在此過程中,更為靈活地運用數學知識。
三、游戲教學,提高計算教學有效性
眾所周知,計算教學相對枯燥無味。小學數學教師在計算教學的過程中,可以融入游戲,并在此基礎上,構建游戲與計算教學的連接,讓學生在游戲的過程中,靈活運用計算知識,提升計算教學的有效性。
例如,在講授“結合律”這部分內容時,教師運用游戲教學法,讓學生在獲得游戲快樂的同時,提升計算教學的有效性。在具體執行的過程中,教師注重從以下幾點入手。第一,創設游戲。教師創設如下的游戲規則:將六道數學題分別貼到正方體的六個面上,讓學生進行投擲,并在一分鐘內,迅速回答出對應數學題的答案。教師獎勵答題數量最多的學生一個漂亮的筆記本。第二,開展練習。為了提升整體的游戲教學質量,教師為學生提供一段練習時間。第三,展示成果。教師運用文字的形式,對學生的游戲情境,進行簡要描述。小燦看到如下的題:25×12=?小洛經過短暫的思考,迅速地答道:“300!”教師詢問學生:“為什么能夠迅速計算出這道題?”小洛說:“我運用乘法結合律的知識,即將25×12分解成25×4×3=?,即得出最終的答案。”教師運用游戲教學的方式,在增強教學趣味性的同時,讓學生在緊張的學習氛圍中,“急中生智”,提升數學計算教學的有效性。
總而言之,在開展數學教學的過程中,教師應注重從客觀的教學情況著力,并在此過程中,適時地對學生的思維進行引導,真正讓學生在此過程中,掌握正確的學習規律,提升學生的數學學習能力,獲得良好的小學數學教學效果。
參考文獻:
[1]路洪英.打造小學數學高效課堂[J].小學科學(教師版).2017(07).
[2]李家貴.以生為本 構建小學數學高效課堂[J].讀寫算.2016(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