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超群
摘要:思維導圖是一種能夠有效鍛煉學生思維能力的教學工具,能夠幫助學生構建知識網絡,理順課堂教學內容,提高課堂教學的質量和效率,提高學生的綜合素養(yǎng)。在小學語文閱讀教學之中,思維導圖能夠幫助小學生抓住文章的核心和重要細節(jié),有助于小學生正確、全面地理解文章中心思想,培養(yǎng)小學生的閱讀能力。本文從思維導圖在小學語文閱讀教學中的應用原則入手,分析并探討思維導圖在小學高年級語文閱讀教學中的具體應用策略,希望可以為提高高年級小學生閱讀能力提供一些參考。
關鍵詞:小學語文;高年級;閱讀教學;思維導圖
隨著新課程標準改革的不斷深入,我國教育領域呈現(xiàn)出重大的變化,開始更多地重視起學生的能力發(fā)展和思維成長。閱讀是小學階段語文教學的重點之一,是提升小學生語文學科核心素養(yǎng)的重要基礎,提高這一部分的教學水平能夠有效提升小學語文的整體教學質量。思維導圖是近年來逐漸成熟的教學工具,在培養(yǎng)學生思維能力方面效果卓越,在小學語文閱讀教學中有很大的應用空間,應當引起小學語文教師的重視。
一、思維導圖在小學語文閱讀教學中的應用原則
1.主題突出原則。主題突出原則是指思維導圖應用時要注意抓住閱讀教學的核心,即閱讀文章的核心。小學語文閱讀教學中,只有抓住閱讀文章的核心,才能夠正確應用思維導圖去理順與核心有關的其他枝干和細節(jié),提高閱讀教學的質量和效率。主題突出原則也是思維導圖應用在其他教學領域中的基礎原則之一。
2.完整連貫原則。完整連貫原則是指思維導圖應用時要盡可能具備完整性,盡量避免知識點的遺漏。小學語文閱讀教學中,教師和學生不僅要抓住閱讀文章的核心,還要借助思維導圖串聯(lián)起文章中的各個知識點和細節(jié),用思維導圖來完整地呈現(xiàn)作者文章的基本內容,提高閱讀教學的質量。此外,思維導圖制作過程中,教師要引導學生找到枝干細節(jié)與核心之間的關系,形成相對連貫的思維網絡,幫助小學生正確理解文章內容。
3.自主靈活原則。自主靈活原則是指思維導圖的內容與學生的思維有很大的重合,學生具有各自的個性和特點,制作出的思維導圖也不可能一模一樣,教師要尊重這種個性化差異,尊重自主靈活原則,給予學生更多的操作空間,培養(yǎng)學生獨立自主思維、學習的意識和能力。
二、思維導圖在小學高年級語文閱讀教學中的具體應用策略
(一)思維導圖應用在生字詞學習中的策略
在很多教師看來,學生升入高年級后,很多生字詞可以通過自學來完成,在課堂上只需要講解少量比較難且易錯的生字詞即可,然而,小學生的實際自學成果卻與預期有較大差距,記憶質量和效率都難以與教學大綱的要求相匹配。教師可以將思維導圖引入生字詞的學習當中,借助思維導圖提高小學生對生字詞的識記、歸類處理。首先是對生字詞的識記學習,小學生可以以生字詞為核心,以生字詞的拼音、結構、字詞含義、書寫要點、組詞例句等作為枝干,通過查字詞典的方式將思維導圖補充完整,順利完成對生字詞的學習。然后是對生字詞的歸類整理,學生可以將一個單元或幾個單元中所接觸到的生字詞進行歸類記憶,將生字詞織成網絡,提高對生字詞的記憶和使用效率。對生字詞的歸類可以從同音字、同義字詞角度入手,也可以從相同的偏旁部首、字形結構、應用范圍等角度入手。
(二)思維導圖應用在說明文、記敘文等文章閱讀學習中的策略
說明性文章、敘事性文章都是小學語文教材中的重要文體結構之一,在進行說明文、敘事文等文章閱讀學習時,教師可以引入思維導圖,借助思維導圖幫助學生理順說明文的說明對象、說明內容、說明順序和說明方法,使學生更深層次地理解一篇完整的說明文應當具備的要點,幫助學生把握文章整體,提高學生的閱讀能力;借助思維導圖幫助學生理順作者敘事的順序,清晰排布文章敘事的時間、地點、人物、事件或起因、經過、高潮、結果,使學生從整體上把握文章脈絡。思維導圖在此類文章閱讀學習中的應用,比較適合應用在學生預習或復習階段,課堂上現(xiàn)場繪制思維導圖比較耗費時間。
(三)思維導圖在歸納提煉中心思想、文章主旨時的應用策略
通過前四年的語文閱讀學習,高年級小學生也能夠發(fā)現(xiàn)歸納文章主旨、提煉中心思想是課內閱讀的重要任務之一。隨著年級的升高,編寫入語文教材的文章閱讀難度開始逐漸上升,一篇文章的主旨和中心思想開始越來越隱蔽,越來越難以把握。在這樣的情況下,思維導圖能夠為學生提供的幫助就十分明顯了。在歸納文章主旨、提煉中心思想時,教師需要引導學生對思維導圖進行反向應用,即根據文章各個段落的核心內容先找出思維導圖的分支,然后根據相似的內容或相同的論述方向推斷出思維導圖的主旨,最后層層遞進,歸納總結出思維導圖的核心,這是一個從外向內的思維過程。
(四)思維導圖在訓練學生分析記憶方面的應用策略
在小學高年級語文閱讀學習中,小學生不僅面臨著解析文章結構、歸納主旨、提煉中心思想等任務,還要根據教材要求完成文章固定段落的復述、轉述甚至背誦默寫,在這種分析記憶領域中,思維導圖同樣有著十分重要的價值和作用。思維導圖的繪制過程是將人類的思維具象化的過程,是一個提煉總結的過程,而當思維導圖應用在學生的分析記憶領域中時,思維導圖就是一個將具象化思維成果反過來抽象化的過程,是一個根據骨骼填充血肉的回復過程,能夠幫助小學生在理清思路的情況下提高復述、背誦的質量。如下圖所示。
三、結語
在高年級小學語文閱讀教學中,思維導圖這一教學工具的應用價值非常高,能夠幫助小學生有效解決文章閱讀中的生字詞學習問題、文章結構解析問題、主旨和中心思想歸納提煉問題,并最終輔助小學生完成對文章的理解性記憶,能夠有效提高小學生的文章閱讀質量和效率。由此可見,小學語文教師要提高對思維導圖這一教學工具的重視,積極引導和培養(yǎng)小學生繪制思維導圖,使思維導圖成為小學生閱讀學習的常用工具,最大程度上提高小學生的閱讀水平和能力,為小學生的今后發(fā)展奠定閱讀基礎。
參考文獻:
[1]徐敏升.思維導圖在小學高年級語文課堂中的應用[J].語文天地,2018(9).
[2]葉月宏.基于思維導圖的小學語文閱讀教學策略[J].當代教研論叢,2018(1).
(責編? 張? 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