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秀英
摘要:小學語文閱讀教學工作的開展,要注重對中華民族優秀的文化傳統進行繼承及弘揚,從而引導學生對語文知識進行深入的學習及思考,進一步培養學生的語文核心素養。本文在對小學語文閱讀教學問題研究過程中,注重結合統編教材閱讀教學情況,對傳統文化進行有效的應用及滲透,以提升語文課堂教學效果及教學質量,進一步培養學生的語文核心素養。
關鍵詞:統編教材;小學語文;閱讀教學;傳統文化
“喜看稻菽千重浪,遍地英雄下夕煙。”在小學語文教學中,對傳統文化的應用及滲透,是提升小學語文閱讀教學效果的關鍵,也是實現語文文化傳承及創新發展必須把握的關鍵點。結合小學語文統編版教材內容來看,傳統文化元素在語文教學中進行了有效的滲透及融合,把握傳統文化,對語文閱讀教學工作進行創新發展,實現對傳統文化的繼承及發展,是語文教學工作開展必須把握的關鍵點。這一過程中,通過對傳統文化進行滲透及應用,有助于提升小學語文課堂教學效果及教學質量,進一步培養學生的語文核心素養,實現學生全面發展及進步的教學目標。
一、成功由積累,傳統文化滲透之“積”
古語有云:讀書之法,在循序而漸進。對語文知識的學習,要做好積累,通過有效的閱讀積累,才能夠使小學生深入地學習和感知語文知識的內涵,進一步培養小學生的語文核心素養,實現小學生全面發展及進步的教學目標。在開展小學語文閱讀教學過程中,把握統編教材的特點,將傳統文化元素與語文教學進行結合,使學生對意蘊豐富的文章進行探究思考,把握經典篇章的文化內涵,對于弘揚中華民族幾千年的文化精神來說,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同時,在教學中滲透及應用傳統文化,使小學生進行循序漸進的學習,厚積薄發,對于促進小學生的成長及發展來說,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傳統文化在小學語文閱讀教學中的應用,要把握循序漸進的原則,注重積累,使小學生通過閱讀量的積累,有效地培養小學生的閱讀理解能力,進一步提升小學生的語文核心素養,實現小學生全面發展及進步的教學目標。例如,在開展小學統編版教材閱讀教學過程中,結合教材中的傳統文化知識,如《姓氏歌》《人之初》等篇目,教學中注重循序漸進,聯系教材內容做好課外閱讀拓展,由《姓氏歌》和《人之初》聯系《百家姓》和《三字經》經典篇目,拓展學生的學習視野,使學生對中國傳統文化進行學習,以提升小學生的閱讀能力,對語文閱讀內容進行有效豐富,從而循序漸進地培養學生語文閱讀能力和閱讀素養,為學生日后的成長及發展打下堅實基礎。
二、詩書勤乃有,傳統文化滲透之“勤”
“詩書勤乃有,不勤腹空虛。”在小學語文統編版閱讀教學工作開展過程中,要注重引導小學生進行自主閱讀、自主學習,把握傳統文化滲透之“勤”,通過勤勞的學習,積累豐富的語文知識,有效地提升小學生的閱讀能力和學習能力。“一日不書,百事荒廢”“業精于勤荒于嬉”,在小學語文閱讀教學過程中,要讓小學生進行“勤學苦練”,對統編版語文教材中涉及的傳統文化知識進行有效閱讀及學習,以培養學生語文閱讀能力,促進小學生更加全面地發展及進步。如在學習統編版教材一年級《詠鵝》《憫農》《靜夜思》等詩歌時,注重引導學生進行朗讀和背誦,以感受詩歌的韻律美和語言美。同時,在詩歌閱讀教學時,注重向學生推薦《唐詩三百首》等讀物,并引導學生每日進行朗讀和背誦,加深學生對詩歌的學習,對傳統文化進行深入感知,以達到“書讀百遍其義自見”的目標,使小學生更加深入地感受傳統文化之美。同時,在閱讀教學中,教師對傳統文化的把握,要注重立足于小學生的身心發展特點,注重利用多媒體信息技術,如篩選詩歌閱讀視頻,借助形象化、動態化、趣味性的視頻引導學生進行詩歌閱讀和背誦,引導學生勤于閱讀,使小學生在閱讀學習中,對語文傳統文化進行感知及學習,感受傳統文化的魅力,潛移默化中烙上民族文化的印記。
三、所貴唯實踐,傳統文化滲透之“踐”
“生無機巧姿,所貴唯實踐。”在小學統編版語文閱讀教學工作開展過程中,對傳統文化的應用及滲透,要注重引導小學生參與到教學實踐中,對傳統文化進行深入的學習及理解,并對傳統文化進行“踐行”,以加深小學生的傳統文化學習,實現小學語文立德樹人的教學目標。統編版語文教材在編排過程中,注重挑選具有人文性、哲理性和思想性的文章,通過對作品進行分析,強化傳統文化的教育。同時,傳統文化的滲透,要突出實踐性,“紙上得來終覺淺”,單純地閱讀背誦不利于有效記憶,也難以發揮語文教學的“育人”作用,通過有效的教學實踐,對傳統文化進行“躬行”,引導小學生對傳統文化的精神內涵進行深入感知,進一步提升小學語文課堂教學效果及教學質量。在踐行語文傳統文化過程中,教師要充分發揮自身的主導作用,尊重學生的主體地位,使學生對傳統文化的精神內涵進行把握,以提升語文閱讀教學效果及教學質量,進一步培養學生的語文核心素養。
例如在開展語文閱讀教學過程中,注重對文章中傳統文化的精神內涵進行把握,如傳統文化中“孔融讓梨”“孟母三遷”等經典故事,引導小學生向恭讓、謙尊等優秀道德品質學習,培養小學生良好的道德品質。又如在小學語文統編版教材三年級《孔子拜師》這一課教學時,引導學生知道尊師重教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使小學生對傳統文化的內涵進行思考和學習,以強化傳統文化在語文教學中的滲透及應用。
四、結語
“千里稻花應秀色,五更桐葉最佳音。”綜合上述分析來看,在開展小學語文閱讀教學過程中,要注重將傳統文化與語文閱讀教學進行緊密的結合,通過閱讀教學引導,使小學生對傳統文化進行學習及理解,以培養小學生良好的道德品質,實現小學生全面發展及進步的教學目標。這一過程中,要注重把握傳統文化與語文教學的結合點,注重積累創新,使小學生深入感受和理解傳統文化的精神內涵,進一步培養小學生的語文核心素養。
參考文獻:
[1]靳亞嫻.小學語文教學中滲透中華優良傳統文化淺談[J].科技風,2019(26).
[2]朱玉潔,李佳林.中華優秀傳統文化融入小學語文教學的策略[J].新課程研究,2019(22).
[3]季秋菊.語文教學中傳統文化滲透途徑探微[J].小學教學參考,2019(12).
(責編? 侯? 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