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遜
摘 要:在小學語文課堂融入情景教學法,有利于激發學生情感共鳴,提高其語文能力。從語言形式轉換、真實情感融入以及多元形式探索三個角度入手,試圖探討情景教學法在小學語文課堂的應用方案。
關鍵詞:情景教學法;小學語文;教學策略
小學階段是學生夯實語文基礎、建立情感聯系的重要時期,對學生語言能力的培養至關重要。傳統的教學方式已經不能滿足當前學生的發展,因此,教師需要開發課堂,不斷創新,找出適合學生的教學形式。
一、優美語言,打造誦讀氛圍
在小學語文課堂引入情景教學法,能夠營造課堂情感教育氛圍,以趣味化、情感化的方式引導學生參與課堂,寄情于文字,真正體驗到字里行間所傳達的情緒與內容,從而提高文學修養與語文學習興趣。教師可以利用語言創設情景,根據文章所描繪的情景,以抑揚頓挫的語調展示故事情節,吸引學生注意力,調動學生的課堂參與感。語言能夠從停頓、重音、斷句、聲調等多個角度進行改變,可以說是十分多變的,以這些變化表演課文,再加上錄音機、微視頻等營造背景氛圍的教具,語文課堂將會變得輕松愉快而引人入勝,學生也能夠在舒適的氛圍中真正靜下心來感受文字的力量。
以小學語文六年級上冊《橋》為教學案例。《橋》是談歌創作的小小說,講述了一名普通的老共產黨員在洶涌洪水面前沉穩不懼、引導村民疏散的故事,歌頌其無私和英勇獻身的大無畏精神。文章篇幅雖然短小,但字句間盡是真情與敬仰,簡潔生動,震撼人心。教師在教學該篇課文時,可以以飽滿的激情朗讀文章,為學生營造慷慨壯烈的氛圍,使其置身其中。借助語言打造誦讀氛圍即借助情景教學法在課堂營造氛圍,試圖激發學生的情感,帶動其參與課堂,并置身其中,共同體會每一字、每句背后的力量。同時,教師還可以根據文章內容搭配音效,以打造更加真實的情景。如“黎明的時候,雨突然大了。像潑。像倒。”描述了暴雨來臨時摧枯拉朽的形勢,教師可以播放傾盆大雨的音效,并配以電閃雷鳴的聲音,必要時可以搭配嘈雜人聲。在風聲、雨聲、雷聲與人聲交織下,課文的情景得以再現,學生也能夠體會到文章開篇所營造的緊急態勢與壓迫感。
通過語言的變化誦讀課文,再搭配音效,語文課堂能夠得到拓展,學生的情緒也相應地起伏。以此方式進行情景創設有利于增強學生的感悟力,調動起情感變化,使學生在氛圍內接受課文教學。
二、融情入景,寄托情感教育
情景創設的最大優勢便是引發情感共鳴。在小學語文課堂中,教師需要引導學生對課文有整體感知,帶領學生在知識教育的同時進行情感教育。因此,“融情于景”,即在所創設的情景中融入感情,是小學語文課堂應用情景教學法必須關注的。教師可以從生活出發,將課堂回歸生活,以學生最熟悉的情景激發其真實的情感反應。生活中處處是語文,語文教學更是源于生活,高于生活。結合生活實際打造情景,能夠幫助學生更加了解課本內容,體驗生活,熱愛語文與生活。
以小學語文四年級下冊《桂林山水》為教學案例。《桂林山水》以游記的形式展示了美麗的桂林景色,從漓江乘舟的視角觀察兩岸青山,作者折服于美麗的大自然,更是表達其對此處山水的喜愛之情。對于學生而言,桂林山水或許是較為遙遠的旅游景點,在參觀之前很難同作者產生情感共鳴。因此,教師需要創設一定的生活情景來引導學生與作者一起游覽山水風情,體驗“舟行碧波上,人在畫中游”的美妙。首先,教師可以播放桂林山水的旅游宣傳片,并邀請學生模擬游覽視角,遠程體驗一次山水奇景;隨后,教師邀請幾名學生上臺來根據所播放的畫面與音樂進行即興導游講解。在講解過程中,學生能夠代入參觀者的角色,同時又能同其他人分享見聞,更容易在班級范圍內引起情感共鳴;最后,教師可以引導學生回憶自己的一次出游經歷,講述自己所喜愛的山水風景。
將自我代入情景是高效的融情于景的方式,學生能夠借助自己的生活經驗感受文章所描述的情景,并體驗作者當時的心情。基于情感共鳴所創設的情景能夠最大限度地提升學生的課堂參與感,幫助其更深入地了解課文。
三、多元風格,轉變授課方式
傳統的授課方式往往以教授為主,教師作為主要的輸出角色,把控整個課堂的節奏,學生很容易失去興趣。全新教學大綱要求教師將課堂的主體地位歸還學生,體現其主體作用,因此增加課堂互動,打造多元化課堂,十分必要。在采用情景教學法時,教師可以利用新科技和新資源,借助多媒體技術塑造更多元的課堂形式,凸顯學生的主體地位。
以小學語文三年級上冊《玩出了名堂》為教學案例。《玩出了名堂》講述了科學家列文虎克在玩鏡子的過程中發明了顯微鏡的故事,語言平實,富有哲思,有利于開發學生的智力,幫助其發展新的思考方式。在準備這節課時,教師可以準備“小小發明家”的情景環節,即邀請學生扮演愛“玩”的列文虎克,準備不同類型的鏡片,包括平鏡、凸鏡、凹鏡等,學生依次體驗鏡片視角,最終發現能夠將物品放大的鏡片。在參與游戲的過程中,學生能夠體會到列文虎克“玩”的快樂,進一步體會當人們專心從事自己所喜愛的事業時的心情,以及將熱愛轉化為成就的成功感。在情景模擬的過程中,教師也可借助多媒體播放多位“玩出名堂”的人物事跡短片,告訴學生專注于自己所喜愛的事業的重要性以及獲得感。
利用道具、多媒體等形式能夠打造更加多姿多彩的課堂,有利于提高學生對語文課堂的興趣,使學生發現語文課堂的多樣性和趣味性,從而更加熱愛語文學習,語文素養也隨之提高,為未來發展奠定基礎。
語文教學不應當停留在課文表層,還應開發更多環節和內容。借助情景教學法,學生能夠深入課本,體會作者真實的情感,并形成自我獨到見解。教師可以通過語言形式的轉變、情感教育的開展以及課堂風格的轉變等方式來創設課堂情景,充分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幫助學生建立語文學習的信心,培養其獨立思考的能力。
參考文獻:
[1]魏臨燕.淺談小學語文教學存在的問題與對策[J].科技資訊,2020,18(13):140-141.
[2]薛祥榮.情景教學法在小學語文教學中的應用探析[J].課程教育研究,2020(18):65.
[3]曹萍芳.情景教學在小學語文課堂中的應用[J].科技資訊,2020,18(11):134-135.
編輯 陳鮮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