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立軍
摘 要:通過各類學科的長期教學來看,學生對學習產(chǎn)生學習興趣后,學習的主動性會大大提升,學習效率也會隨之提升。在高中歷史教學中,教師要變革傳統(tǒng)的教學理念創(chuàng)新課堂教學模式,帶動學生的學習熱情,培養(yǎng)學生主動探究和學習的良好習慣。高中歷史教師要圍繞學生的心理特點,設置符合學生興趣的教學環(huán)節(jié),從而調動學生學習積極性,營造和諧輕松的課堂氛圍,提升課堂互動率,讓課堂教學更加高效。
關鍵詞:高中歷史;學習興趣;培養(yǎng)策略
新課程教學改革制度提出現(xiàn)代教學要注重學生的主體地位,在教授學生專業(yè)知識的同時還要培養(yǎng)學生的創(chuàng)新能力和自主學習習慣。歷史是一門記載和解釋人類活動進程的人文學科,歷史和人類的生活息息相關,教師要讓學生認識到學習歷史對自身發(fā)展的積極意義,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通過創(chuàng)建多種教學模式豐富課堂教學內(nèi)容,激發(fā)學生的求知欲,讓學生真正了解歷史知識,培養(yǎng)學生的個人情感和正確的價值觀,提高學生的文學素養(yǎng)。
一、目前高中歷史教學中存在的問題
(一)學生對歷史的認識較為片面
現(xiàn)代科學技術發(fā)展迅速,信息技術的發(fā)展為人們的現(xiàn)代生活提供了便利,學生通過手機、ipad等電子設備可以隨時隨地學習歷史知識,通過電視節(jié)目及新聞的推送學生也可以學習相關的知識,豐富的移動設備和網(wǎng)絡資源為學生提供了便捷的學習條件,但是電視節(jié)目為了提升收視率、新聞提升點擊率等因素,會對相關的歷史知識進行一定的藝術加工,因此人們接收到的信息可能不夠完整,而且學生容易被一些其他無用的甚至有害的信息影響,對真實的歷史認知產(chǎn)生偏差,可能會導致學生無法構建完整的知識體系。
(二)不注重知識的理解,靠死記硬背
“學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則殆。”在學習歷史的過程中,學生要注重理解,將所學的基礎知識進行內(nèi)化,加強對知識的理解。由于應試教育的影響,現(xiàn)代學校和學生對考試成績過分關注,學生學習歷史僅僅為了應付考試,在學習相關的知識時采用的學習方式往往是死記硬背,學生并沒有對所學習的內(nèi)容產(chǎn)生學習興趣,學習的過程枯燥乏味,學生沒有學習主動性。歷史是高考科目之一,教師往往過分關注學生的考試成績,在課堂上單向灌輸歷史知識,學生和教師在課堂上缺少有效溝通,教師沒有以學生為中心開展教學,學生在課堂上處于被動地位,學習積極性較低,教師的教學理念與現(xiàn)代教學制度不相適應,課堂的教學效率較低。
二、在高中歷史教學中培養(yǎng)學生歷史學習興趣的有效策略
(一)創(chuàng)設學習情境,激發(fā)學習興趣
在高中歷史課堂上,教師可以創(chuàng)設學習情境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學生天性活潑好動,在課堂上不容易集中注意力,創(chuàng)設學習情境可以吸引學生的注意力,提升課堂參與度。在課前教師可以設計課堂提問或者課前故事將學生代入課堂教學環(huán)節(jié),教師要將歷史故事和課堂教學內(nèi)容有效結合起來,例如:在學習鴉片戰(zhàn)爭這個知識點的時候,教師可以向學生提問:“同學們知道我們國家是什么時候淪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的嗎?在西方列強的壓迫下,我國簽訂的第一個不平等條約是什么呢?這個條約給當時的國家?guī)砹嗽鯓拥挠绊懀俊蓖ㄟ^課前提問學生會對教師所說的內(nèi)容引起興趣,然后教師便可以進入課堂教學,教師要讓學生加深對歷史的印象,讓學生銘記歷史。
(二)拉近師生距離,建立良好的師生關系
在學生的傳統(tǒng)印象中,教師是嚴肅的形象,學生和教師有一種無形的距離感,學生覺得教師是觸不可及的,甚至有部分學生對教師有恐懼心理,羞于和教師溝通。教師要改變學生腦海中的這種印象,營造平等、和諧的課堂氛圍,學生和教師在課堂上深入溝通,教師可以及時了解學生的學習動態(tài),方便及時調整教學計劃;拉近教師和學生之間的距離,消除學生對教師的心理障礙,學生會更愿意和教師溝通,教師要建立良好的師生關系,讓課堂教學變得更加高效。
(三)拓展課堂教學,開展課外實踐活動
中華文化博大精深,在上下五千年的歷史長河中發(fā)生過很多意義非凡的故事,歷史知識浩如煙海,但是課本能收容的知識是有限的,很多知識學生從課本上是無法學到的。在高中歷史課堂上教師需要轉變傳統(tǒng)的教學模式,通過多種方式引導學生學習知識,讓學生加深對所學知識的印象。知識的學習不局限于課堂,教師可以帶領學生走出校園,如去當?shù)氐牟┪镳^,博物館里的文物記載著歷史,在實際觀賞中教師及時講解,學生遇到自己感興趣的文物或相關的知識時便會主動探究,學生主動學生的效率遠遠大于被動學習。在課堂上教師還可以組織趣味知識競賽,在比賽的過程中學生可以相互學習和提升,提升課堂教學質量。
三、結語
在高中歷史教學中,教師要注重培養(yǎng)學生的學習興趣,在教學中創(chuàng)設多種教學模式,營造輕松和諧的教學氛圍,鼓勵學生積極參與課外實踐活動,讓學生通過多種途徑了解真實的歷史,讓學生銘記歷史、吸取教訓,培養(yǎng)學生高尚的情操,提升內(nèi)在的文學修養(yǎng)。
參考文獻:
[1]靳艷霞.初中歷史教學中學生學習興趣的培養(yǎng)[J].甘肅教育,2019(9).
[2]王楓.中學生歷史學習興趣的培養(yǎng)策略研究[D].新鄉(xiāng):河南師范大學,2014.
編輯 李琴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