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海
摘 要:良好的寫作能力是學生語文綜合素養的直接體現,也是提高學生語文學習的有效途徑。小學階段,學生的邏輯思維能力發展還不夠完善,在寫作上還難以進行復雜的結構設置。而語言描寫能力則隨著學生知識積累的不斷豐富會不斷提高。因此,在原有的文本基礎上,提高學生自由描寫的能力,讓學生通過對原文的改寫、續寫、擴寫等改變式寫作,創作出屬于自己的作文,這能夠激發學生的寫作興趣,提高寫作能力。
關鍵詞:改編式;寫作;方法
目前的小學作文寫作,主要由教師制定寫作題目,提示寫作方法,學生對寫作缺乏自己的認識,無法將自己的所思所想自由地表述出來,造成寫作興趣不足、寫作能力低下。而小學教材中有大量有趣的故事和優美的詩詞,采用改編式作文的方式,讓學生在這些作品的基礎上進行再次創作,一方面能夠加深學生對課文的理解,另一方面能夠讓學生在寫作中提高自己的興趣,提高寫作能力。下面,筆者就談一談改編式寫作的實施方法。
一、以詩寫事,雕琢語言
語言的優美是作文的重要標準,能夠讓學生將自己的語言積累充分發揮出來。很多古詩詞運用典雅的字句描繪出或壯麗或凄美的場景,能夠帶給學生豐富的情景感受。所以,教師可以讓學生運用自己的語言對這些古詩詞進行擴寫,將其中的場景描繪成散文詩一般的文章,使自己的寫作語言具有十足的美感。
例如,在學習王翰的《涼州詞》時,教師可以讓學生將這首詩中的場面用自己的語言進行擴寫,形成一篇優美凄涼的小文章。學生能夠根據“葡萄美酒夜光杯,欲飲琵琶馬上催”一句,用甜美香醇來形容葡萄酒、用光彩熠熠來形容酒杯,用宛轉悠揚來形容琵琶曲。對“醉臥沙場君莫笑,古來征戰幾人回?”學生可以想象詩人剛剛在歡樂的宴會中豪情暢飲,突然淚流滿面,想起馬上要出征的事。學生進而可以用大漠雄渾、天高云淡等詞語描寫涼州戰場上惡劣荒涼的自然環境,同時可以用戰鼓齊鳴、千軍萬馬、左右沖突等詞語寫戰爭場面。通過這樣的描寫,學生就能將自己積累的詞語大量運用到作文中,感受語言運用的樂趣。
二、抓住主題進行續寫
主題是寫作的核心。在平時的寫作中,學生都是先確立主題后進行作文,但由于學生謀篇布局能力有限,很難用自己的語言完美地表現主題。而采用抓住主題進行續寫的方式,學生可以嘗試在既定主題的前提下進一步表現主題的寫作方式,從而逐漸提高用寫作凸顯主題的能力。
例如,在學習《將相和》時,教師可以引導學生在原文主題的基礎上進行續寫,鍛煉表現主題的能力。學生通過廉頗最開始對藺相如很是不滿到最終負荊請罪的結局能夠知道文章的主題可以是寬容,也可以是勇于承認錯誤。因此學生可以繼續編寫有關廉頗和藺相如相互體諒的故事。學生可以寫趙王讓廉頗攻打某個國家,而藺相如卻阻止廉頗發動戰爭,廉頗以為藺相如是要阻止自己建功立業,怕自己的功勞超過他。而藺相如卻認為趙國應當休養生息,讓人民安居樂業,不能為了國家開疆拓土而勞民傷財。最終廉頗想明白了這個道理,對藺相如的見識很是敬佩。通過這樣的續寫,學生就能夠學會用特定的事例來表現主題,讓作文的中心更加突出。
三、另類人物,嘗試改寫
人物形象的塑造是寫作的重要方面,在寫作的過程中,學生經常只能用一些形容詞來單調地對人物的性格進行描述,而沒有學會用多種事例來表現人物的多種方面。這樣就會造成人物塑造過于刻板與單薄。因此,教師可以讓學生在理解原文人物形象的基礎上采用新的事例來表現不同的人物形象的復雜性,提高作文內涵的豐富性。
例如,在學習《落花生》時,教師可以讓學生用其他的事例來塑造文中父親另一方面的特點。學生通過父親所說的“花生的好處很多,有一樣最可貴:它的果實埋在地里,不像桃子、石榴、蘋果那樣,把鮮紅嫩綠的果實高高地掛在枝頭上,使人一見就生愛慕之心……”通過這段話知道父親是一個質樸無華、無私奉獻的人。教師可以讓學生以類似的方式用其他的事物體現父親性格中的其他方面。比如教師可以以燭光為素材讓學生塑造父親的形象。學生可以寫父親對燭光很是稱贊,認為它能夠燃燒自己照亮別人,就像教書育人的教師,從而表現出父親對教育的重視。通過這樣的方式,學生就能學會從多角度表現人物及塑造生動豐富的人物形象。
綜上所述,改變式作文是立足小學生寫作現狀的有效的寫作方法,能夠讓學生將寫作當作自己自由發揮的創造性學習活動,提高學生的寫作能力。教師可以讓學生運用自己的語言對這些古詩詞進行擴寫,將其中的場景描繪成散文詩一般的文章,使自己的寫作語言具有十足的美感;教師可以讓學生嘗試在既定主題的前提下進一步表現主題的寫作方式,從而逐漸提高用寫作凸顯主題的能力;教師可以讓學生在理解原文人物形象的基礎上采用新的事例來表現不同的人物形象的復雜性,提高作文內涵的豐富性。
參考文獻:
[1]汪君怡.小學語文中高年級作文“說寫仿寫改寫三結合”訓練方法探究[D].北京:中央民族大學,2019.
[2]王雪珂.小學語文作文教學仿寫訓練探析[J].才智,2019(6).
編輯 李琴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