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在每個學科中,核心素養都是必不可少的組成部分,能夠在社會生活中體現學科的價值,而化學學科就是在社會生活中發展而來的一門學科。教師要注重培養學生的化學學科核心素養,引導學生利用已經學到的科學知識去分析和解決問題。而初中階段是學生形成化學學科核心素養的關鍵階段,所以化學教師在教學中要加強培養學生核心素養,這已經成為新課程改革的新要求。本文將基于初中化學學科核心素養的生活化問題教學策略進行簡要探討。
關鍵詞:初中化學;教學策略;生活化問題
中圖分類號:G427? ? ? ? ? ? ? ? ? ? ? ?文獻標識碼:A? ? ? ? ? ? ? ? ? ?文章編號:2095-624X(2020)08-0031-02
引 言
利用生活化問題來進行化學學科教學,能夠提高學生化學學科的核心素養,讓學生形成較為科學的化學思維,讓學生在學習化學知識時不斷提高知識應用能力[1]。當學生能夠掌握所學化學知識時,就會認識到這些知識的價值,從而將更多心思投入到學習化學中。總而言之,將化學知識融入生活中,不僅能夠培養學生利用知識解決生活中遇到的問題的習慣,而且能夠為學生營造較為輕松的學習氛圍,讓學生感受化學與生活的具體聯系,而不是僅僅將化學學習當作獲取知識的過程。
一、打破傳統課堂的弊端
在初中化學核心素養的教學過程中融入生活化問題教學,就是要讓學生將已經掌握的化學知識與生活經驗相聯系。教師應結合生活當中的各種現象精心設計教學環節,引導學生利用合作的方式解決問題,從而提高學生的化學核心素養。而這種方式打破了傳統課堂教學的弊端。傳統的化學課堂主要是以教師講授知識為主,學生只能被動地接受知識,所以他們掌握的知識只能停留在意識的層面,不會和生活產生聯系,也不能解決生活中遇到的問題。所以當學生掌握了化學知識后,他們沒有意識到要將這些知識運用到生活當中。因此,教師應該引導學生帶著問題去學習,讓學生在學習中掌握主動權。這樣,學生才能在各種各樣的探究活動中獲得知識和技能,培養情感體驗,加深對化學知識的理解;才能運用已經掌握的知識去解決實際生活中遇到的問題,感受學習化學的樂趣。
比如,在教學人教版九年級第一單元“走進化學世界”時,學生對化學的知識理解得還不是很透徹,所以教師可以借助生活中比較常見的現象來引出化學教學。教師將生活元素融入課堂教學中,能夠使學生更加積極主動地進行學習,從而提高課堂的學習效率。
二、營造輕松愉快的學習環境
在實際教學過程當中,教師應從學生熟悉的生活出發創設對應的問題情境,更好地導入學生所要學習的知識,讓學生感受這些化學知識在日常生活中的重要意義和價值,從而激發學生的探究熱情。在實際教學過程中,教師可以為學生提供一些事實依據,將化學知識教學與實際生活緊密地聯系起來,這樣學生就會有更加真切的感受,而不是僅僅停留在書本層面。通過這種方式能夠讓學生更好地將所學知識進一步內化,使其不再是一種抽象的記憶。在實際的化學教學過程中,有一些概念比較難以理解,所以教師應該提出一些問題來引導學生,讓他們將這種思想轉移到即將學習的化學知識上來,為這些化學概念提供依據和支持。因此,在課堂的講解過程中融入生活化問題是非常有效的教學手段。
比如,在學習“物質構成的奧秘”這一單元時,教師可以用生活當中常見的物質,如讓學生說說水是由什么物質組成的。通過引導,學生敢于思考,敢于創新,從而培養自身的創新能力。除此之外,教師還可以利用真實環境來進行問題引導,將所有題目回歸到生活當中,讓學生能夠更好地學習,這就意味著教師在設計習題的過程中要多花些精力,讓這些習題更具有挑戰性和趣味性。
三、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
在化學教學過程中,教師有意識地培養學生的興趣非常重要。通過這一環節,教師能明確地認知學生的興趣是什么,因為這會對他們后續學習的有效性產生非常直接的影響。教師應該利用生活化的問題來組織化學教學,將更多生活化元素引入課堂教學中,讓學生對所學化學知識與生活之間的聯系形成直觀的認識,這樣才能夠讓學生更加主動地投入學習。與此同時,借助生活化的問題,還能夠讓學生透過化學現象看到本質,使他們探究各種化學物質的變化。當他們能夠感受到化學探究活動帶來的學習喜悅后,他們就會產生獲取更多化學知識的動力。在這種氛圍之下,學生學習會更加積極主動,教師的教學也會更加順利。
比如,在學習“燃料及其利用”這一單元時,教師可以引導學生了解燃料有哪些種類以及其中的主要元素,這些比較抽象的化學知識和人們的日常生活是有著密切聯系的。因為使用不同的燃料,實驗產生的現象也是不一樣的。教師要通過這些現象引導學生展開思考,這樣學生才會更好地學習化學知識,了解生活。當教師給學生展示溫室氣體主要來源于燃料排放時,可能很多學生會感到驚訝。這樣的生活信息讓學生在認知上產生沖突,能夠調動他們學習化學知識的積極性,從而提高課堂教學效率。
四、提高解決問題的能力
利用化學知識來解決生活實際問題,是學生化學學科核心素養的重要組成部分,因此在化學教學過程中,教師應該讓學生清晰地認識到化學知識與生產生活之間的聯系,并通過引導讓學生有意識地使用化學知識來解決生活中的問題。畢竟化學教學的最終目的是提高學生的化學水平,讓其利用化學知識解決問題。在實際教學過程中,教師不僅要激發學生學習化學的興趣,而且要引導學生了解生活中的各種化學物品,這樣學生會對所學化學知識形成更加深刻的理解。學生在日常生活當中接觸到類似的藥品、化妝品和食品,都會聯想到化學知識。引入生活化問題,讓學生換角度看待化學,能夠讓其學習思維煥然一新。
比如,在教學“化學與生活”這一章節時,教師可以讓學生了解食品添加劑的種類以及其具體作用,讓學生對這些化學添加劑形成比較深刻的認知,從而讓他們樹立食用綠色食品的意識。與此同時,在教學活動中,教師還要引導學生思考化學和生活之間的聯系,如自己在日常生活當中吃到的食物含有哪些食品添加劑,從而進一步讓他們在學習過程當中解決一些關于健康的問題,引導他們選擇那些對身體有益的食物,學會辨別食品標簽,遠離對身體有害的食品添加劑。
結 語
通過分析可以知道,要想培養學生的化學學科核心素養,教師就要關注生活中的問題的價值,利用生活化的問題來引導學生觀察生活,促進他們學習化學,提高他們利用化學知識解決生活問題的能力,進而提高他們的社會責任感。
[參考文獻]
聶振軍.基于學科核心素養的初中化學實驗教學策略的優化[J].課程教育研究,2019(47):166.
作者簡介:薛玉華(1980.10—),男,江蘇鹽城人,本科學歷,中學一級教師,研究方向:初中化學教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