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燁
摘? 要:在音樂教育專業中,聲樂教學主要通過聲樂演唱來表現,具有規律性和實用性。但是面對現今社會對聲樂素養的要求,目前本專業的聲樂教學在理論和教學方式方面都相對陳舊。本文通過對高校聲樂教學現狀的分析,對音樂教育專業聲樂教學上提供改革建議。
關鍵詞:高校;音樂教育;聲樂教學
一、高校音樂教育專業聲樂教學現狀
長期教學實踐表明,目前音樂教育專業聲樂課存在教學方式陳舊、教學效率低下和學生接受程度低等問題,導致學生難以提高聲樂技能,甚至某些學生難以完成基本聲樂教學內容。如此境況下,在實際社會工作中,音樂教育專業學生表現為只會唱不會教的情況,或者照搬模仿的局面。這種教學模式導致中小學生聲樂啟蒙機會低,形成惡性循環的現象。
(一)教師教學的方式問題
為使學生審美水平提高,教師的教學方式極其重要。首先,在我國現實的高校音樂教學中,因高校聲樂教師不具備創新教學意識,使得教師總是使用單一陳舊的教學方式教學,導致音樂專業學生難以對課程產生興趣。其次,聲樂教師并未重視學生個體差異,因而使用單一教學方式,難以給予學生針對性的聲樂教學方法。另外,部分聲樂教師設置的課堂形式是以自身為主體,沿用傳統方式,單方面向學生灌輸相關聲樂知識和技巧,與學生并未互動和交流。學生一直處于被動接受的情況,容易讓學生處于枯燥學習的狀態,導致聲樂教學質量和效率低下。
(二)學生接受度低
首先,因近年來高校不斷擴招生源,使得高校門檻降低,導致音樂教育專業的學生基本素質不高,所以學生接受能力較低。另外,我國音樂教育史發展較短,教育經驗欠缺,音樂教育不具備優質教材;再加上國家并未制定統一的教學大綱和標準,各高校都是自定教學大綱,多數高校的教材內容難度較高,導致學生難以消化和理解教學內容。
(三)重視程度低
首先對教師而言,教師均更加注重聲樂表演專業學生的演唱技能培養,而對音樂教育專業學生的專業性期待不高。對于音樂教育專業的學生,教師更注重學生綜合能力的培養,對于他們的聲樂演唱技巧并不那么重視。其次對于學生來說,他們對音樂教育專業認知度不高,僅認為順利畢業即可成為一名音樂教師,并未考慮長遠的發展。導致該專業部分學生忽略了聲樂專業課程學習的重要性,甚至有“混日子”的現象,學習只為及格拿到學分,更別說溝通和教學等能力的培養。
二、高校音樂教育專業聲樂教學改革
(一)豐富教學方式
聲樂教師應根據學生學習水平的差異性,通過不同教學方式的使用進而提升教學質量。首先,對于學習水平不同的學生,聲樂教師可使用層次教學法,將學生分成不同層次的小組,進而單獨講授聲樂技巧和理論知識。其次,教師可以將現代教育技術引入聲樂教學,讓教學更加簡單。如在聲樂教學中,教師可以通過錄像和錄音等多媒體設備,進行示范性教學方式,讓學生可以直觀地學習,讓學生在自己和觀眾兩個層面審視自己的學習水平;在聲樂欣賞教學中,教師可以通過網絡工具的使用,搜羅世界歌劇、音樂會等,讓學生在欣賞名作的同時,使用多媒體工具對比聲樂,直觀感受聲樂之間的不同;在歌曲處理課中,通過多媒體技術處理歌曲,讓同學們直觀體會歌曲處理后的特點和唱法,讓學生學習興趣濃厚;在聲樂理論課中,使用多媒體進行教學,在課件上展示人體胸部和頭部圖,讓學生直觀了解各部分器官,在聲樂練習時感受各器官的變化,充分了解發聲原理,提高學習效率。
(二)提高學習效率
首先,教師可以改變教育方式,對音樂教育專業的教材進行改善,篩選一些適合不同學生程度的教材,讓學生更容易接受,提高學生的學習效率。其次,教師可以嘗試愉快教學,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德國教育家赫爾巴特認為,興趣是優良教學的主要手段,當學生可以津津有味地學習聲樂課時,就可以快速掌握和鞏固所學知識。而且,興趣是學生主動學習的基礎,在興趣基礎上展開的學習,效率極高。
(三)提高重視度
首先,教師應全面認識音樂教育專業,給予音樂教育專業學生更多期待,重視學生綜合能力的培養。教師在授課過程中,應在思想上充分認識到學生“音樂教師”的角色,不僅要重視演唱的部分,也要加強教學能力的教導。例如,教師在聲樂讓學生感受美聲唱法時,部分學生對其無感,這時教師可以播放一些美聲唱法的名家片段,如鄭詠、迪里拜爾等名家,讓學生充分體會到美聲唱法的魅力。其次,通過開展社會實踐指導課程,讓學生充分認識到音樂教育專業在社會中的就業形勢,認識到應掌握哪些技能和能力以應對社會工作,進而更加重視高校的聲樂課程學習,不斷提升自身的綜合能力,以應對社會的變化發展。
三、結束語
綜上所述,高校音樂聲樂教育專業,在改革和創新的開展中存在眾多實際問題。學校和教師應認清現階段聲樂教育中存在的問題,并給予針對性方案。對此,教師應順應社會的發展要求,積極引進現代化技術等手段豐富教學方式。通過理論結合實際等方法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和學習效率,培養學生的綜合素養,進而和社會需求接軌,為21世紀培養出新型音樂教育人才,為社會服務。
參考文獻:
[1]王瑜君.?高校音樂教育專業聲樂課教學改革的研究[J]. 藝術評鑒.2018(14).
[2]白云.協同創新視角下高校音教專業教學改革研究[J]. 當代音樂.2017(06).
[3]白華.音樂教育專業聲樂課程教學改革[J].大舞臺.201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