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懷寶
摘 要:道德與法治是小學的基礎科目之一,教師在教學道德與法治的課程內容時,為了有效提升課堂教學質量,有必要采用創新的方式,將網絡技術與道德與法治課程教學內容相結合,創新教學方式。主要從理論層面就網絡時代小學道德與法治課程教學的現狀和措施詳細探究,希望能為實現教學目標起到積極作用。
關鍵詞:道德與法治;網絡時代;教學現狀
新時代,教師在道德與法治課程教學中,為了提高課堂質量,必須轉變教學觀念,將網絡技術加以創新應用,豐富學生學習的內容。網絡化技術和道德與法治課程有機結合,是時代發展的要求,也是激發學生學習動力的保障。只有發揮網絡技術優勢,才能實現高效化教學目標。面對新的課程改革發展形勢,教師只有轉變教學觀念以及教學方式,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才有助于提高課堂教學質量。
一、網絡時代小學道德與法治課程教學的現狀
在小學道德與法治教學中,教學方式比較單調,造成學生的學習興趣低下,教師沒有和新課改教學要求緊密結合,很少運用創新的模式開展教學活動,造成學生學習效率低下[1]。新課改對小學道德與法治教學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教師的傳統教學方式必然會影響學生在課堂中的表現,不利于學生綜合素養的提升。
二、網絡時代小學道德與法治課程教學的措施
網絡時代背景下,教師在開展道德與法治課程教學活動時,科學運用網絡信息技術,才有助于提升課堂教學質量,以下幾點措施可供參考。
1.應用網絡創設學習情境
教師在道德與法治課程教學中,要從學生的角度進行考慮,對課程中的內容要采用趣味性的方式進行設計,調動學生學習的興趣[2]。教師要應用網絡技術為學生收集豐富的學習素材,如視頻資源以及圖片資源等,用多樣化的方式調動學生視聽感官,提高道德與法治課程知識教學的趣味性,提升課堂教學的質量。
如在教學“開開心心上學去”一課時,為了讓學生在上學途中遵守交通規則,教師可通過網絡技術為學生搜集相關交通事故的視頻資料,讓學生在觀看視頻的過程中認識到遵守交通規則的重要性。通過豐富的網絡資源,讓學生在學習中有明確的方向,這對提升課程教學質量有積極作用。
2.應用網絡幫助學生理解知識
教師在道德與法治課程教學中要培養學生的理解能力,結合實際課程教學內容積極優化,發揮網絡技術的應用優勢,將學生學習過程中存在的難點問題直觀化呈現,這對提升學生學習素養有積極作用。教師在網絡技術的應用下能夠為學生呈現多樣化的知識內容,促進學生更好地理解道德與法治知識,在這一基礎上進行優化設計,才能真正為學生可持續學習能力提升打下堅實基礎[3]。
例如,在教學“讀懂彼此的心”一課時,為了提升學生的學習能力以及理解能力,教師可將網絡技術作為提升學生學習質量的有效手段,讓學生能夠在學習中了解自己在成長中心理以及生理方面的變化,通過家人不同的愛的方式體會其中的愛意。教師可通過運用網絡技術,為學生播放相應的故事短片,讓學生了解成長中的小學生和家人之間的關系,故事短片當中呈現了學生真實的生活、學習以及家人和孩子間的矛盾及化解矛盾的過程,這對學生理解父母的愛有著積極作用,有助于促進學生成長。
3.應用網絡提高學生的核心素養
在道德與法治課程教學中,為了提升學生的綜合學習能力以及核心素養,教師在教學中需要科學運用網絡技術,將教學內容與網絡技術有機結合,針對教學內容優化設計,針對學生核心素養培養設計相應的教學方案,促進學生學習探究能力提升[4]。教師只有在道德與法治課程教學中及時轉變教學觀念和方向,以學生為中心積極優化教學過程,才能真正為實現既定教學目標打下基礎。
綜上而言,網絡時代革新了很多課程教學模式,也為課程教學提供了很多便利,這是傳統教學模式所無法比擬的。小學道德與法治課程是小學階段的重要課程之一,承載著小學生道德與法治啟蒙的義務。在教學中,很多教師片面地認為,這門課是副科,可有可無,對課程的重要性認識不足,教學方式單一,難以調動學生的學習興趣和積極性。在網絡時代背景下,我們只有充分認識網絡帶給教學的便利,才能在教學中充分運用網絡技術,將教學內容與網絡技術有機融合,采用多樣化的教學方式,才能調動學生對課程知識的學習興趣和動力,才能為學生可持續學習起到積極作用。
參考文獻:
[1]曾志偉.基于學生核心素養的小學《道德與法治》課程教學實踐探索[J].華夏教師,2020(16):18-20.
[2]劉常亮.小學《道德與法治》課程教學中存在的問題及對策[J].華夏教師,2020(15):50-51.
[3]蔡意治.情境體驗式教學在小學《道德與法治》課程中的應用[J].華夏教師,2020(14):36-37.
[4]莊培芳.核心素養導向下小學《道德與法治》課程的生活化教學[J].西部素質教育,2020,6(7):55-56.
編輯 李琴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