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本勝
【摘? 要】在初中語文教學過程中,寫作教學一直是教師教學的重點和難點,學生在寫作過程中存在過多復雜的問題,寫作興趣很低,對待寫作訓練都是消極懈怠的態度,寫出的文章自然也質量不高。基于這種現狀,一些語文教育者探尋出了微寫作這樣的教學模式,使學生對寫作有了積極性。本文從深入分析學情,微化教學目標;豐富教學手段,強化過程指導;注重教學評價,促進有效評改三個方面,談談初中語文中的微型寫作教學實踐策略。
【關鍵詞】微寫作;寫作教學;教學策略
寫作一直是初中語文教學的重要組成部分,微寫作的出現是語文教學緊跟時代發展的產物,為寫作教學提供了新的教學形式。微寫作的主要特點是篇幅相對于長作文而言比較短小,結構更加緊湊,內容也比較集中,這種教學模式更加靈活,便于實施操作,也有利于教師及時進行教學反饋,與傳統的寫作教學相互補充,共同促進學生寫作能力的有效提升。
一、深入分析學情,微化教學目標
微寫作是對傳統的寫作教學的一種補充和完善,它將學生放在課堂教學的主體地位,在整個教學過程中重點關注學生的寫作現狀、寫作水平、學習需求、寫作困境等,并在此基礎之上,結合學生的學習特點和認知特點,制定微寫作的教學目標,明確教學內容,確保教學效果。學情主要指學生的學習狀態,如學習習慣、興趣、方法等,在制定微寫作目標時,學情是重要的參考依據,掌握了學情,就能明確學生的學習需求,進而確立更恰當的教學目標,引導教學更好地進行。
例如,在進行一篇命題記敘文:《我終于明白你對我的愛》的寫作訓練時,學生在寫作過程中存在審題不清、立意不準、內容不夠吸引人、寫作角度單一、情節過于簡單、缺乏可讀性等多種問題,針對學情,教師可以根據學生寫作及教師教學的具體情況選擇關鍵學情設置微型教學目標。在這篇寫作訓練中,如果無法準確審題立意,那么內容多么感人,多么豐富,都不能寫出高質量的作文,因此教師可以將“如何審題立意”抽離出來作為教學目標,讓本堂微寫作課堂更具有針對性。
二、豐富教學手段,強化過程指導
傳統寫作教學已經讓學生產生厭煩心理,因此豐富教學手段是教師應該重視的問題。教學手段的豐富有多種方法,教師可以通過設置相關的學習情境來吸引學生的注意力,設置多樣的幫扶支架促進學生學習的積極主動性,開展寫作教學活動培養學生的寫作思維,打開學生的寫作思路。教師可以結合現實情境組織學生進行微寫作訓練,如中秋節組織學生練習與傳統文化主題相關的寫作,國慶節組織學生練習與愛國主題相關的微寫作訓練,讓學生結合現實情境寫出更符合心境的作文,同時也能豐富學生的寫作經驗,提升學生的寫作技能。
例如,在進行一堂以“讓我印象最深刻的人”為主題的寫作時,很多學生一時無法決定寫作對象,也不知如何寫起,這時教師可以組織學生進行一個小活動,活動內容是邀請學生每人拿出一張紙,在紙上寫下令我印象最深刻的5個人,可以是親人,可以是朋友,也可以是老師同學等。寫完后教師請學生劃去一個人,在剩下的4個人中再劃去一個,直到最后紙上只剩下一個人。在這一情境活動中,學生每選擇劃去一個人,內心都會涌現出很多情感,直到最后有一種不吐不快的心境,再進行寫作就會更加順暢,寫出的作文也會更加豐富感人。
三、注重教學評價,促進有效評改
寫作教學評價對于指導學生針對性地提升寫作能力至關重要,因此教師應注重及時對學生的作品進行針對性的評價,讓學生了解自己在寫作過程中存在的問題,從而讓學生有調整的方向,提高學生的學習效率。
微寫作教學評價更加注重學生的主體地位,因此教師可以組織學生互評,在互評中學習他人的寫作技巧,了解自己文章存在的問題,然后修改,進一步完善自己的文章。
例如,在進行以“描寫人物”為主題的寫作訓練中,學生完成寫作后,教師可以組織學生以小組為單位進行作文互評,互評主要涉及作文的內容、語言、寫作方式,并在小組內就大家的作文進行討論,提出修改建議,最后讓學生選出自己小組中哪篇作文寫得最感人,談談自己在作文互評過程中學到了什么,有什么可借鑒的經驗等。通過學生互評,讓學生對人物的典型外貌描寫及語言表達有了更深刻的認識。課堂最后由教師進行最終的總結性評價,針對學生存在的問題進行針對性的引導,讓學生對這一主題的寫作有更全面、更系統的認識。
四、結語
綜上所述,微寫作對傳統寫作教學而言是一種補充、一種創新,對學生寫作水平的提高有明顯促進作用。基于此,教師要意識到微寫作對提高學生寫作技能的重要性,結合學情,設置恰當的微目標,通過創設情境、開展活動等豐富教學模式,最后要注重對學生微作文進行及時的評改,有效提升學生寫作水平的提高。
參考文獻:
[1]龔姚瑤.見微知著——淺議初中語文微寫作教學策略[J].現代語文(教學研究版),2017(12).
[2]王雪晴.“微寫作”在初中語文寫作中的運用[J].名師在線,2017(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