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亭亭
摘要:在現代化高等教育體系中,人文素養教育已經成為非常重要的一部分內容。在應用型本科英語教學中融入人文素養教育,可以通過英語教材中蘊含的文化內涵來提升大學生的人文素養,促進大學生的健康發展。基于此,本文重點針對應用型本科英語教學中人文素養教育的融合及路徑進行了詳細的分析,以供參考。
關鍵詞:應用型本科;英語教學;人文素養教育
引言
近幾年來,各大高校因為學生人文素養缺失而引起的一系列校園傷害事件受到社會的高度關注。只有提升大學生的人文素養,才能夠避免此類事件的發生,才能滿足社會各行各業對于高素質人才的需求,為現代化社會的發展打好基礎。所以,將應用型本科英語教學與人文素養教育融合在一起,通過大學英語教學來提升學生的人文素養,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
一、應用型本科英語教學中人文素養教育融合的重要性
(一)人文素養教育可以將英語教學的“人文性”特點進行充分的體現
語言不僅是人與人之間進行交流的媒介,語言中還蘊含著一個國家的文化內涵。學習一門語言,必然要熟悉該語言背后的國家文化。所以,英語教學本身就存在著人文性特點。英語教師在進行英語教學的過程中融入人文素養教育,就可以引導學生通過英語的學習來了解西方英語國家的人文知識,例如國家文化和歷史知識等。所以,英語教師應當在應用型本科英語教學中進行人文素養教育的融合[1]。
(二)人文素養教育可以滿足英語課程改革的發展需求
在傳統的應用型本科英語教學中,教師將教學重點集中到了英語學習的工具性方面,對英語學習的人文性特點有所忽視。而將英語教學與人文素養教育進行融合,遵循了英語教學“語言與內容相融合”的教學規律,既可以提升學生的跨文化交流能力,將中西方文化傳統進行融合,又可以提升學生的思辨能力,激發學生的創新思維,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所以,將應用型本科英語教學與人文素養教育進行融合,是未來一段時間高校英語課程教學改革的趨勢。
(三)人文素養教育可以顯著提升高校的競爭力
應用型本科高校的人才定位就是培養應用型人才,只有不斷的推進應用型本科高校自身的教學改革,提升應用型本科高校的人才培養能力,才能實現應用型本科高校競爭力的提升。與單純的英語語言技能教學相比,融合了人文素養教育的應用型本科英語教學培養出來的人才綜合文化素養更高,同時具備較高的跨文化思維與國際化視野,可以與國際友人進行無障礙交流。也就是說,人文素養教育提升了應用型本科學生的文化軟實力,人才質量更高,而這也就意味著應用型本科高校競爭力的提升[2]。
二、應用型本科英語教學中學生人文素養缺失的現狀與原因
(一)教育導向出現了偏差
隨著社會經濟的發展,各行各業對于應用型人才的需求越來越大。為了滿足社會各行各業對應用型人才的需求,高校制定出來的人才培養方案也就會更加注重學生對技術的掌握,注重學生應用能力的提升,進而盡可能多地設置專業課、技能課、實踐課以及實訓課等,而這必然就會對學生的人文素養教育有所忽視。另外,在應用型本科英語教學中,由于英語教材、教學目標與教學方法方面的差異,也使得人文素養教育成效不明顯,學生表現出了明顯的人文素養缺失現象。
(二)教育理念出現了偏差
受到傳統教育體制的影響,應用型本科英語教學理念都表現出了很強的功利性。無論是學校,還是學生家長,都十分注重學生技能型知識的掌握,而考試也成為教育評價體系中最為重要的手段。雖然考試只是對學生掌握知識程度的檢驗方法,但是在功利性教育理念的影響下,已經發展成為必不可少的教育手段。這樣的教育方式將知識教育與人文素養教育進行了分離,既影響了學生的情商發展,還使得學生滋生出了自私、功利、狹隘等不良心理,人文素養缺失問題越來越嚴重。
(三)社會大環境人文精神缺失
在信息時代下,各種良莠混雜、精糟共存的信息通過互聯網對大學生的思想產生了嚴重的影響,而且很多快餐式文化的傳播更是讓整個社會熱衷于炒作、出名。很多低俗的人也通過電視網絡傳媒手段成為“明星”,一些與主流社會價值觀念嚴重背離的節目嘉賓更是成為追星族的偶像。而這些都會對大學生的價值觀念產生影響。甚至,部分學生還放棄學業,期望通過走秀等方式來一舉成名。社會大環境的人文精神的缺失以及文化的低俗對應用型本科高校的人文素養教育也產生了極大的負面影響。
三、應用型本科英語教學中人文素養教育的融合路徑
(一)加大英語教材中人文內涵的挖掘
大學英語教師需要對英語教材進行全面而深入的分析,充分挖掘英語教材中蘊含的人文內涵。對此,教師需要先提升自身的人文素養,確保具備足夠的能力深入挖掘英語教材中的人文內涵,并可以對英語教材中的人文內涵進行精準解讀。
例如,英語教材中有一些文章涉及到了不同國家的文化差異,如果使用傳統的教學方法,教師都會先分析文章段落的大意,然后再細致地講解文章中涉及到的知識點。這樣的教學方法很難激發學生對文章內容的學習興趣。如果教師運用人文素養教育,可以先對文章內容進行深入的解讀,對各個國家的文化差異進行梳理,然后再搜集一些因為文化差異而產生的有趣案例,在課堂上分享給學生。讓學生在了解各國文化差異的同時,引導學生進行深入的探索,進行學習內容的延伸。另外,教師還可以引導學生利用自己的渠道進行相關文化知識的搜集,讓學生利用業余時間了解更多其它國家的文化內涵。這樣一來,教師再對文章內容進行講解的時候,學生也就更容易理解文章內容,并且在理解文章內容的過程中,實現人文素養的提升[3]。
(二)加強人文素養教育模式的探索
應用型本科英語教學中的人文素養教育必須要符合語言教學的一般規律,由淺及深、由表及里、層層遞進、循序漸進。首先,英語教師在實施英語教學活動的時候,應當先重點講解詞匯、語法以及句法等內容,為學生學習更加深入的英語知識打好基礎。其次,英語教師在對語篇進行分析的時候,要進行相關語言文化背景知識的滲透,并將英語與漢語兩種語言文化的差異進行對比,加深學生對文化差異的認識與理解。再次,英語教師應當重點講解文章作者的寫作意圖、寫作技巧以及篇章結構,讓學生從整體上掌握英語文章的寫作思路與寫作技巧。這樣一來,學生就可以有效理解西方英語國家人們的邏輯思維,進而掌握英語思維模式,提升英語批判性思維能力。最后,英語教師要站在文學鑒賞的角度進一步分析文章,提升學生的英語審美能力。也就是說,英語教師在應用型本科英語教學中進行人文素養教育的融合,就需要采取多樣化的教育模式,顯著提升學生的人文素養[4]。
(三)通過課外人文素養教育營造濃厚的人文氛圍
應用型本科英語教學中人文素養教育不應當局限于英語教學課堂上,還應當在課外營造濃厚的人文氛圍。首先,英語教師可以組織開展一些英語閱讀活動,列出優秀英語文學作品的書單,找出一些具有代表性的英語報刊雜志和電子讀物,將這些內容推薦給學生,讓學生利用課余時間進行閱讀,或者將一些優質的英語語言文化公眾號推薦給學生,讓學生進行關注,隨時閱讀公眾號中更新的文章。其次,英語教師可以組織開展一些英語視聽活動,引導學生通過各種形式的媒體資源體會地道英語,主動探索英語語言中蘊含的文化內涵。最后,英語教師可以針對性地開設一些與英語語言文化有關的選修課,專門將英語國家的文化、歷史、宗教、生活習俗以及生活方式等進行系統的講解[5]。
結語
綜上所述,人文素養教育可以將英語教學的“人文性”特點進行充分的體現、可以滿足英語課程改革的發展需求、可以顯著提升高校的競爭力。對此,在應用型本科英語教學中,教師應當加大英語教材中人文內涵的挖掘、加強人文素養教育模式的探索、通過課外人文素養教育營造濃厚的人文氛圍,以此來實現人文素養教育的融合。
[參考文獻]
[1]陸芳蕊.應用型本科高校大學英語人文素養教育研究[J].科教導刊,2018(20):52-53.
[2]呂璐.通識教育背景下大學英語教學中人文素養的培養[J].哈爾濱職業技術學院學報,2018(5):157-159.
[3]唐誠.大學英語教學中人文素養培養研究——評《人文素質教育視閾下的大學英語教學研究》[J].新聞戰線,2018(11):164.
[4]孫宇.大學英語教學中人文素養的培養——基于“全人教育”的視角[J].校園英語(下旬),2017(8):39-40.
[5]郭藝.人文素質教育在大學英語教學中的滲透——以《新視界大學英語》課文The Glass Castle為例[J].赤峰學院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19,40(10):117-120.
(作者單位:山東現代學院,山東 濟南? 2501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