仲作民
【摘要】伴隨著素質教育的進一步發展,高中數學課堂教學越發受到重視。在當前的高中數學課堂教學過程中還存在著許多問題制約教學效果,應積極采取措施,促進高中數學實現高效課堂。高中的數學課程是一門重要的基礎學科,具有很強的邏輯性、抽象性和概括性,是學生學習的難點,教師更應該鼓勵學生進行自主學習和探究,培養學生的數學素養。
【關鍵詞】素質教育? 高中數學? 課堂策略
【中圖分類號】G633.6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3089(2020)14-0170-01
近幾年,隨著素質教育進程的不斷加快,高中數學課程不論是在教學理念、教學內容還是教學手段上都進行了改革。數學教育在學校整體教育體系中占有重要的地位,素質教育的實施不但包含了種種的挑戰,同時也包含著種種機遇,更加突出了學生的主體性,教師要從“經驗型”教師向“研究型”教師轉變,以適應素質教育背景下的數學教學[1]。傳統的數學課堂教學,課堂是教師的主場地,忽略了學生的感受,而且教師受應試教育的影響,很多教師都是為了讓學生在考試中拿高分,不注重師生之間的互動。
一、課前導入,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課前導入,是組成高效課堂的重要手段,這種教學手段,可以有效的激發學生對學習的熱情。它是課堂教學的必需環節,也是教師必備的一項教學技能。成功的導入,不僅能引發學生的學習興趣,調適教學氣氛,激活情感,而且還能有效的消除其他課程的延續思維,將學生課前分散的注意力即刻轉移到課堂上,使學生可以很快的進入新課學習最佳狀態。導課的形式靈活多樣,需要教師根據教學內容結合語言、神態藝術進行創造,成功的數學課堂教學就要求有引人入勝的導入。數學源于生活,又服務于生活。
因此,教師在數學教學中,可以結合生活故事、有趣數學史,導入新課。例如在講向量的有關知識時,如一艘船在靜水中的速度時6m/s,水流速度時12m/s,當它垂直渡河時,它的實際速度是多少?教師這時就可以結合實際生活的相關知識引出向量的有關概念。教師還可以利用舊知識導入新知識,這種導入方法直接讓學生可以鞏固上節課所學的知識,又可以把新知識由淺到深,由簡單到復雜,從而有利于用知識的聯系來啟發思維,促進新知識的理解和掌握。例如對“對數函數”學習時,預先復習二次函數的定義域、值域、圖像等和本節有關的基礎知識,自認導入對數函數的學習要點。
二、引進多媒體技術,提高數學教學效率
如今的高中教材增加了程序設計和框圖等內容,而且數學教學內容就具有很強的邏輯性,有些課程往往用傳統的板書是很難講解清楚的,傳統的教學中,教師只告訴同學解題的方法,讓學生遇到這樣的題就套公式,學生沒有理解教師講解的思路,跟不上教師的思維,導致學生對于學習數學提不起來興趣,因為數學本身就是枯燥無味的,教師還采用“一言堂”的教學模式,導致數學課堂效率不高[2]。教師應該充分的利用現代化信息技術,多媒體教學手段與數學的整合,是解決課堂效率的有效方法。因為多媒體往往給人以生動性、趣味性等優點,不但提升了學生的學習興趣,也活躍了學習氛圍,使學生暫時忘記了枯燥的數學推理證明,學生不再被動的接受。而是主動的探索思考。
例如教師在講述有關橢圓和球的相關特征以及公式內容的時候,可以利用多媒體技術加以輔助教學。球和橢圓的公式和許多特征都十分相似,教師可以在課堂上利用多媒體將圓拉成橢圓,并在投影相關橢圓的公式和圓的公式,從而可以更直觀的明白如何依據圓的公式推導出橢圓的相關公式。總之,利用多媒體教學,增加了高中數學學習的生動性,可以讓學生更直觀的呈現出來,以提高課堂的教學效率。
三、合作探究式學習,豐富教學手段
探究式的教學本質是集實踐、問題性以及參與性于一體的[3]。合作學習是指學生在小組或團隊中為了完成共同的任務,有明確責任分工的互助性學習,是相對于個體學習而言的。提出問題是探究性教學的關鍵環節,教師在課堂上提出問題以后可以留給學生一個思維發展的空間。教師可以根據學生的認識特點和心理特征,圍繞問題讓學生主動去思考,讓學生自主地發現規律和結論。在小組合作探究前,教師要為學生留出獨立思考的時間,還要給足學生討論交流的時間,讓不同程度的學生在討論中都可以得到發揮,合作完成以后,教師還可以讓學生自主發言。
比如教師在教學“等差數列通項公式”時,教師可以先給學生講解通項公式的定義,然后再根據公式給出具體的例子,把學生分成幾個小組,讓學生在小組合作探究中確定出數列的通項公式。教師可以先從最簡單的問題:1,4,7,10……3n+7,并告訴學生后一項比前一項大3,讓學生求出通項公式[4]。在分組的過程中,教師要注意每個學生的個體差異,教師要平衡每個分組學生,做到每個小組中都有引路人。在學生對問題進行自主探究時,教師要引導學生利用各種研究方法對提出的問題進行反復的琢磨與推敲,鼓勵學生在研究的過程中相互提問題,或者向教師提出問題。實現了教師與學生、學生與學生之間的積極互動,這時學生所掌握的就不只是一個知識點,一道題目的解法,而是一種數學思想,一類題目的解法,促進了學生創新精神和思維發展的全面提高。
四、巧妙點撥,培養學生總結能力
在高中數學教學中,為給學生留有足夠的自主學習時間,教師要不斷提升自己的精講能力,尤其是在課堂上解決學生反饋的問題時,教師應在有限的時間內有效完成備課,展現自身豐富的知識儲備,并充分發揮高水平的授課能力。另外教師還要注意,無論是在課上還是在課程結束后,都要為學生布置相對應的數學訓練,突出作業的開放式、個性化特點,進行課堂教學內容的延伸與鞏固,從而在深度挖掘學生數學學習潛能的同時,讓學生深切到學習數學的價值,培養其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
例如在教學“隨機事件的概率”相關的內容時,教師可在完成系統講學后,要求學生自己舉例子,并在小組間進行討論,教師也要積極參與到學生的討論活動中,當發現學生存在疑問時,便進行適時的點撥。又或是一個小組已經解決了問題,其他小組還處于困惑當中,便可以讓這一個小組對其他同學進行講解,而教師只做適當補充即可。
結束語:
綜合以上所述,提高高中數學教學的有效性,要堅持素質教育的要求。高中數學教學時學生思維養成的重要階段,教師在教學時要注重對學生思維的培養,達到最佳教學效果,只要教師在實踐中不斷的總結探索、創新,就會找到更多、更好的教學方法。
參考文獻:
[1]周海娟.如何構建素質教育下高中數學的高效課堂[J].考試周刊. 2011(55)
[2]陳建青.新課程理念下淺談提高高中數學課堂提問的有效性[J].數學教學通訊. 2014(15)
[3]孫琳琳.淺談高中數學課堂中培養學生核心素養的途徑[J].高中數學教與學. 2018(24)
[4]王向眾.優化課堂教學提高高中數學課堂效率[J].成才之路. 2011(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