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燕
【摘要】小學是九年義務教學的起點,對學生的學習生涯有很大的啟發作用。如今的中國科技實力已經逐步走入世界化,因此民眾對小學科學的重視程度逐漸增強。
【關鍵詞】小學科學? 課程資源? 開發與利用
【中圖分類號】G623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3089(2020)14-0180-01
引言
目前階段,全國人民和各所小學學校職工教師們都在持續關注著,小學科學課程資源的開發與利用。家長們希望孩子可以全面發展,只要對學生有幫助的事情都會進行持續關注。學校對于小學科學課程的資源關注取決于兩方面:其一,提升科學教師的教學質量和教學效率;其二,能夠滿足學生的學習需求,最大化的將有用的知識點進行擴展,同時盡可能的對教學知識進行整合與分類。因此,本文將對小學科學教學課程資源的開發與利用過程與進展進行一系列的研究工作。
一、小學科學課程資源的定義與分類
定義:是指國家教學改革中提出又一個重要性理念,為了完成教學目標和教學需求,就必須進行開發研究的科學資源項目。
分類:第一點,按照特征可以分解為題材性資源和條目性資源兩大類,其中題材性資源主要應用于教學課程中,即指教學用具、教學案例、教學素材等的統稱。條目性資源是指間接應用于教學課程中的,起一些輔助性質的構成作用,它所決定的是課程的使用范圍和水準,即成本、時間、地點等一切認知與體驗的統稱。第二點,按區域分布可以分解為校內資源和社會資源,即最大化的利用校園內課程資源如:圖書館、博物館等,要加強對社會資源的合理開發運用,如:家庭、社區等。
二、針對目前小學科學資源開發利用中所存在的問題進行分析
長期以來狹隘了教學資源范圍,我們一提及教學資源最先想到的就是教材、參考書等有限的教學資源,忽視了資源是可以經過開發在利用的,或者引入別的教學資源。因為這種長期的片面思想,導致我國對教材的開發與利用落后于其他發達國家的水平。從研發主體陣容可知,我國缺乏相關的科學教材研發與制定的專家級人物領袖,缺乏在實踐中的所回饋的意見。從學校教學資源來分析,我國各所小學缺乏針對于科學而專門開展的圖書館、參觀閱覽室等。從書本課程內容可以發覺,特別注重理論知識,缺乏可實踐性、可操作性。
綜上,各種阻礙的形成原因說明:我國對于科學課程改革過程、開發與利用工作已經到了千鈞一發之時。
三、小學科學課程資源的開發與利用
教師可以引到學生學習暗藏在實際生活中的科學知識,來促進學生利用科學知識完成實踐過程所獲得的樂趣與求知心理,讓他們在了解科學、探知科學、實踐科學中領悟科學的合作精神、互助精神、探索精神、創新精神。要將小學科學資源最大化利用,具體對校內資源和戶外家庭和社區資源進行分析。
(一)學校資源
第一點:實驗室資源。
想要最大化的激發學生的求知心理,就必須要營造一個幽靜的、可思考、可探究、可想象、可動手實踐的環境。如:貼牛頓、愛因斯坦、愛迪生等著名科學家的名人事跡,還可以在實驗室擺一些簡單易懂的科學書籍,還可以建立一片養殖區,養花、養倉鼠、養金魚等。利用實驗室資源氛圍來滲透學生的科學思維及意識。
第二點:校園環境資源。
科學教師可以進行戶外教學,帶領學生觀察大自然中的標本,如:四季天氣變化、四季盛開的花朵、秋季樹上的果實、還可以研究小動物的生活習性等在老師的帶領和引導下,拓寬了學生的視野,增加了學生日常所忽略的教材案例。
(二)社會資源
第一點:家庭資源。
學校教育是一方面,同樣的家庭教育也不容忽視。學生可以將一些觀察性的、長期的科學實驗拿回家來完成,家長還可以運用自己的生活經驗來協助學生完成實驗任務,并記錄下實驗報告。如:冰冷墨水融合實驗。
第二點:小區資源。
小區資源是繼學校和家庭之后學生長時間嬉戲的場所,是最適合開發小學生潛力的地點。學生可以觀察小區里的人們如何飼養兔子、圈養貓、放養狗等,還可以觀察小區里的綠化環境、建筑特點等,這些是對于學生的潛在培養科學興趣是不可忽視的。
結束語
綜上,本文著重分析了小學科學教學資源定義、現狀和分類,從其開發和利用兩方面為切入口,表述了一些觀點和看法。小學科學科目設立的目的就在于培養小學生的科學素養水平和實踐動手操作能力,并且最大化的激勵他們對科學產生濃厚的興趣,因此為了實現學生的需求,就需要大量的科學知識和實際案例資源。因為小學科學教學資源的開發與利用是一個長期的發展過程,并不是一蹴而就可以完成的,所以,就需要我們始終把它當作一個重要項目進行不斷的修改、更正。
參考文獻:
[1]郝秋菊.新課程體系下小學科學課程資源的開發與應用[J].華夏教師,2018(25):91-92
[2]杜力. 小學科學課程資源的開發與利用[A]. 中國教育發展戰略學會教育教學創新專業委員會.2019全國教育教學創新與發展高端論壇論文集(卷四)[C].中國教育發展戰略學會教育教學創新專業委員會:中國教育發展戰略學會教育教學創新專業委員會,2019: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