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鍵詞】喬哈里窗;心理輔導課;教學設計
【中圖分類號】G441【文獻標志碼】B【文章編號】1005-6009(2020)40-0072-04
【作者簡介】劉鵬志,浙江省溫州中學(浙江溫州,325014)教師,高級教師。
心理學家埃里克森認為,青少年時期主要的心理社會危機是同一性對角色混亂。在這一過程中必然要涉及個體的過去、現在和將來這一發展的時間維度。而自我同一性的確立就意味著個體對自身有充分的了解,能夠將自我的過去、現在和將來整合成一個有機的整體,確立自己的理想與價值觀念,并對未來的發展作出自己的思考。因此,對高一學生來說,認識自我是一個非常重要的議題。對自我的認識包括很多方面,“喬哈里窗”可以將過去的我、現在的我和未來的我進行整合,有利于學生更加全面地認識自己。
一、熱身活動———照鏡子
游戲規則:兩人一組,面對面站好,A扮演人,B扮演鏡子。A做出各種表情和動作,B需要像鏡子一樣“反射”A的表情和動作。一分鐘后互換角色。
教師:這個游戲對你有什么啟發?
學生:你怎么對待別人,別人就會怎么對待你,你的人際關系就是你的一面鏡子。
教師:游戲中,大家有沒有發現自己身體的某些部分,他人可以看到,但是我們自己卻看不到。有哪些部分呢?
學生:背部、頭部。
教師:還有些部分他人看不到,但是我們自己可以看到,如裹在衣服里的某些部位。還有些部分他人看不到,我們自己也看不到,如內臟器官。按照類似的分法,心理學有個理論把“自我”分成四個部分。今天,我們就聊聊這個話題———“我的喬哈里窗”。
設計意圖:通過熱身活動“照鏡子”拉近學生之間的距離,活躍課堂氣氛。并且啟發學生思考照鏡子游戲,水到渠成地引出“喬哈里窗”。
二、繪制喬哈里窗
PPT呈現喬哈里窗:他人知道并且自己知道的部分,稱為公開區;他人知道但自己不知道的部分,稱為盲目區;自己知道但他人不知道的部分,稱為隱秘區;自己不知道并且他人也不知道的部分,稱為未知區。
教師:這就是喬哈里窗。在實際生活中,這四個區域大小并不相同。為了更好地表示它們之間的大小關系,我用圓形來呈現喬哈里窗?,F在請大家以圖1為例來畫自己的喬哈里窗,并為每個區域標注所占比例。你還可以按照自己的理解,將不同的區域涂成不同的顏色。
學生根據自己的實際情況繪制自己的喬哈里窗,并涂上顏色。
設計意圖:通過對喬哈里窗的講解,讓學生理解公開區、盲目區、隱秘區和未知區的含義。通過繪制自己的喬哈里窗,了解自己四個區域的大小比例,對自己的喬哈里窗形成初步的印象。
三、分享喬哈里窗
教師:現在請同學分享自己的喬哈里窗,分享時展示各區域的大小,講講為什么涂成這樣的顏色,分區的大小對你的個性和性格產生怎樣的影響。
學生1:首先是最大的隱秘區,占比52.5%。我把它涂成了紅色,紅色是警戒色,意味著沒有我的允許,別人不能輕易觸碰。其次是未知區,占比是25.0%。我把它涂成了綠色,就像一片郁郁蔥蔥的原始森林,等待著他人和自己的開發。再次是公開區,占比12.5%。我把它涂成了黃色,黃色代表著收獲的季節、成熟的季節,我在眾人面前表現的是自己比較成熟的一部分。最后是最小的盲目區。我比較喜歡思考,對自己比較了解,所以盲目區比較小。盲目區涂成了藍色,像海洋一樣深不可測,也代表了我的困惑??偟膩碇v,公開區偏小,我是一個性格比較內向的人。
學生2:和剛才那位同學不一樣,我的公開區是最大的,占比40.0%。我把它涂成了淡藍色,象征著我的心胸像天空一樣開闊。隱秘區和未知區一樣大,都是25.0%。未知區涂成了紅色,我對自己的未知區充滿了好奇。隱秘區涂成了橘黃色,那里保留了很多少女的秘密。最小的是盲目區,我還是比較喜歡聽取別人對我的看法的。我的公開區比較大,在生活中我是一個樂觀開朗的人,比較善于和人溝通。
教師:感謝分享。兩位同學的喬哈里窗都非常具有代表性,那么心理學家是如何看待喬哈里窗的呢?心理學家認為,公開區相對比較大的人,一般來說意味著他會給人一種善于交往、非常隨和的感覺,容易贏得信任,容易開展合作與溝通。那么,如何讓自己的公開區變大呢?
學生:讓一部分盲目區變成公開區;隱秘區也可以部分變成公開區,未知區也可以。
教師:對。圓形的面積是恒定的,如果公開區要變大,或者隱秘區變小,或者盲目區變小,或者未知區變小。當然兩個或者三個區域同時變小也是可以的。
設計意圖:通過分享自己的喬哈里窗,讓學生意識到每個人的喬哈里窗都是不一樣的,分區大小不同也會影響人的性格和個性。
四、暢談喬哈里窗
PPT出示:如何讓部分隱秘區成為公開區?這個過程中需要注意哪些問題?如何讓部分盲目區成為公開區?在這個過程中需要注意哪些問題?
學生分組討論并分享。
學生1:因為隱秘區是自己知道但別人不知道的部分,因此需要向別人敞開心扉,把自己的秘密或者隱私講出來。我們小組認為在這個過程中首先要謙虛,如果講的都是自己比較好的一面,可能有吹牛的嫌疑,甚至會引起別人的反感。其次,也不能都講自己比較差的一面,這樣給人感覺比較消極,可能會讓人瞧不起自己。
教師:這個過程在心理學上有個專有名詞,叫“自我開放”,是指把自己個人的有關信息講出來,使別人知道這樣一個過程。你們組的意見是自我開放需要策略,既不能只講好的一面,也不能只講差的一面,向他人呈現一個真實的自我。其他組的看法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