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紹斌
摘 ?要:2020年新春,突如其來新冠肺炎沖擊著人們的生活,給我國和世界人民帶來了巨大的災難,影響了學校教育的正常開展。特殊時期的“網絡教學”帶給我們學校管理、教育教學更多的思考。我們回顧疫情,探究原因,思考著疫情之后的學校教育,思考著今后學校教育的方向和對策。疫情之后的學校教育,在相當長的時期內要以溝通交流為先導,注重思想教育,注重人生價值的教育,注重教師的培訓,注重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和技能的培養,消除師生的心理負擔,把“防疫教育”“自然災害”等生存教育納入學校教育的重要內容,珍重生命、崇尚科學,讓孩子們真正地健康成長、快樂學習。
關鍵詞:疫情之后;學校教育;思考
2020年的新春,一場突如其來的新冠肺炎,給全國乃至世界人民帶來了巨大的災難和恐慌,也給我們學校教育教學帶了前所未有的變化,給學校教學的形式和內容帶來了深思。
一、回顧這場疫情,探究原因
疫情期間,學校為了響應上級部門“停課不停學”的號召,老師成了網絡主播,開展了網上教學。這種教學與學校教育課堂教學截然不同。
首先是教師和學生缺少了接觸、缺少了交流和溝通。很多老師對網絡教學不是感興趣,或者說感到很困難,究其原因:一些年紀較大的老師,一些對網絡技術掌握不夠好的老師,對網絡教學感到陌生、為難,甚至無所適從,但因為主管部門和學校的要求,又不得不疲于應對。
其次,因為疫情把學校教育教學轉向了“網絡教學”,徹底動搖了學校教育教學的主體地位。讓我們真正地認識到在這個信息時代,學生獲取知識的途徑是豐富多彩的,網絡成了學生獲取各種知識的最重要途徑之一。手機、電腦、平板等成了學生學習的重要工具,同樣的問題,學生并不需要請教老師,而是可以依靠網絡來得到解決,所以自學能力強的學生根本不需要再聽你老師的嘮叨。
其三,因為受到疫情的影響,回到學校之后,不少學生的學習不在狀態。相比過去,有少部分學生的精神狀態很差,性格變得焦慮,對學習毫無興趣,不按時完成學習任務的現象時常存在,并有擴大之趨勢。
其四,少部分家長的思想觀念也發生了變化。在與家長的交流中,我們發現一些家長認為學生在學校學習就是教師的事,學生學習成績的好壞似乎沒有多大的關系,只要學生健康,身體好就好,最關鍵的是不能被病毒感染。這當然是正確的。但這部分家長對學生的學習管理松懈,認為成績好壞沒有什么關系,這自然對我們學校的教學帶來負面的影響。
二、針對問題,思考疫情之后的學校教育
針對上述問題,我們的學校教育應該怎么做才能收到好的效果呢?我認為我們應該努力做好以下幾個方面的工作。
(一)溝通為先,強化思想教育
學校教育在任何時刻都必須把思想教育放在首位,都必須圍繞習總書記“立德樹人”的指示來開展學校管理工作,開展教育教學工作。特別是對教師和學生的管理應該把思想教學放在一切工作之首。學校要開展思想教育,多與教師和學生溝通。
(二)生命為本,注重人生價值
經過這場突如其來的災難,很多人已經認識到生命的價值高于一切。疫情也給人們帶來了更多的思考,引發了人們對生命的尊重和熱愛,更加懂得和珍惜生命。所以,疫情之后我們的學校教育不能緊緊盯住升學率不放,不能只看學生的成績,而是要以“以人為本,以生命為本”,要抓好生命教育。
(三)培訓為主,注重學習教育
疫情之后的學校教育、教師培訓應該注重“網絡技術教育”的培訓,應該把“信息技術”教育納入“中小學繼續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嚴格考核、嚴格檢查。特別是要加大如何利用網絡授課、如何監管教學過程、如何進行數據統計、如何掌握教學效果等方面的培訓學習。讓我們所有的老師都能夠很熟練地掌握這一項現代教學技術,能夠利用這項技術應對不同形勢下的教育教學工作。
(四)興趣引路,注重激發引導
疫情之后的學校教育,對教師來說,我們應該調動教師的教學熱情,激勵教師全身心地開展好學校的教育教學工作。我們要利用一切可以利用的條件開展教學研討活動,研究教學內容和教學方法,研究如何管理學生、教育學生,研究如何管理好學校的教師隊伍,引導教師朝著正確的育人方向前進。
(五)改變教法,指導學習方法
古人說:“授之以魚,不如授之以漁。”所以我們的教學應該多一些引導,少一些講述,讓學生多掌握一些獲取知識的方法和技巧。少一些說教,多一些思想上的引導;少一些管教代替,多一些放手操作。用方法來指導學生動手、實踐,讓學生真正地掌握獲取知識的方法,為學生終身的發展打下堅實的基礎。從思想層面上說,我們要少一些批評,多一些表揚,少一些指責,多一些包含,多開展一些有意義的活動,少一些說教式的政治思想教育,讓學生在各種壓力下解放出來。
三、抓好疫情教育,積累防災知識
經過這場疫情的沖擊,我們認識到人在各種自然災害面前是堅強的,同時也面臨著各種復雜的問題。人的生命既是脆弱的,也是偉大的。如何應對災難降臨的各種復雜的問題,是我們人類共同研究的話題。
所以,疫情之后的學校教育,要把“防疫知識”“防止自然災害”的知識納入學校教育的重要內容,而且在相當長的時期內不能有所放松。要讓教師和學生認識到防止疫情、防止各種自然災害所蘊含的重大價值。學校要利用時間開展多種形式的教育活動:如,開展形式多樣的“防止疫情”“防止自然災害”的主題教育活動;通過學校網絡、板報、宣傳資料,講解“衛生防疫”“防止自然災害”的相關知識,要讓教師學生學會怎樣保護好自己,怎樣珍惜愛護好自己的生命,怎樣幫助家人和他人杜絕危險事件的侵襲;教育師生在國家、民族遇到大災、大難時如何相信科學,講究社會道德,共同承擔責任的高尚情懷。
總之,這場疫情讓我們看到了人生無常,也感受到了我們祖國的偉大、民族的堅強。我們要更加珍惜今天的生活,珍惜這有限的生命,改變我們的學校教育,讓孩子們真正地健康成長、快樂學習。
參考文獻:
[1]胡繼飛,許少敏.由新冠肺炎疫情引發的對學校生命教育的思考[J].廣東第二師范學院學報,2020(2):1-7.
[2]徐世昆.“非典”疫情控制后的思考[J].遵義醫學院學報,2003,026(004):377-3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