段同南
【摘要】隨著初中新課改的深入進行,對初中生英語閱讀能力也提出了新的要求,因此英語閱讀教學在初中教學中的地位也在不斷地提高。但目前受傳統教學觀念的影響,初中英語閱讀教學仍然存在著一些問題,不能適應目前英語閱讀教學的發展趨勢,因此在初中英語閱讀教學中應用思維導圖成為一種英語閱讀教學的有效模式。
【關鍵詞】英語閱讀教學? 教學設計? 思維導圖
【中圖分類號】G633.41 ?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3089(2020)20-0105-01
目前在我國基礎教育階段,思維導圖的應用越來越廣泛。所謂的思維導圖是通過各種途徑將思維和認知相結合的一種有效工具,它通過語言、圖片、視頻等工具將各種相關信息進行有機結合,從中找出符合思維順序的關系,本質上來講它是一種思維活動,而英語閱讀也是一種思維活動,所以思維導圖能夠有效適用初中英語閱讀教學。它不僅能激活學生頭腦中已有的語言圖示,而且能有效提高學生的英語閱讀技能。
一、基于思維導圖的初中英語閱讀教學設計應遵循的原則
在初中英語閱讀教學中應用思維導圖必須要結合教育學的基本原則和規律、初中階段學生的身心發展特點以及目前新課改的理念。初中英語閱讀教學的設計應該要體現學生在學習中的主體地位,在課堂上教師更多的起到指導作用。在初中英語閱讀教學中應用思維導圖,教師就要對學生進行知識、技能和情感的全方面培養,因此,英語閱讀課的教學設計應該遵循如下原則:
1.循序漸進原則
教育心理學中有一個觀點:人的認識過程是一個由少到多、由易到難、由簡單到復雜的過程,因此基于思維導圖的初中英語閱讀的教學設計應該遵循循序漸進的原則。在教學設計過程中,教師要充分了解學生目前的知識儲備情況、心理認知特點以及學習心理狀態。在閱讀教學初期應當多為學生提供簡單易懂的思維導圖以激發學生的相關圖示,并給予學生充足的耐心,多引導學生將新知識與頭腦中已有的圖示聯系起來,為學生打好相關基礎。而在教學中后期教師在運用思維導圖過程中可適當增加難度,從引導學生學習轉到關注學生自主學習,從而實現學生的學習主體地位。
2.主體性原則
目前新課改過程中越來越強調學生學習的主體性,在2016年發布的《初中英語課程標準》中就明確指出,初中階段的英語教學應當著重考慮學生的個體差異,以學生為主體制定相應的教學計劃,體現學生的主體地位。因此,在初中英語閱讀教學中應用思維導圖應當在教師的指導下,讓學生多去參與相關知識思維導圖的設計工作,通過學生之間相互合作的途徑幫助學生習得英語閱讀的相關知識和技能,提高學生自主學習的能力。
3.整體性原則
思維導圖的一個特征就是將零散的知識點放在整體中,在整體的大框架內理解知識、習得知識。英語本身的知識點就非常零散,因此在閱讀教學中更是要借助思維導圖將英語閱讀材料的整體框架結構、知識之間的內在聯系向學生展示,使學生建立新舊知識之間的思維體系,從而使學生在整體的基礎上提升自身的英語閱讀能力。
二、在初中英語閱讀教學中應用思維導圖的方法
1.閱讀前
初中英語閱讀的教學目的不只是要讓學生掌握閱讀材料中的知識點,更是要讓學生從整體的框架上了解閱讀材料所要表達的思想以及深層含義,因此背景知識對于英語閱讀來說至關重要。在英語閱讀前的教學設計中,教師可以利用思維導圖向學生展示閱讀材料的背景知識,并且可以利用閱讀材料的主題讓學生進行頭腦風暴,從而激發學生的發散思維,使學生最大限度的將頭腦中已有的相關英語知識與閱讀材料相結合,在激發已有圖示的基礎上做好閱讀的充分準備。在學生進行頭腦風暴過程中,教師要做好指導工作,并鼓勵學生積極參與和相互配合,從而激發學生的英語閱讀興趣和積極性。
2.閱讀中
英語閱讀過程一般分為泛讀和精讀,輔之以學生活動和對應的練習題,而泛讀和精讀的教學方法也是相當不同。在泛讀過程中,教師可以利用思維導圖將閱讀材料的整體框架展示出來,使學生能夠快速理解整篇文章的主旨大意并從整體的角度理解文章,并且通過展示整體框架,使學生能夠發現理解段落與段落、部分與部分之間的關系,從而能夠更好的理解文章并提取出關鍵信息。在精讀的過程中,教師可以利用思維導圖將文章中的關鍵信息、重點難點以及文章要表達的深層含義向學生展示出來,并遵循循序漸進原則和整體性原則將知識點進行講解,幫助學生在頭腦中將已有圖示和新習得的知識進行重新構建,以形成新的知識體系。
3.閱讀后
此活動也是初中英語閱讀過程中的關鍵一環,這是一個復習的過程,它能夠起到鞏固和提高的作用,但往往這個環節最容易被老師所忽視。在此過程中,教師可以利用思維導圖幫助學生回顧所學知識,鞏固提高自身的知識和技能。教師可以向學生展示空的思維導圖,讓學生去填寫其中的關鍵信息,并對文章進行發散思維訓練,深化文章的主題,從而體現出學生的主體地位以及教學設計的完整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