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數學是一門非常重要的基礎學科。為了提高教學質量,教師在教學過程中要以學生為中心,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努力構建高效課堂,以此引導學生主動思考、積極提問、自主探究。在具體教學過程中,教師要注重課前準備、創新教學模式、優化教學方法、改善教學環境等環節,為學生營造一個溫馨和諧的教學氛圍,為開展高效課堂打下堅實的基礎。本文從準確把握高效課堂的含義是關鍵、充分了解傳統數學課堂教學的弊端是前提,以及初中數學高效課堂模式構建的措施三個方面闡述了在初中數學中如何構建高效課堂教學模式。
關鍵詞:初中數學;高效課堂;教學模式;教學方式
中圖分類號:G63? ? ? ? ? 文獻標識碼:A? ? ? ? ? 文章編號:1673-9132(2020)22-0019-02
DOI:10.16657/j.cnki.issn1673-9132.2020.22.009
《中共中央、國務院關于深化教育教學改革全面提高義務教育質量的意見》中提出“優化教學方式。堅持教學相長,注重啟發式、互動式、探究式教學,教師課前要指導學生做好預習,課上要講清重點難點、知識體系,引導學生主動思考、積極提問、自主探究。融合運用傳統與現代技術手段,重視情境教學”。這是新時代課堂教學的最新、最高要求,更是對高效課堂教學模式建構的具體指引。數學作為基礎學科如何優化教學方式創建初中數學高效課堂教學已成為教學改革關注的焦點。在初中數學中如何構建高效課堂,實施高效課堂教學,我認為應從以下幾個方面做起。
一、準確把握高效課堂的含義是關鍵
對于高效課堂,有人這樣認為:“教師在一定的時間和范圍里,讓學生掌握到更多、更有用的知識和學習方法就是高效課堂。”也有人這樣認為:“教師和學生在最短的時間內收獲最大的學習效益,達到有效教學的目的就是高效課堂?!钡牵宜J為的高效課堂是指教學效率的最大化和教學效益的最優化相統一的課堂,才是真正意義上的“高效課堂”。面對過重的學業負擔,減輕學生的學習負擔,激發學生興趣,發掘學生高效學習的潛能,提高學生能力,把學生從繁重的學習中解放出來,這是黨中央、人民群眾對教育教學的要求,也正是高效課堂教學的要求。
二、充分了解傳統數學課堂教學的弊端是前提
正所謂不破不立,只有充分認識到傳統課堂教學中存在的種種弊端,才能有的放矢,以問題為導向,優化教學方式,打造高效課堂。教學方式不是一成不變的,因此教師應該在教學過程中根據實際的教學情況進行調整和創新,不斷適應學生的學習狀況。我們只有認真分析傳統教學課堂的利與弊,才能找到提高學生學習成績和綜合能力的方法,才能提高學生的學習積極性,提高學生的學習成績。
(一)教學改革浮于表面,數學教師教學方式仍然單一
2001年,國家啟動了新世紀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經過近20年的實踐探索,課程改革取得顯著成效,但部分教師傳統思想影響固有的教學方法并沒有得到根本轉變,穿新鞋走老路的現象還是大有人在。“填鴨式”的教學方式仍然廣泛存在,探究數學問題層次淺、合作學習成形式、數學問題情境創設缺乏科學性等現象還較為明顯,導致學生的基礎知識難以提高,學習的靈活性也得不到保證,失去了數學教學的真正意義。教師所營造的也是一種枯燥乏味的課堂環境,不利于學生數學學習積極性的提升,也限制了初中數學高效課堂的創建。
(二)學生學習的方式更新慢,學生主動學習的意識不強
數學課堂大多都還是課前復習鞏固、課中例題示范、課后練習鞏固的方式進行。學生在教師的引導下自主預習學習解決問題,在學習中發現問題,向教師提出問題的意識沒有得到有效培養。自主學習、合作探究、查閱資料、線上學習等一些有效的學習方式沒有掌握,學生被動接受知識,導致學生學習的積極性低,學習理解知識不夠,解決問題能力欠缺,學生數學能力素質不高。
(三)學生非智力因素開發不夠,課堂教學情境創設不合理
在小學數學課堂中我們經??梢钥吹綄W生踴躍舉手搶著回答問題、積極合作大聲交流、向教師要作業積極完成作業的現象。到了初中我們的數學課堂就難得有這樣的局面,這是為什么呢?當然,這固然有初中學生和小學學生心理、生理方面的變化影響,但一些初中數學課堂變得鴉雀無聲、學生厭學、不交作業的情況還是值得我們深思的。究其原因主要與我們對非智力因素的重視程度不夠,課堂教學情境沒有適應初中生學習的變化有關。
三、初中數學高效課堂模式構建的措施
(一)注重課前準備,優化教學方法
課前做好準備工作,充分把握課程教學目標、任務、重難點、師生活動等。針對不同學情,教師要有相應的課堂教學方案,并針對不同情況下學生可能出現的問題提前做好準備。只有這樣才可以做到課堂上從容不迫、游刃有余,才可以保證教學按照計劃節奏有條不紊地進行,課堂教學效率自然提高。例如,在反比例函數的教學中,對于反比例函數的圖像的理解,學生通過描點法可以得到反比例函數的大致圖像。但在引導學生分析其性質時,學生就會對圖像的延伸情況產生懷疑。此時,我事前已經準備了幾何畫板,利用幾何畫板的動畫演示很好地給學生解釋了圖像的延伸問題。學生聽得認真,流露出對教師佩服的眼神,學習也自然高效。
(二)優化教學方式,注重啟發式、互動式、探究式教學
初中數學課課堂容量和難度較小學有了很大的不同,長時間的計算、證明,會使得他們感到疲勞和厭倦。我們在課堂教學中可以設計不同的有一定思考價值的問題去啟發誘導學生一步步理解掌握知識,采取合適的小組合作探究的方式讓學生互相合作共同提高,采取小組競賽、課堂表演、尖子生上講臺等方式學習。例如,在教學測量旗桿的高一課時,我把學生帶到了廣場,并為學生設計了測量旗桿高度要選擇什么工具、能不能直接測量、如何測量等問題去引導學生思考。然后,我把全班學生分成若干小組合作去實地嘗試測量,提出測量方案,看哪個小組方案最優。最后,我讓每個小組學生上講臺展示他們的成果。學生非常積極地參與其中,測量的三種方案都由學生合作完成了。這不但培養了學生的數學問題意識、探究意識,還活躍了課堂氣氛,提高學生參與課堂學習的積極性,讓學生在愉悅的心情中學習,課堂效率也得到了提高。
(三)轉變學習方式,豐富學習方法
傳統的教學模式是由教師問、學生答,教師只是布置學習任務,并沒有積極培養學生的學習主動性,且學習基本都是靠作業本紙質的方式進行,學生一直處于被動的學習狀態,學習效率較低,效果較差。自主學習是解決這些問題的良藥,可是學生怎樣才能做到自主學習呢?我認為,一是設計預習任務讓學生在教師的引導下自主預習初步解決問題,并在學習中發現問題時向教師提出問題,由教師解決問題的模式。二是培養學生廣泛利用各種網絡資源和合作探究的方式自主解決問題的意識。自主學習、合作探究、查閱資料、線上學習等這些有效的學習方式應該是我們新時代學生學習的方向。例如,在教學勾股定理一課時,我在前一天就給學生布置了預習的任務,如怎樣證明勾股定理、勾股定理的內容是什么、勾股定理有什么作用等。學生通過各種媒介查詢得到了各種各樣的勾股定理的證明方法,理解了勾股定理的條件和結論,知道了勾股定理在解直角三角形中的作用。學生通過預習一些基礎知識解決了一節課的重點內容,并且對所學知識印象更加深刻。同時,一些學生還提出了很有思想的勾股定理證明方法,最大限度地激發了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其知識應用能力也得到了大幅提高。
(四)打造成熟的數學課堂教學模式,提高課堂教學操作性
任何一節課堂教學都有它一定的教學模式,每一位教師也應該有自己拿手的數學課堂教學模式,這樣才能在課堂教學中游刃有余,熟練操作。我嘗試應用的初中數學高效課堂教學模式“目標分層教學法”,它的基本流程是:“預習測評—預設新標—導學達標—達標檢測—反饋矯正”。在這種模式中我側重于預習環節的落實和導學達標環節活動的設計,強調預習要充分,學習目標要清楚,導學活動要高效,達標檢測要精練,反饋矯正要重點。當然,教學有法,教無定法。我們在創建初中數學高效課堂的過程中沒有固定的模式,但一定要有這種思想,否則,再好的方法也沒有實施的依靠。
(五)改善師生關系,激發學生非智力因素
初中階段學生逆反心理嚴重,尤其是在一節節枯燥的數學課中,教師如果沒有好的教學方法,很難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學習的效果肯定不好,所以在處理師生關系時一定要講究方法。一是多關心學生學習之外的事情。初中學生心理、生理發育尚不成熟,對于一些問題自己比較保守,不敢說出來,也沒有傾訴的對象,很容易引發學生產生不良情緒,影響學習。如果教師能夠適時地關心引導學生的心理,視學生為自己的朋友,就能拉近教師與學生的關系,營造溫馨的教學氛圍。二是抓住學生的興趣特點。在課堂上針對不同的學生,提供不同的展示機會,給每一個學生都有露臉的機會,讓學生有成功的喜悅,樂于上數學課。三是采取多種激勵表揚的方法。在課堂中適時地根據學生情緒的變化和課堂內容的形式采取競賽積分、合作交流等形式給學生以鼓勵。從而讓學生在歡快的心情中高效的學習。
(六)運用現代化教學手段,營造高效數學教學學習情境
情境教學法是近年來教育教學領域較為常用的教學方法,能夠引導學生參與到數學的學習之中。教師可以將網絡信息技術與情境教學法融合,加深學生對于數學知識的理解。數學問題具有一定的枯燥性,學生往往難以理解,導致其學習興趣不高,所以教師可以充分利用網絡信息技術,提高學生對于數學問題的理解能力,培養數學問題意識。例如,在教學七年級下“軸對稱”章節中,教師可以充分利用網絡信息技術,尋找不同的軸對稱圖形進行展示,或者在課程開始前,將軸對稱知識點與之前所學知識相結合,帶領學生畫出軸對稱圖形,如將軸對稱與三角形的知識點進行糅合,加深學生對于知識點的理解程度。
參考文獻:
[1]李桂紅.初中數學高效課堂教學之我見.教育教學論壇,2013(17).
[2]陳星鵬、李奎、陳星艷.初中數學高效課堂的探索與思考.新校園,2013(7).
[3]楊偉.淺談初中數學高效課堂的創建.中學課程資源,2017(8).
[4]楊朝霞.論初中數學高效課堂教學模式的構建[J].考試周刊,2016(83).
作者簡介:科軍(1973.11— ),男,漢族,甘肅張掖人,一級教師,研究方向:初中數學教學與教育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