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小學數學應用題解題能力的培養,對于學生后續學習起著積極促進作用,因此小學數學教師一定要充分意識到這一點,在發揮學生主體地位的同時,對學生應用題解題能力和實際的學習情況進行仔細的研究,并采取相關措施來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通過這樣的方式,我們不但能夠幫助學生學習到更多的應用題解題技巧,也能夠大幅提高教學質量和教學效率。
關鍵詞:小學數學;應用題;解題能力;現狀
中圖分類號:G62? ? ? ? ? 文獻標識碼:A? ? ? ? ? 文章編號:1673-9132(2020)22-0035-02
DOI:10.16657/j.cnki.issn1673-9132.2020.22.017
目前,雖然有許多學生能夠按照教師的要求,記憶相關的概念和公式,但是在實際的應用題解答過程當中還會出現迷茫、不知所措的情況,而這也是阻礙學生取得良好學習成績的主要因素。針對這一現象,小學數學教師有必要采取一系列的措施和方法來優化、調整教學內容,使教學內容變得生動有趣,這樣一來就能夠提高學生對于應用題解題的興趣,從而促進學生的學習和發展。
一、小學數學應用題教學現狀
(一)教師對于題目材料的把握不夠準確
就現階段而言,小學數學教材會根據改革的一些情況進行不斷的調整,這就會使教材本身的內容不但更加豐富,而且形式上也會有所創新。這就打破了傳統數學教學將應用題設為單獨章節的形式,轉變為能夠運用多元化的圖畫樣式來表現出應用題當中所涉及的條件和問題,能夠不斷將應用題融入平常的練習當中。但是教師在面對相對比較分散的知識點和多元化的應用題類型的情形下,很難正確地把握應用題教學當中的一些重點和難點。因此,為了避免走入應用題教學的誤區,教師應該在教材進行更新和改版之后,花費很多的時間和精力在應用題教學進行仔細的研究和分析上,只有對教材足夠熟悉的情況之下,才能夠將教學內容之間的聯系掌握得更加準確,從而在教學過程當中能夠有針對性地選擇合理的教學方法,將教學內容不斷進行優化和調整。
(二)學生應用題審題能力薄弱
在應用題教學過程當中,絕大多數的教師往往只會關注學生計算能力和分析能力方面的培養,但是并沒有關注學生對于應用題審題能力的培養。而對于一些低年級的學生而言,他們語言能力和認識漢字的能力非常有限,所以對于應用題當中所涉及的文字描述,不能很好地把握,雖然教師能夠對解題技巧和解題思路進行詳細的講解,但是,由于學生沒有理解透徹其內涵,因此沒有辦法接受教師所傳授的相關教學內容。基于這種情況,教師要逐漸引導學生對題目進行仔細、反復的閱讀和分析,通過這樣的方式能夠使學生對于題目當中所涉及的條件、數量關系能夠形成一定的聯系。如若學生在這種情況下仍然沒有辦法了解題目當中的內容,這時教師可以通過學生所熟悉的一些事物來對題目進行替換,從而能夠保證學生在應用題審題上不會出現太大問題。
二、提高小學數學應用題解題能力的具體措施
(一)充分利用情境教學
無論是在小學數學這門學科的教學上,還是其他學科的教學當中,興趣既是學生求知的動力,也是學生積極學習的源泉。所以,小學數學教師要充分利用好這一點,通過創設情景來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例如,在教學過程中,教師可以利用講故事、做游戲、表演等方式,吸引學生的注意力,使其全身心地投入到教學情境中,并對解答應用題產生濃厚的學習興趣。
(二)培養學生審題能力
教師在應用題教學過程當中一定要明確知道,審題是解答應用題當中的首要步驟,也是重要步驟。但在教學過程當中,我們也能夠發現,很多學生對于審題不能很好地把握,而在問題上也不能夠很好地理解,那么接下來一系列的計算、驗算等步驟的正確率就沒有辦法得到保證。由此可見,學生應用題出現錯誤的情況不一定是題目太難,也有可能是學生對于題目當中所涉及的信息理解不準確。在實際教學過程當中,教師要引導學生認真對待審題這項步驟。審題也就是讀題,學生在讀題時一定要更加的仔細認真,并在思考的同時,清楚給出的條件有哪些,而要求解決的問題是什么。如果有必要,學生還可以借助一些簡單的草圖或者線段圖來輔助學習。圖畫解題法,能夠使應用題的解答更加簡單。而在實際的解題過程當中,一定要先理清題目當中涉及的主題內容,并以此為基礎,對解題方法進行最為科學合理的選擇。只有這樣才能夠提高學生用題解答的正確率和效率,而這就對學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即不但要具有較為扎實的基礎知識,而且能夠在審題后對解題思路進行整體的分析和把握。利用畫圖解題法,使學生對于題目當中所涉及的數量關系有整體上的分析和把握,而后選擇用最適合的解題思路和方法進行正確的解答。這樣就能夠使題目當中所涉及的難以理解的內容或者更加抽象化的概念變為簡單化。這樣,學生在理解和掌握上就會更加的容易一些。只有正確地掌握題目的意思,才能為后續的解題奠定良好的基礎。
(三)重視基礎知識教學
從小學數學整體題目來講,應用題的解答難度遠遠大于其他題目的解答,但是我們一定要能夠清楚萬變不離其宗的道理,也就是說,所有的題都是來源于教材當中最基礎的知識。而在小學數學課本當中的應用題解答,當然也不例外,只是增加一些教學內容,但是解題的基本步驟并沒有太大的變化。因此,小學數學教師一定要能夠注重對學生基礎知識的教學,而不是只教學生從應用題當中尋找答案。數學相對于其他學科來講比較深奧,而所涉及的知識面和范圍也比較廣,因此,小學數學教師在教學過程當中一定要能夠從最基本的知識內容來組織教學。學生只有掌握了最基本的課本知識以及相關的課外知識,才能使解題效率得到保證。
(四)培養學生分析數量關系的能力
無論是在應用題當中,還是在其他類型題的解答中,數量關系之間的分析是影響這一道題結果是否正確的重要因素。數量關系是指題目當中所隱藏的已知、未知條件之間的關系,只有弄清楚數量之間的關系,才能夠運用正確的計算方法將數學當中涉及的問題轉化為最簡單的數學式子,而后通過正確的計算來進行題目的解答。因此,在實際的教學過程當中,小學數學教師一定要對小學生整體的認知、學習、發展規律有最為全面的掌握,而后從實際的生活和已知條件出發,將題目當中所涉及的一些問題進行生活化、情景化的概括,讓學生能夠更加容易理解,能夠將較為抽象的已知條件轉化為相對簡單的數量關系,從而能夠使題目結構簡單化,利于學生解題。
(五)培養學生驗算和總結能力
在解答應用題的過程當中,也離不開對答案檢驗的步驟。通過檢驗,我們不但能夠提高學生解答應用題的準確率,還能夠使學生逐漸形成檢驗的良好習慣。而在培養學生檢驗習慣的過程當中,教師還要教會學生一些檢驗的方法,如,檢查列式和計算的合理性、準確性等。通常情況下,我們可以用代入法來進行檢測,也就是說,將解答出來的結果代入到題目當中,檢查是否符合題目當中給出的已知數量關系,也可以運用其他方法來檢驗計算,而后,對比檢驗的結果是否一致。在檢驗過程當中需要注意的是,在解完題之后還要寫上“答”和“單位名稱”。
除此之外,還要培養學生對應用題的總結能力。學生在解題之后,無論是正確的結果還是錯誤的結果,都會有一定的收獲,而在解答應用題的過程當中,有一些學生能夠很快就找到正確的解題思路,找到正確的切入點,能夠輕松獲得正確的答案,但是還會有許多學生找不到解題的思路,沒有辦法進行應用題的解答。不管結果如何,學生在解答過程當中一定會積累一些相關的經驗。因此,小學數學教師要使學生能夠對這些經驗進行自我總結和歸納,避免在日后解答類似問題的過程中浪費大量的時間和精力。小學數學教師可以逐漸引導學生對題目進行總結和歸納,并對相關的知識點進行記錄,而后就可以耐心地為學生解答在應用題解答過程當中存在的誤區。最終,通過教師的幫助,學生逐步提高了自我檢驗和自我總結的能力。
(六)將應用題分類,反復練習
在小學數學教學當中會涉及許多應用題,而應用題的題型相對比較多,學生在掌握起來相對也比較困難。如若教師通過講解一些經典例題,課后做幾道練習題并不能夠滿足學生的實際需求。如果想要使學生對應用題有更加透徹的了解,掌握更扎實的技能技巧,還要進行分類學習。像小學數學當中涉及的工程、行程、追擊、銷售等方面的問題,教師一定要有針對性地進行強化訓練,使學生對每一種類型的應用題的解答技巧都能熟練掌握。但是這種練習并不是簡單的、機械的,而要在這過程中不斷培養學生的舉一反三能力、數學邏輯思維能力和逆向思維能力。因此,在練習題的編排上也要有所創新。而常用的幾種創新方法如下:首先,敘事方法的創新,也就是指在應用題題意不變的前提下,對題目當中所涉及的詞語、句子敘述的方式進行創新,而后由學生進行解答。其次,對題目當中的重點詞語進行創新。所謂的重點詞語就是在題目當中連接已知條件、未知條件以及提問中涉及的一些關鍵詞。掌握這些關鍵詞,能使學生正確理解題意,梳理好題目中的數量關系,最終找到正確解題方法。再次,對題目條件進行創新。將題目當中涉及的直接條件和間接條件進行互換,而應用題的問題則不改變,而后使學生進行作答。最后,問題創新。問題創新是指條件不變,變更問題。這種方法會使具體的解題思路和方法發生變化。
通過上述的幾種創新方法,能使學生在學習的過程中,逐漸具備舉一反三和一題多解的能力。在此基礎之上,再結合題型分類和反復訓練,就能使學生掌握全面的應用題解題技巧。
三、結語
綜上所述,小學數學教師要在尊重學生主體地位的基礎之上,根據學生學習、成長、身心發展的特點來組織教學。筆者相信通過上述提高小學數學應用題解題能力的有效措施,能使小學生應用題解題能力和教師應用題教學質量得到共同提高。
參考文獻:
[1]劉殿喜.提高學生數學應用題解題能力的策略研究[J].成才之路,2018(3).
[2]張承義.小學數學應用題教學的現狀及解題策略[J].中國教育學刊,2017(S1).
[3]楊翠平.小學生數學應用題解題能力的培養[J].讀與寫(教育教學刊),2016(2).
[4]俞幼飛.關于小學數學應用題的解題技巧分析[J].數學學習與研究,2015(12).
作者簡介:劉素貞(1982.12— ),女,漢族,甘肅岷縣人,一級教師,研究方向:小學數學應用題教學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