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隨著新課改的落實,小組合作學習作為教學中有效的學習方法被廣泛應用在小學語文課堂教學中。小組合作學習指的是經過學生之間合作、相互幫助、相互交流的方式,將學生引導到小學語文課堂中來,培養小學生的語文能力,本文就小學生語文小組合作學習的評價策略進行探討與分析,以供教育界人士進行參考與評價。
關鍵詞:小學語文;小組合作學習;評價策略
中圖分類號:G62? ? ? ? ? 文獻標識碼:A? ? ? ? ? 文章編號:1673-9132(2020)22-0073-02
DOI:10.16657/j.cnki.issn1673-9132.2020.22.036
隨著時代的進步與發展以及新課程改革的深入,人們對語文課堂的要求也逐漸提高,小組合作學習模式由此誕生。小組合作學習模式的實施能夠培養學生的合作能力,將學生的注意力快速引入到課堂中。因此,教師應設置科學合理的教學方案來鼓勵和引導學生進行小組合作學習,并對其進行有效的評價,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
一、對學生的合作意識進行評價
小組合作學習模式在新課程改革的帶動下成為小學生語文學習的重要方式之一,這種模式能夠有效地提高小學生語文學習能力,并且能將一個班的學生分為許多個小組,每個小組由一位教師進行專門的答疑,進而以團隊合作的方式有效地完成學習任務,提高組員的積極性和自信心。教師應根據具體的教學內容、學生的學習特點、授課環境等因素對全班學生進行科學合理的分組。例如,可以將同桌或者是前后桌作為一個合作學習小組,這樣分組具有一定的穩定性。
在分組的過程中要根據班級成員的特點、班級成員的學習能力、班級成員的學習成績以及班級成員的性格特點來進行分組,發揮優等生的帶動作用,根據不同的學習情況進行不同的分組,讓學生選擇自己喜歡的伙伴進行自由組合的合作學習。教師也可以在語文課堂中開展一些小組合作競賽活動,并定期對學生的合作意識進行評價,調動學生合作積極性,拉近學生與語文學習時間的距離,促進了小學生語文學習的全面發展,為小學生其他學科的學習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二、對小學生合作技能進行評價
教師作為小學生語文知識學習的傳播者、學生學習的交流者,在實施合作學習模式的過程中有著巨大的作用,在實施小組合作學習的開始,學生可能會由于不太熟練,不知道怎樣去進行小組學習,課堂氣氛可能會比較混亂,甚至有的學生還在討論課外的話題,對小組內的意見根本提不出贊成或反對,所以教師在學生合作學習過程中,要做好角色的開創工作,傳授給小學生合作的技能。教師作為學生學習的引導者,要幫助學生改正,對學習態度不積極的學生從思想認識上幫其去判斷哪些是正確的,哪些是錯誤的,給予學生學習的正確方向,教師要根據學生的自身情況來決定每次講解知識的多少,使其能夠更好地吸收與應用。教師要根據學生的不同情況來進行科學分組,進行知識的互補幫助學生語文學習成績的提高,而且作為學生學習的交流者,教師要像朋友一樣幫助他們解決成長的疑惑,并傳授小學生合作的技能,同時要對學生的合作技能進行評價,當然,這些技能和品質不是一朝一夕就可以形成的,針對這一情況,我們采用以下幾種方法以供教育工作者參考。
(一)交流與傾聽技能評價
在語文課堂教學中,教師一定要培養學生的主觀能動性,相信每個學生都是存在潛力的,教師應當允許小學生在小組合作學習中犯錯,使學生在語文課堂中能夠互相溝通與交流,找到對語文的學習興趣,并通過對興趣的不斷摸索,提高小學生小組合作學習能力。
在語文課的小組學習交流過程中,教師要引導小學生積極踴躍地與小組其他成員進行交流,并且對整個問題進行不同看法的分析,交流的語言要簡單明確緊扣問題中心,不要發生跑題的現象,并且要能夠大膽地提出自己的疑慮,尊重別人,不要隨意打斷別人的發言,教師要教會學生正確地去傾聽他人的意見,并對別人提出的質疑,要能夠耐心地做出解釋,并且態度要特別誠懇,對小組成員之間提出的合理意見和批評,要勇于接受。
(二)幫助與互相幫助技能評價
在小學語文合作學習的過程中,要進行互相幫助,使學生產生合作的意識,教師應根據情況制訂合理的學習策略,培養學生的合作意識和學習能力,所以教師應樹立合作學習的正確觀念,使學生在學習過程中感受到學習所帶來的樂趣,讓他們重新實現自我價值,教師要以學習的引導者的身份,為學生提供有效的方法提升學生合作學習的效率。
在開展小學語文合作學習的過程中,要引導學生主動關心組內的其他成員,組內的學生應該熱心地對成績不太理想的學生給予幫助,遇到困難時也要主動請教,態度要謙虛,并對所獲得的幫助要表示感謝,在此過程中教師對其進行評價,提高學生的合作學習意識。
(三)教師組織與鼓勵
小組合作學習是將學習的任務分布在每個小組中間,使學生在一起互相交流彼此的感受,并且以合作的方式完成學習內容,使得整個課堂因此活躍起來。由于在交流中會出現一些不相同的意見,導致學生之間可能出現矛盾,有些學生也會趁著小組學習的機會去討論一些偏離課堂主題的話題,出現教師不能隨時跟緊學生討論的情況,達不到學生學習的效果。
教師應根據這種情況做出合理的引導,采用鼓勵式的教學方式,使學生之間相互監督,提高學生的自覺性。傳統模式的教學中,一些教師會采取罰學生抄課文的方法來加深學生對課文的理解,這種方式雖然能讓學生在處罰中加深對知識的理解,但是這種形式的教學增加了學生的壓力,容易使學生產生消極的情緒,因此學生很難投入到語文課堂的學習中去。因此,教師要改變傳統的懲罰模式,采用引導與鼓勵的方式,使學生熱愛語文課堂。
三、構建小組,形成團隊合作,并對學生進行評價
由于每個學生的自身素質、性格特點、生活環境及學習能力不同,所以教師要根據每個學生的特長來進行分組,還可以根據學生的性格不同進行合理搭配。學生的成績優異程度也可以作為劃分的標準,使得每個學生都能發揮出自己的特長,從而培養學生的自信心,保證每個學生都能積極地參與到語文學習的活動中。教師要在小組之間選取一個組長來幫助小組成員更好地學習,輔助教師布置任務,從而在此過程中對學生進行有效的評價。
(一)小組規模
每個小組的成員由4至5人組成最佳,不宜太多,也不宜過少,如果小組討論的人數過多會使得討論時間過長,使得很多學生的意見不能有效地進行表達;小組討論的人數如果過少,不利于學生集思廣益,小組成員4人或5人面對面坐在一起,這樣就方便了問題的討論,討論時間也不會太長,也保證了每個學生都能發表自己的意見。
(二)明確分工
合作學習的基礎就是進行合理的分工,合理的分工對合作學習起著決定性的作用,教師可以讓學生承擔某一任務,承擔某些方面的信息搜索任務,這就調動了學生的積極性。除了按任務分工,還可以進行角色分工,可以輪換角色,有的學生負責記錄、有的學生負責分析、有的學生負責解說、還有的學生進行答題,輪換角色的這種方法使每個學生都體會到了每個角色的工作與責任,拉近了學生之間的距離,增強了班級之間的凝聚力。
(三)合作分組
科學分組是小組合作學習的重要因素,教師在對班內學生分組時,可以將學生按照學習成績、性格愛好、技能等綜合能力進行分類梳理,科學合理地編排成合作小組,而且為了讓學生能夠增加合作的機會,一段時間的合作后就要對小組成員進行輪換與重組,從而充分調動學生的學習興趣。
(四)合作時間
根據學生的學習能力,教師在進行課前準備時,應該全方位進行時間規劃,課堂上的學習不能完全由教師來設計,也要根據小組合作的情況,來確定小組學習時間。
四、重視巧妙引導
對于小學生來說,合作學習的方法可以更有效地幫助他們進行小學語文的學習,但是如果教師沒有合理地傳授合作學習方法,會導致只有部分學生能積極地參與到課堂中去,而還有一部分學生卻沒有融入課堂中,這就造成了課堂時間的浪費,也會造成學生的學習方式方法過于形式化。
針對這一情況,教師應該注重巧妙引導的作用。首先,教師可以根據情況給學生規劃所學習的內容。其次,教師可以鼓勵學生積極表達自己內心的想法,在學生合作學習的過程中,教師應該根據每個學生的自身水平,適時地布置任務,使每個學生都能夠參與到活動中來,發揮自己獨特的一面。通過巧妙的引導實施課文情景模擬,提升學生對文章的深刻印象,并使學生能夠養成良好的閱讀習慣,進行各小組之間的閱讀互動。教師應巧妙地把合作方法傳授給學生,從而達到培養學生合作學習的目的。
五、結語
小學語文的合作學習模式效果相對顯著,不僅可以幫助學生培養語文的學習能力,也可以發掘學生潛在的特長和優勢,所以,教師對學生合作學習進行科學性的評價,對學生合作學習效果的提升有很重要的影響。教師應制訂科學合理的計劃,隨時跟進合作學習中小組完成學習任務的情況,促進學習小組成員之間的互相合作,拉近學生之間的距離,并制訂獎勵模式來激勵小組成員的學習,培養小組的團隊意識,使各團隊建立平等互助的合作關系,讓學生能夠體驗到在語文課堂學習中合作的快樂,通過合作提高學生的語文學習能力,而且也能使學生在合作的過程中提高自信心,從而積極地面對語文學習中所出現的困難,提高學習語文的效率與質量。
參考文獻:
[1]楊金桃.小組合作學習模式在小學語文教學中的有效應用[J].新課程學習(下),2014(5).
[2]王慧艷.談小學語文教學小組合作學習策略[J].讀與寫(教育教學刊),2017(3).
[3]鄭云鳳.小學語文教學中小組合作學習的組織與調控研究[D].四川師范大學,2014.
作者簡介:劉世位(1980.2— ),男,漢族,甘肅民樂人,一級教師,研究方向:小學語文教育教學。
課題項目:本文系甘肅省教育科學“十三五”規劃2019年度一般課題《信息化條件下小組合作學習策略研究》成果論文,課題立項號:GS[2019]GHB0959。